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龍場是啥樣?王陽明悟道的古龍場發現多處碑記

3月30日,貴陽市修文縣地方風物研究學者劉毅先生,在修文縣龍場鎮新寨村白岩寨東一個叫車子坡的坡下,發現一高姓祖墓碑上刻有“龍場”二字。據悉,這是王學研究學者在修文縣境內發現的第三處刻有“龍場”二字的碑記。

(高氏祖墓碑上的“龍場”字樣。)

據了解,古龍場(今修文縣城)是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王陽明先生受貶、悟道、講學、傳道的發祥地,但關於古龍場的記載卻不多見。

這次劉毅先生發現的這座高氏祖墓是一座石墳墓,碑文有“籍 浙水末族 杭州錢塘 勤勞王事 寄居龍場”等文字,立碑時間為嘉慶十二年(1807年),距今已經213年了。

據了解,修文縣城一帶古稱龍場,解放後改稱城關,20世紀90年代末期改稱龍場至今。這次劉毅發現的“龍場”碑記,更加充分證明了過去修文縣城一帶名為龍場的事實。

(白岩寨周邊發現的古墓。)

白岩寨在上世紀80年代時離修文縣城約3公里,現在由於縣城及寨子的擴大,白岩寨離縣城不到1公里。據寨中老人介紹,白岩寨是個古老發達的大寨子,寨前有座獅鱷山(又稱背兒坡、八角岩)是近年來發掘出來的古人類活動遺址。

在上世紀60-80年代,這個寨子還保存有3條古石板路跨河拱橋、平橋直通縣城、陳家寨、圓寶寨至貓山腳到貴陽,是古代貴陽至畢節的古驛道。可惜這些古跡如今多數已不存在,現存的僅有小岩口寨前的石拱橋,前幾年此橋已被列為文物保護部門。

據白岩寨老人介紹,六七十年前的白岩寨,尚存多處高架房、石院壩、青石坎、石板路等,可惜這些古跡早已被毀。白岩寨寨中及周邊過去有多座廟宇,寨子附近還有古代不佔地面的“環保墳”等遺跡。

(專家學者拜謁王陽明親葬三人墳。)

據了解,白岩寨最早到此居住的有張、劉、高三姓,當時是插草為界劃分各家的山、地,到來此地的時間大約是明朝。如今在白岩寨附近,可見多處高、張二姓清朝時期的石磨墳。現今白岩寨張姓後人較多,高姓、劉姓後人還有幾戶。

那麽,陽明先生著名的“龍場悟道”,當年的龍場是個什麽樣的狀況?

據王學專家楊德俊先生研究,他通過查證明清時期的《貴州通志》、道光《貴陽府志》、民國《貴州通志》等文獻史料得知,龍場在元代就有這個地名,是一個丁字形集市,6天一場,遇辰、戌日集市,辰日屬龍,所以叫龍場。明洪武十七年(1384)後,奢香開龍場九驛,於龍場置龍場驛。從置龍場驛至正德二年(1507年)陽明先生貶謫至龍場,已有135年。

崇禎元年(1628)建龍場大城,奉旨命名“敷勇”。崇禎三年在龍場地置敷勇衛,即為敷勇衛城,有軍民千戶。

(王陽明《瘞旅文》碑刻。)

據楊德俊先生介紹,在修文縣谷堡鎮的大碑埡口《瘞旅文》碑上兩處、三人墳碑上一處,也有“龍場”二字的碑記。《瘞旅文》原碑、三人墳原碑均已損壞。1996年,楊德俊先生籌資重刻《瘞旅文》碑和《三人墳》碑。另外,王陽明《何陋軒記》手跡中,也有兩處關於“龍場”的記述。

從以上發現的多處碑記、手記中關於“龍場”的記載可以看出,龍場是一個古老的地方。其人口規模從元代的一個小集市,到明崇禎年間的軍民千戶,再到今天10多萬人的縣城,是一個多麽漫長的發展歷程。

段綱 都市新聞記者 賈華

編輯 章虹

校對 黃盈瑩

編審 羅瑋 周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