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殺死”項羽的都是秦人,且皆來自秦國同一地區

楚漢之爭,是一段家喻戶曉的歷史,最終的結局是劉邦奪得天下,項羽兵敗自刎。據《史記》記載,項羽在最後的決戰中突圍至烏江邊,戰至筋疲力盡時揮劍自刎。緊接著,劉邦軍的將士蜂擁而上搶奪項羽的遺體,因為劉邦曾下令得到項羽遺體的人賞千金、封邑萬戶。在利祿的誘惑下,有數十人在爭搶中相互殘殺而死。最終,曲郎中將王翳、郎中騎楊喜、騎司馬呂馬童、郎中呂勝、楊武各奪得遺體的一部分,五人也分享了千金萬戶的封賞,受封為列侯,由此載入史冊。

也許你對這五個人完全陌生,但這也難免:史書中關於他們的記載也就這麽一件事。不過,非常巧合的是,他們五人的出身和經歷幾乎完全相同:根據記載,這五個人全部出自秦國首都內史地區,均為秦國的騎兵將校,並在秦國滅亡之後,加入到劉邦的部隊中。換言之,“殺死”項羽的都是秦人。那麽,這究竟是偶然,還是另有原因呢?

圖1 楚漢之爭

秦軍都去哪了

秦國的軍隊,曾被六國稱為“虎狼之師”,其戰鬥力在當時可謂“無敵”;加之秦國實行“軍功爵”製,全國的青壯年人口幾乎無一例外都參加了軍隊,故其規模也不在話下。那麽,在秦末天下大亂之際,這支秦軍都在什麽地方?

當時由秦國控制的軍隊,大致可分為三支:一支是之前征服嶺南後留守的軍隊,簡稱為“南部軍”,一支是屯駐在長城沿線主要防備匈奴的“北部軍”,還有一支是駐守關中、負責保衛首都的“京師軍”。

秦末起義爆發後,位於東南方向的楚國故地反抗最為激烈,以至秦國本土與嶺南的交通幾乎斷絕。而駐守在此的南部軍采取了“保境安民”的策略,封鎖了五嶺邊界,隔絕了與北方的聯繫,完全沒有介入到當時的戰爭中。至秦二世三年,南部軍統帥趙佗宣布獨立,建立南越國。南部軍也因此保留了下來,再未離開嶺南半步。

圖2 趙佗,即南越武帝

其次是北部軍。這支部隊可以說是秦軍的精銳所在,且數量眾多: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帝派遣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奪取了河套地區,並設置九原郡,實行移民屯田,修築長城要塞,常年駐軍。賈誼在《過秦論》中所說的“胡人不敢南下而木馬”當是指此事。

秦末之亂時,北部軍奉命南回參與平叛,在這個過程中,北部軍“先勝後敗”:在王離的統領下,北部軍首先平定了趙國和燕國地區的叛亂,而後與章邯軍會合,擊潰了圍城的楚軍,並殺死楚軍大將項梁(項羽的叔父)。但在之後與項羽率領的楚軍主力在巨鹿決戰時被大敗,主將王離被俘。自此秦軍在戰場上徹底轉為守勢。

而最後的這支“京師軍”,“身世”要複雜得多。秦末之亂時,京師軍一直留在關中負責京師地區的防衛和皇帝的保衛。至秦二世二年,陳勝部將周文率軍攻入關中,在首都鹹陽東郊的戲水地區被屯駐在此的京師軍擊退。這也是這支軍隊第一次參與秦末的戰事。此後,京師軍並未乘勝追擊,而是繼續留在關中,始終也沒有卷入關東的戰事。

秦二世三年八月,劉邦的軍隊攻破武關,進入關中。九月,秦軍在嶢關附近阻擊劉邦失利。至此,秦國大勢已去:漢元年十月,秦王子嬰開城投降,劉邦接管了秦國本土的政權和領土,京師軍也順次被接管,成為劉邦軍隊的一部分。

圖3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前256年—前195年)

十二月,項羽統領四十萬聯軍進入關中,與劉邦展開決戰架勢。在之後的鴻門宴上,劉邦表示臣服項羽,將之前所接管的秦國都交給項羽處置,包括京師軍各部。翌年二月,項羽分封天下,為防備劉邦借關中東進,項羽將原秦國關中地區分為雍、塞、翟三國,即“三秦”,而原先的京師軍也被編入“三秦”的軍隊中。

同年八月,劉邦大將韓信統率漢軍“明出子午,暗渡陳倉”,反突破中成功,塞國和翟國投降,雍國也在不久後被滅。至此,之前編入“三秦”軍的部分京師軍再次回到劉邦的軍中。

劉邦在佔領“三秦”之後,在各個方面繼承了舊秦國的政策,“撫關外父老”;並以此為根基,東進與項羽爭奪天下。自此,隨著戰事的開啟,舊秦國的將士、來自秦國的兵員,源源不斷地加入到漢軍,成為漢軍的一大來源。漢軍的人員結構也由此發生了重大而深遠的變化。

圖4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

項羽與秦人:天生的仇人

除了上述所說的人員結構的變化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就是秦人對項羽的態度。

早在秦末大亂之初,就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而楚國也是最早開始反抗秦國統治的地區之一。由此可見,楚人的反秦傳統可謂由來已久。

做為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羽對秦國的態度可以說是國恥家恨皆有之。項氏一族做為楚國的世襲貴族,反秦的“基因”可以說世代相傳;而在起義之後,項羽的叔父項梁在定陶被章邯率領的秦軍擊敗並陣亡。這使得項羽又對秦國多了一份“殺親之仇”。

圖5 項羽 (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此後,每當項羽擊敗秦軍後,對待俘虜的態度可以說是“趕盡殺絕”:巨鹿之戰後,項羽於新安坑殺了二十多萬秦軍;而在佔領關中之後,他又“引兵西屠鹹陽,殺秦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取貨寶婦女而東”——等於說在鹹陽來了個“三光政策”。

項羽的種種殺降和擄掠行為,使秦人對他好感全無;而他的恐怖行徑又增加了秦人對他的仇恨。所以,項羽兵敗自殺時,衝在最前的幾乎都是秦人:這既與劉邦軍隊中的人員結構有關,也與秦人對他的仇恨密不可分。而這,也是我們在談論盛衰成敗時常常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文:愛影

參考文獻:《史記》《過秦論》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