近日
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
接診了兩位高燒不退的患者
任先生和馮女士
讓人不解的是
經過各種治療後
兩位患者的病情都沒有好轉
反而越來越嚴重
患者-任先生:
“剛進醫院時感覺有點頭暈,後來就發高燒,高燒後我已經不省人事了。”
而馮女士的情況則更為危險
被轉入ICU監護治療
據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師李超鋒介紹,馮女士來到醫院時,高熱伴有畏寒頭痛、呼吸困難,肌肉酸痛這些症狀,最主要是血氧飽和度低,血氧指數一度低於100,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她隨時有生命危險,甚至死亡。
醫生通過追問病史發現
馮女士發病前
曾經在市場購買過活禽
而任先生工作場所的旁邊
就是一個三鳥市場
患者-任先生:
“我在工廠上班,旁邊就是一個三鳥市場,賣小鳥殺小鳥,風吹來那些小鳥的羽毛、排泄物等。”
這些信息
馬上引起了醫生的警惕
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師-李超鋒:
“通過肺部CT,明確了是重症肺炎,病原體不是太明確,為了明確診斷,我們把樣本送去基因測序,發現鸚鵡熱衣原體呈現陽性,明確了是重症鸚鵡熱衣原體肺炎。”
什麽是鸚鵡熱?
鸚鵡熱又名鳥疫、衣原體病,是由鸚鵡衣原體引起禽類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在自然情況下各種禽類如火雞、雞、鴿、鴨、鵝和野禽等都能感染該病和互相傳染,一般在鸚鵡科鳥類感染,和人接觸鳥類而發生感染時稱鸚鵡熱,而發生在各種非鸚鵡科鳥類時稱鳥疫,或稱之為衣原體病。
由帶菌禽類傳染給人,表現高熱、惡寒、頭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潤性病變等,在世界各地流行,無明顯季節性。
確診後需進行隔離和抗感染對症治療,治愈後有幾率複發,應注意防治。
李超鋒醫生告訴記者
雖然這種傳染病
目前還沒有人傳人的案例
但由於太罕見
一般的常規檢查很難檢測出來
李超鋒表示,不同的病原體治療用的抗生素是不一樣的,這種衣原體的特效藥是多西環素,如果用的不是這種藥,用其它藥物治療的話,效果不是太理想,調整了抗感染方案後,病人的病情很快得到改善。
經過治療後,兩位患者的病情都已經穩定下來,目前馮女士已經出院,任先生還在感染科觀察治療。
任先生告訴記者,目前他的身體沒什麽問題,不過可能“元氣大傷”,恢復要一段時間。
醫生提醒
1.在家禽和鳥類運輸前後,應在飼料中混加四環素以預防控制鸚鵡熱流行。
2.養鳥愛好者要注意保持養鳥環境的衛生,每日清洗鳥籠,在清潔糞便時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提倡應用“濕式作業”,以免致病微生物擴散到空氣中,被吸入人體而感染。
此外,鳥籠應懸掛於室外通風處,每次賞玩的時間以15~30分鐘為宜。
3.購買活禽時要保持距離,食用禽類時要徹底煮熟。
4.若禽類出現鸚鵡熱症狀應立即隔離,並及時處理病禽。若人出現相應症狀,應立即就醫並隔離。
_
來源:廣東南方衛視-城事特搜、中山日報、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
版權歸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