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是Angelababy,就別隨便學她的生育觀

不是Angelababy,

就別隨便學她的生育觀

文|槽值

不知是不是因為母親節,做了媽媽的女明星頻繁上起了熱搜。

先是Ella自曝產後尿失禁,引得婦科醫生和媽媽們紛紛分享生育的“屎屁尿”:恐怖妊娠紋、尿失禁、產後抑鬱……

風波還沒過去, Angelababy一段關於“生育觀”的回答,又引起了爭議。

Angelababy參加活動,面對粉絲的提問給出建議:

“生孩子不需要做太多準備,女孩子不用想太多,只要找到了對的人就可以要。”

還勸女孩們“趁年輕趕緊要個孩子。”

Baby在某活動中表達生育觀 / 騰訊視頻

生孩子真的不需要太多準備嗎?

或許處在幸福中的Angelababy的確不用想太多,或許趁年輕生育從生理來講有些道理……

但對更多普通姑娘來說,生育絕不是一件“不需要做太多準備”就可以決定的小事。

不是每個女孩

都有Angelababy的條件

站在Angelababy的角度想,她說錯了嗎?

其實沒有。

但適用於普通的女性嗎?

可能不。

Angelababy的生育觀,建立在太多現實因素之上。

首先,找到對的人,本就不是件輕鬆的事。

Angelababy可以有底氣地說“找到對的人就生了孩子”,因為她的丈夫是黃曉明。

婚後兩人商業價值齊頭並進,產後的Angelababy還以2億年薪,登上富比士2017年中國名人榜第八名。

這樣的一種結合,決定了產房、月嫂、看護都可以分分鐘備齊,Angelababy確實會避開生育中的很多坑。

但對普通女性來說,想要“生得舒適”,清淨的產房、貼身醫生營養師、“天價”產後恢復套餐,門檻還是很高。

“趁年輕趕緊要個孩子”,也不夠現實。

大部分人的現實生活,存在一種天然矛盾:

年紀輕生孩子,身體恢復快,但財富積累還不夠,沒法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保障。

如果想趁早生育,就草率做決定,生活的瑣碎與壓力,很容易摧毀一個年輕人的責任心。

“不用想太多”,可能會徹底擊垮一個新手媽媽。

且不說Ella提到的產後失禁等生育風險和產後創傷,有錢也不一定躲得過;

如果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就可以生孩子,平日裡網友對產後抑鬱的關注,意義又何在。

想認同並踐行Angelababy的生育觀,需要太多條件。

生育前的準備

步步是坑

經濟準備

一旦步入婚姻家庭,柴米油鹽的現實需求迅速轉變為最重要的生活質量指標。

有情飲水飽的夫妻,也無法逃避。

到了考慮生育的階段,經濟實力更是對抗生育焦慮的一項巨大優勢。

在經濟條件充裕的前提下,即便心理和生理準備上有所不足,但至少很多事“花錢就能解決”。

生一個孩子到底要多少錢?

過萬的月嫂、動轍十萬左右的月子中心都算“小開銷”,僅以生孩子的過程來說,想要稍微少遭點罪就需要不菲的經濟投入。

以國內某非一線省會城市為例,如果想要在該市的某家公立三甲婦產科醫院省去排隊時間、擁有更安靜的生產環境,可選擇醫院的一體化病房服務。

此類病房有不同檔位,如果剖腹產前後住6個晚上的話,光病房的費用就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各種平台上也有很多選擇一體化病房生孩子的經歷分享,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工薪家庭,所花費的比例幾乎佔工資一半。

這些,還僅僅是生育成本的第一步。

生育後,孩子的奶粉錢、尿不濕、生病治療費用,之後的教育費用……都是要操心的事。

心理準備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不僅結婚,生孩子也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

至於理由,也許不是單純因為相愛、渴望擁有一個愛情結晶。

很多父母催生,是以“生個孩子感情就好了”為理由;

更進階的是,“之所以感情不好就是因為沒孩子”。

孩子不是愛情的結晶,反倒成了夫妻維系婚姻的工具。

沒有完全做好心理準備的夫妻,很難心甘情願承擔隨之而來的海量麻煩。

即便感情足夠好,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有能讓夫妻間出現裂痕,引爆矛盾。

準爸爸是否能做到陪同妻子孕檢、能否在妻子出現妊娠反應時及時處理並安慰、能不能保證給予孕婦足夠的陪伴,忍受妻子孕產期的情緒波動;

準媽媽是否準備好接受孕吐、身材變形、事業中斷、睡眠不足、生產疼痛、生產後遺症帶來的衝擊;

生孩子後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誰來換尿不濕、半夜喂奶要不要兩個人一起起床、自己帶還是娘家、婆家來帶……

對這場生育戰爭,皆大歡喜是一件太難得的事。

生理準備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講一個媽媽做了試管嬰兒。

為順利生下孩子,4年內被扎了1616針。

出生不久的小嬰兒安靜地躺在圖片中央,被針筒和注射劑拚成的愛心包圍。

為了生育,一個女人需要付出多少?

也許唯有經歷過的人自己明白。

目前,產科將35歲以上的初產婦稱作高齡產婦。

許多科學研究結果,從心理成熟和身體機能等各方面提出了各種意見 。

最新的相關研究,將關注點放在了對高齡男性對嬰兒健康的考量上。

生孩子“越早越好”的想法,已經不太站得住腳。

部分研究認為25-29周歲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齡,30-35周歲則是男性最佳生育年齡,也有研究將男女的最佳生育年齡都劃在了35周歲之前。

當然,所謂最佳生育年齡,是生育風險會低一些,也存在概率問題。

醫學條件在進步,最佳生育年齡比起過去有所延長。

為“優生優育”,生育前夫妻雙方的身體管理都必不可少。

備孕期間,保證戒煙戒酒戒熬夜,補充生育所需各種營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長期健身等。

女性孕期的各種生理反應,生產時的生理疼痛,也不得不提前考慮。

生育是一條單行道

謹慎很重要

為人母,或欣喜,或焦慮。

在百般滋味之外,是否有人真正思考過,生育意味著什麽?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成為母親後,心態上有哪些變化?

有人說,文藝女青年的病治好了。

還有人說,有幸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我沒有欣喜,沒有敬畏,只有深深的疲憊。

最扎心的是,“母親,已經是我深入骨髓血液的習慣。”

對新手媽媽而言,生兒育女,有太多坎兒需要過。

比如喂奶。

如果選擇堅持母乳餵養,又不想脫離職場,那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就是,“我能去哪裡吸奶?”

於是,“背奶媽媽”誕生了,尷尬也隨之而來。

有時只能在車裡吸奶,還要時刻注意有沒有別人經過。

甚至調侃自己,每一次背奶,都像打遊擊戰一樣。

前一陣子,女演員張歆藝在微博裡說:

母乳媽媽真的很累,誰不希望挺過去以後還依然美麗如初呢。

但為了照顧孩子拋棄事業,代價又實在太大。

演員穎兒坦言:“生了孩子以後就拍不到戲。”

“你當媽媽了,人家會覺得你的年齡大了,不找你拍戲。”

她們,壓力很大。

拚事業還是帶孩子,成了擺在媽媽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位在銀行工作的90後上海辣媽,對這份壓力深有體會。

“上班時間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回到家就把工作拋之腦後,多陪陪寶寶。”

她的時間被工作和孩子來回拉扯爭奪,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中午要往返40分鐘哺乳。

“既要做好一個好媽媽,也要做好一個好的職場人。”

沒時間松懈,也不敢松懈。

不單是職場上的困境,和另一半的關係也是等待她們邁過的一道坎。

從二人世界過渡到三口之家,孩子逐漸走向家庭的中心。

當重新排序和審視自己的人生時,有多少媽媽就像胡可說的那樣:

現在對我來講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孩子,“只要他好我就好”。

有網友感慨,有娃之後的夫妻關係真的不一樣了。

“沒有了交集,沒有了共同語言,也沒有了二人世界。”

甚至許多矛盾,也開始因孩子而起,兩個人爭執不下,到了快要過不下去的地步。

“孩子積食發燒我喂藥他不同意,他喂孩子核桃和肉我不同意。”

如果這些都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那拉扯一個孩子長大,還有不容忽視的一環:教育。

年過40歲才升級當爸的蔡國慶,在一檔節目裡分享自己為人父母的感悟。

他說,孩子一切的良好習慣要靠爸爸媽媽的以身作則。

“沒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

儘管生育被看作是一種延續,但這也意味著更多的付出和責任。

選擇生育是量體裁衣,不是削足適履。

沒有誰能為生育孩子做好完美準備,但有些功夫要下在前頭,不然很多難題就會等在後頭。

給今天的文章點個在看吧,有勇氣擁抱新生活是好事,但比起自我感動,做好現實準備更重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