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34億!驚倒市場!兩家上市公司雷了!

文/史迪萌

又一場腥風血雨的連鎖效應!

7月8日,港股承興國際控股,實控人羅靜被刑拘,股價暴跌90%。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上市公司爆雷,機構也吐血。諾亞財富旗下34億私募基金踩雷承興國際控股,股價暴跌20%多。

私募大面積爆雷,早經開始!中基協公布了第28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名單,多達73家!

別說當初幻想的高收益沒了,能不能拿回本金,都是個大問題!

私募開啟爆雷模式!

基金業協會一共公布了28批失聯私募名單,777家失聯;注銷了303家失聯私募。

光是今年上半年,就有268家私募公司失聯,比去年上半年的163家,多了6成!

這73家失聯黑名單裡,有2家公司名稱非常洋氣,深圳市前海伯克希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深圳特斯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公司,竟然也上黑名單了?難道股神不看好中國的投資環境,資本大撤退?

別光看公司名字起得響亮,這就是個山寨貨,跟巴菲特沒有半毛錢關係。

這公司,2015年5月成立,同年12月就完成備案登記,注冊資本只有2000萬,全職員工只有3個,只有1個有基金從業資格。

它只有一隻股權產品,曾經因為沒有按要求更新產品、按時提交年度財報,被列入異常機構。

一般這種沒有或者長時間不披露產品信息、年度財報的私募公司,比較不靠譜。很簡單,產品沒有問題,該披露的都會披露,有問題,才會藏著掖著如果你手上的私募產品,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披露過產品信息,那你得悠著點。

另外一家“深圳特斯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跟美國的馬斯克扯不上半點關係。

公司2010年成立,2014年備案登記,注冊資本1億,有兩隻私募證券投資基金。

公司的大股東是南京凱雷。乍一聽,還挺唬人的,難道是美國著名的投資基金“凱雷基金”?

完全不是!南京凱雷的股東是袁亞萍和沈小平,和凱雷基金也沒有半點關係。這就是開了一家山寨公司,再用山寨公司投資另一家山寨公司。

大家買私募產品的時候,不能光看公司名字,找找公司股東資料,別被門面上的名字忽悠住了。

前段時間整治地名,不能崇洋媚外,不能用國外地名給小區起名,本來洋氣十足的溫州曼哈頓小區,改名“曼哈屯”,瞬間多了幾份土味。在投資圈,是不是也該整頓整頓這些披著洋皮的山寨公司了?

私募好不好,不是看名字有多牛,也不是看名聲有多響,得看底層資產、產品期限和項目投資期限是不是匹配。

今年6月底,永柏資本和旗下的紅歆財富,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也就是沒有在中基協備案,就擅自啟動募資程序,這種私募基金不是合法合規,被警察機關立案調查。

而永柏資本,曾經是明星私募。

它管理的投資組合,超過數百億元,還有摩拜、大眾點評、藥明康德等等優質的股權項目,這幾年拿了不少PE大獎。

風光無限的永柏資本,今年4月,竟然陷入了66億元的兌付危機。

從去年8月開始,永柏資本旗下的產品,開始陸陸續續不能贖回,其中有31億是地產類私募股權基金,主要是永柏睿信系列、浙永睿豐系列、浙永睿信系列的10期產品。

這幾個都是自融自賣的地產私募產品。融資主體都是永柏置業,收益來自永柏置業投資的商業地產項目。

產品投資周期短的有3個月,長的有3年。不管是股權還是地產項目,投資周期都很長,如果幾個月就能拿下高收益,肯定不是項目投資的收益,一般都是借新還舊。

永柏資本的這幾個項目,募資總額31億,但它們的投資標的“上海亞都國際商務樓及重慶塔項目”,總投入價值也就11.5億元,還有19.5億元,也許進了大股東的腰包,也許被拿去填補其他項目收益。

掰手指頭簡單算一算,問題真不少。

只要涉及到投資,我們都在強調底層資產。

募集到的錢,到底去了哪裡?資金是不是進入到真的實體項目裡?這個項目,是不是私募公司自融?

底層資產,作為投資人,你可以直接問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也有義務告知你。只是大家平時買產品,習慣隻盯著收益率,基本沒人會問到底層資產。

私募的自融風險很高,很可能有利益輸送,由於是自家的產品,很難確保風控標準和基金盡職調查的客觀性,就等於把所有的風險都扔給了投資者。

自融產品建議大家不要碰。

除了底層資產,產品期限是我們判斷項目靠不靠譜最簡單粗暴的方式。

股權投資和地產項目,投資周期都比較長,對應的私募產品,期限也長。

一個實體投資項目,要5年才能賺錢,公司卻承諾,你投錢進來,3個月就能獲得6%的回報。

聽著很誘人,但你想想,項目本身都沒賺錢,公司拿什麽支付你的高收益?無非就是從其他產品抽錢出來,拆東牆補西牆;要麽就是不斷借新還舊。

哪天發生擠兌,或者發行的新產品,市場不買账,沒法借新還舊,資金鏈就崩了!

買了產品後,要重點關注信息披露。

私募產品沒有按時披露信息、更新或者報送報告,可能會被基金業協會列入異常機構名單。

前邊提到的深圳市前海伯克希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就是沒有按要求更新產品、按時提交年度財報,被列入異常機構。

機構不在規定時間披露季報、年報,我們根本不清楚現在產品運行得怎麽樣,錢都到哪裡去了,這樣的產品,拿在手上,也不安心。

公司沒有按時披露信息,你主動找公司要,它依然不告訴你,更加要警覺,項目很可能已經運行不下去了!

公司名氣大,不代表產品永遠萬無一失。扒不清楚底層資產、產品期限和項目回報時間不匹配,再高的收益率,都不要上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