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還不太智能的智能音箱:SONOS BEAM 體驗

下班回家後打開家裡的智能音箱,用音樂洗去一天的疲憊與煩惱,相信不少尾巴都是這樣的吧(至少在 HomePod 的廣告中是這樣的)。作為智能家居系統的一員,智能音箱在很多時候都起到了智能家居控制中樞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從互聯網巨頭到硬體型選手甚至是內容類選手都紛紛推出自己的智能音箱。其中大多數內容型選手都選擇跟硬體廠商合作,以此來彌補自己在聲音表現上的不足。硬體類廠商也選擇了各自的內容提供商,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而 SONOS 與他的同行們不太一樣。

之所以把 SONOS 單獨拿出來介紹,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我們提前收到了SONOS 的新品 SONOS BEAM,二是 SONOS 選擇的內容提供商數量遠超其它同行。

包裝上 SONOS BEAM 延續了 SONOS的簡約設計,箱子頂部設有緩衝層。音箱本體與線纜依次擺放,入門指南放在了音箱的下方。

第一眼看 SONOS App 好像隻支持 iOS,其實 Android 用戶也可以在官網或者 Play Store 下載 SONOS App。

SONOS BEAM 上或多或少有著 SONOSPlaybar 的影子:兩種同樣都是為客廳設計的音箱,同樣支持壁掛安裝,同樣都支持 Wi-Fi 播放。不同的是SONOS BEAM 新增了 HDMI-ARC 輸入,體積明顯變小,全場只有 65 厘米,內部功放從 9 個減小到了5 個,價格也下降到了 3980 元。

SONOS BEAM 的線條非常簡潔,放在電視櫃上或者壁掛也不會覺得突兀。

頂部看起來較為凌亂,不如 SONOS ONE 那麽乾淨,但考慮到擺放距離以及角度,這點倒是無所謂。

由於加入了 HDMI-ARC 輸入功能,SONOS BEAM 在連接電視的時候可以隻連接電源與 HDMI,無需使用光纖傳輸數據,因此在壁掛時也可以更加放心。

匹配過程跟其它 SONOS 設備一樣要通過 SONOS App 進行操作,不過這次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按組合鍵,按下背後的匹配鍵即可。前期設定過程較為麻煩,好在後續使用十分方便。

不同與藍牙音箱,SONOS BEAM 的藍牙芯片隻用於匹配,實際使用時隻通過 Wi-F 來連接與獲取內容。所以在使用時比藍牙連接穩定很多。

當然,這還不是 SONOS 的與眾不同之處,真正讓 SONOS 脫穎而出的時它支持全球範圍內超過 80 個流媒體服務,其中有 53 個支持在中國大陸使用,像 Apple Music 這種已經登陸中國市場的服務商與QQ、豆瓣這樣的本土服務可以直接通過 SONOS App 播放。而我日常使用的 Spotify 這種沒有在大陸市場提供服務的流媒體則可以通過 AirPlay 來進行播放——是的,SONOS 已經支持 AirPlay 2 了。

在 App 中 SONOS 對各內容進行了整合,在 SONOS App 中添加自己需要的音樂源就可以直接在 App 中調用播放。只是登陸授權時依然需要通過網頁版登陸,如果可以直接跳轉授權的話就更好了。

體驗過程中,SONOS BEAM 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緊湊版的 PlayBar。由於體積限制, SONOS BEAM 隻搭載了 4 各全頻揚聲器、1 個高音揚聲器與3 個被動式諧振板,在太過於開放的太空(比如尾巴的辦公室)聽感稍微有點吃力,有種生硬的距離感,當然這麽大的太空本身也應該組建 5.1 甚至是 7.1 的家庭影音系統。

但在客廳或會議室等中小型房間裡,SONOS BEAM 的實力得以完全展現。無論是歌曲還是播客,BEAM 都能很好的表現出來。中低頻聲音來自 BEAM 正面,人聲與樂器則來自兩側,鼓點,吉他與歌手的位置非常清晰飽滿,聽起來相當舒服,很討好耳朵。我上一次體驗 SoundBar 類的音箱還是還是智能電視附贈的 SoundBar,很難想象 SONOS BEAM 能在 65 厘米這麽極限的尺寸裡帶來到這麽令人驚喜的聲音。

SONOS 還可以針對用戶平時常坐的位置進行優化。在 Trueplay 校準時,用戶需要把手機掉轉且平舉,SONOS BEAM 會發出蜂鳴聲,通過手機麥克風來校準房間內聲音反彈狀況,從而提升聽感。但這個功能只在 iOS 客戶端內提供,用 Android 手機的尾巴們可能需要找台 iOS 設備來校準了。同樣,在 PlayBar 跟 PlayBase 上出現過的夜間模式也沒有缺席。

前文有提到 SONOS BEAM 是一隻智能音箱,但目前依然隻對 Alexa 提供了支持。也就是說類似小愛同學或者天貓精靈這樣的本土語音助手依然無法在 BEAM上出現。但跟去年不同的是, BEAM 接入了 Rokid 的語音控制系統,Rokid 的智能設備能對 SONOS 進行控制。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雖然不盡人意,但再怎麽說也邁出了 SONOS 的一小步。SONOS 也表示在中國市場,當 SONOS 和當地語音服務聯合發布時,BEAM 將予以支持。至於 SONOS 這「一小步」在之後能不能帶來「一大步」,我們拭目以待。

當然,你也可以將地區切換至美國,並使用美區 SONOS 账號與 AMAZON 账號。但問題是 Alexa 也隻支持英文,而且像 QQ 音樂、網易雲音樂之類的本土音樂服務也完全不可用了,其中的取捨還請尾巴們自己考量。

所以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我們買一個智能音箱時,想要的到底是為了智能還是音箱?谷歌在2016 發布的 Google Home 選擇注重智能、犧牲音質;蘋果的 HomePod 選擇注重音質(可能是因為 Siri 無論怎麽改都還是那樣);亞馬遜的 Alexa 則將聲音交給了廠商負責,自己隻注重 Alexa(雖然 Alexa 也出過幾次大問題);本土語音助手們的選擇也跟亞馬遜相似。

但在我看來智能音箱說到底還是個音箱,既然本質上是個音箱,音質就不應該有所妥協。縱然智能音箱是智能家庭的入口之一,但手機也能帶來相同的體驗;而在音質上手機與音箱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這種差距跟相機的「底大一級壓死人」是一個道理。

另一個的問題是,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為了「智能」而將一切個人資訊都拱手相讓。是的,在這個一切都要上傳到伺服器的時代,提這個問題似乎有點老套。廠商們也有自己的承諾,有些甚至提供了「靜音」鍵。但就算是谷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曾出現過智能音箱出現「Bug」導致 Google Home mini 持續錄音的狀況。面對智能音箱,我們似乎沒有選擇。

說著說著又扯遠了,單論 SONOS BEAM 值不值得推薦,我肯定是推薦的。雖然 SONOS BEAM 作為一隻「還不怎麽智能的智能音箱」,售價居然「高達」3980元。但它的聲音絕對對得起它的價格,而且還能提供多家服務的內容。雖然 BEAM 智能化程度還有進步太空,但它的本職是一隻音箱,將動人的聲音帶給用戶才是 SONOS BEAM 的第一任務,不是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