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陽節:傳統習俗與12生肖旺運指南

重陽節:傳統習俗與12生肖旺運指南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仿佛昨日還是麗日炎炎,幾場淅瀝小雨,增了幾分涼意,秋天就這麽爽快地登場了。蜜糖般的黃色慢慢爬上枝頭,染黃了楓葉,秋風拂過鮮花和果實,帶著絲絲馨香,甜化了人們的心。10月17日,我們迎來了入秋後的重要傳統佳節——九月初九重陽節。

一、重陽節來歷

重陽節,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而形成的漢族傳統節日,定在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日月逢九,雙九相重,所以稱為“重九”,而在《易經》中,以九為陽數,兩陽相重,故名“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說法。“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加上雙重的“陽數”,被認為是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很早的時候就有重陽節這一節日了,據史料考證,重陽節始於遠古,形成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有提及重陽節的活動,魏晉時期出現飲酒、賞菊的做法,唐代正式被定為節日,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關於重陽節的來源,民間流傳著一個修仙降魔的英雄的事。南朝梁人吳均之的《續齊諧記》記載了東漢桓景年幼時父母因瘟疫病死,拜師學藝“修仙”,後瘟魔再度禍害人間時,疏導百姓登高避禍,以茱萸葉子和菊花酒幫助百姓避免感染疾病,獨自戰勝瘟魔。

關於重陽節的來源,各地流傳甚多,其一為先秦之前農作物豐收之際祭祀天帝的活動,其二為古代祭祀“大火”星的儀式,其三為皇宮祈求長壽的行為,後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慘害後,宮女將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的習俗傳入民間。重陽節和除夕、清明節、孟蘭盆節都是中國傳統祭祖節日,其來源不論為何都因祈求好運,有著重要的存在意義,其習俗是符合時令,且有文化價值的,值得我們學習、傳承。

二、重陽節傳統民俗

重陽節在兩晉和南北朝時稱為“素節”,即在九月九日禁葷食素。自唐中宗始,重陽節重視登高,也會飲菊花酒、插茱萸枝、佩茱萸絳囊和尊老敬老。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登高

重陽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當屬登高了,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郊遊,遊山玩水,健身暢志。

(2)插茱萸

“遍插茱萸少一人”,插茱萸是重陽節的又一習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種中藥植物,古人認為折以插頭,可防止厄濁邪氣的侵襲,燃薰後可避蟲咬,對預防疾病,保障健康是有益的。

(3)賞菊、飲菊花酒

恰逢菊花盛開之際,賞菊、飲菊花酒是重陽節的一大樂事。菊是長壽之花,又是凌霜不屈的象徵,最有名的還是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重陽節常有舉辦大型的菊展。

(4)吃重陽糕

重陽糕亦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形狀類似於九層寶塔,部分會放兩隻小羊。唐宋時期於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等地十分盛行。現多製作來孝敬老人。

(5)放風箏

秋高氣爽,最宜戶外運動,放風箏便是重陽節最“流行”的運動。古人認為“重陽節”是“轉運日”,所以選擇在這一天將美好願望寄放於紙鳶——“鷂”之上,將其放飛,以求心願順利達成。

(6)吃羊肉面

很多地方會選擇在重陽節這一天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白面為“百”減“一”,即應“九九”之典。部分地區也會吃牛肉,都是符合時令的,性溫,容易被吸收,“貼秋膘”過寒冬。

三、12生肖開運方法

重陽節當天可以在著裝打扮上進行“設計”,來增旺運勢,宜多穿些黃色系、褐色、紅色、紫色的衣服、鞋子,佩飾方面可以多戴一些偏黃色、紅色的飾品,可適當化一點淡妝。外出踏青遊玩時,可以多往南方或是東南方走,順應五行相生之氣,納其福祿。

生肖馬:適合外出踏青登高,避災納福,順情應景;

生肖兔:注意當天的口舌是非,要做到低調行事,不與人爭;

生肖猴和生肖雞:適合外出走走,呼應節日的同時也能舒緩當天的壓力;

生肖虎:避免當天的大吃大喝帶來身體的負擔;

生肖豬和生肖鼠:學會控制脾氣,靜觀萬事;

生肖牛、生肖龍、生肖羊和生肖狗:應積極投入的做每一件事,切記不要偷懶;

生肖蛇:注意當天情緒的穩定,健康方面要注意血壓上升等問題。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點擊收看更多精彩星座節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