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場關於國學的騙局

這所“中國國學院大學”在全國開設了70家分支機構,招搖撞騙十餘載,背後有著怎樣的邏輯?

2021年1月,北京市民政局接到一個名為“中國國學院大學”的組織涉嫌非法活動的線索,隨即對其展開立案調查。

根據網絡上流傳的一份《中國國學院大學簡介》所示,2005年初,中國國學院大學由海外僑領、華人企業家及文化產業界商會會長在比利時倡議籌建,邀請國學專家、教授任職,於2009年4月在北京正式成立。

該組織對外公開宣稱,它是當今世界唯一一所傳承國學學術的高端學府,以“弘揚國學、傳承文化”為宗旨;已被納入聯合國全球和諧聯盟、世界和諧基金會,並向世界各國輸送和諧大使、文化幹部;而且還是目前國內外唯一具有授予國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的國際連鎖型文化教育實體學院。

從辦學規模來看,這所“大學”對外宣稱有90多家分支機構,在北京、天津、廣州、深圳、湖南、山東等地均有“分院”。學術涵蓋傳統國學——儒學、孔學、周易學、國醫藥、少林武學等,以及新興文化——量子學、時空數位、自貿區、管理科學等多領域。

分支機構的名稱處處彰顯“高大上”——“時空數位研究院”“量子醫學研究院”“時空數位(奇門遁甲)研究院”“國術氣功研究院”,還有食欲文化、九兵(絕學)、康壽文化、根系教育等研究院。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1月19日至20日,“中國國學院大學”還在北京雁棲湖高調舉辦了十周年華誕慶典暨年會活動,專家學者及各界代表近兩百人參加,在這次活動中還將一些合法社會組織作為承辦部門、協辦部門。該機構對外宣稱,有關部委領導和十多名將軍親臨出席會議並指導。期間,常務副校長張鎧驛宣讀了中央相關部委的批示。

當天,“中國國學院大學”對2018年在國學傳承文化發展做出貢獻的優秀人員進行了表彰和頒獎,同時對新創立的8個學院舉行了授牌儀式。

要不是有人舉報,這樣一個“學府”在高調的宣傳和名人加持下,繼續開疆擴土是必然。

北京市民政局執法人員在民政部、警察部的協調下,聯合多地民政和警察部門,跨省跨區域開展調查,發現“中國國學院大學”未在相關部門注冊登記,偽造國家部委公文、登記證書,私刻印章,發布帶有“中國國學院大學”的紅頭文件,以“中國國學院大學”名義在全國範圍內多次舉辦活動,並通過設立分支、舉辦揭牌儀式、頒獎等方式收取費用。而它所宣稱的“聯合國全球和諧聯盟”和“世界和諧基金會”也是兩個根本不存在的組織。

4月23日,北京市民政局對“中國國學院大學”一案的嫌疑人送達取締決定書。該大學常務副校長龔某拒不在決定書上簽字。隨後,龔某和該校另一位負責人張某被警察機關羈押。

面對鏡頭,龔某喊冤說:“你們把我抓過來是非常冤枉的,我提供了5份帶有國家公章的資料,我現在不認為它是一個非法組織……”

事實上,龔某所說的資料,經查實均為偽造。

目前,“中國國學院大學”及已查實的70家分支機構已被全部取締,而該校創始人、校長弘二仍未落網。

“野雞大學”的生意經

這樣一座山寨大學靠什麽來斂財?真如龔某所稱“沒有收任何人的一分錢”嗎?

《中國慈善家》注意到,另外一家和“中國國學院大學”名字非常接近的“中國國學院”也是非法組織,已於2019年5月27日被北京市民政局取締。當時,執法人員發現的整整一箱記账單據中,清晰地記錄了“中國國學院”的各項收入來源,比如2.7萬元向會員賣了一個“國學使者”的稱號和證書,3500元售出了一個“能量金字塔”。執法人員還在倉庫內查獲了各類證書,其售賣價格都在幾千到幾萬甚至十餘萬元不等,甚至還有各類偽造的“紅頭文件”。

“中國國學院”與“中國國學院大學”是否有關聯?從已知信息來看,二者有不同的負責人,前者是北京吉祥三堂國際教育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高嗣,後者是弘二。《中國慈善家》記者從2014年5月份弘二發表的一篇博文(已刪除)中看到,弘二曾到高嗣的公司考察,研究成立“中國國學院大學中華智慧研究院”。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鄧國勝分析,非法組織的主要目的就是牟利,他們起名不需要備案審查,往往會把名字說得特別大,普遍喜歡打著“中華”“中國”“國際”的旗號虛張聲勢。其中一個獲利渠道是有償給個人或部門頒發獎杯、榮譽稱號、證書。

另一個斂財手段是加盟。網上流傳的一個有關“中國國學院大學”在各地建立國學機構的規則中,加盟費明碼標價:籌建方要向指定帳戶一次性繳納連鎖加盟管理費,師承機構加盟管理費為30萬元,非師承機構加盟管理費為50萬元。

“中國國學院大學”副校長張某也證實,成立一個分支機構需要50萬元到200萬元之間,這個費用並沒有具體的標準,“這個人(校長)就是隨心所欲的。這個是一個人說了算,一個兜裡一張卡說了算,既沒有账號也沒有規矩。”

除此之外,他們還以“中國國學院大學”的名義有償頒發獎項、證書,學術考核、職稱評定等方式進行斂財。

該機構對外宣傳資料顯示,已掛牌正式成立的學院、研究院、國學產業基地,每年有3名專家免費參加“中國國學院大學”學術考核、學術交流、職稱評定活動,授予副教授、教授、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職稱。指標外參加學術考核、學術交流、職稱評定活動的專家,必須每年交納學術交流、評定費用,其中副教授、副研究員1萬元;教授、研究員2萬元;博士生導師3萬元。

根據目前曝光的信息,僅70家分支機構的加盟費,就是一筆龐大的收入。巨額的加盟費去向何處?常務副校長龔某稱,“不清楚,全是弘二校長,他們是一對一的,就是任何人要加入這個‘國學院大學’的話,就跟弘二校長談,他們互相認可,他才會去加入的。”

《中國慈善家》調查發現,“中國國學院大學”的分支機構成立和招生也非常隨意,有些只是達成口頭協議就開始招生。

2019年,王平(化名)在朋友介紹認識了“中國國學院大學”的負責人。經對方口頭同意,成立了“中國國學院”某分支機構(民政部門查處的70家分支機構之一)。“沒有任何手續,就是口頭一說,就讓我們開始招生。”王平告訴《中國慈善家》,很多分支機構都是這樣隨意成立的,分支機構負責人也都是抱著先試試看的想法,有利可圖了才會繼續走所謂的流程,比如舉辦個成立大會之類。

2019年,王平發布招生簡章,網上報名,面試合格後繳費,發錄取通知書,學製為1-3年。研修期滿,論文答辯合格,頒發畢業證書。

王平告訴《中國慈善家》,分支機構的招生要和總部一起完成,學費多少也沒有標準,“都是由總部定”。

“讓民族文化成為賺錢的瑰寶”

關於“中國國學院大學”的校長弘二,在宣傳資料中是這樣介紹的:教授,博士生導師,書畫家,篆刻家,鑒藏家。出生於中國國學書香世家,從小隨父母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生活。由父母指領,師從中國書畫、文物鑒藏、武術及儒、釋、道界中的一代宗師研習國學。

宣傳資料還說,他於1982年畢業於江漢大學中文系,後留學日本獲碩士學位並旅居日本東京。2003年開始創建全國首家文化產業商會,被選任為會長,是世界華人協會和國際文化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但“弘二”顯然不是真名,經記者多方核實,弘二正是“中國國學院大學”的法人袁冰。知情人士向《中國慈善家》透露,“首家文化產業商會”是指武漢市文化產業商會。

《武漢晨報》2006年10月26日的一篇報導也印證了上述知情人士的說法。該報導中提到,“身為武漢市文化產業商會的會長,曾留洋日本17年的袁冰”,彼時他對文化產業的運作已有最直白的認識:“文化產業將是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之一”,他要“讓民族文化成為賺錢的瑰寶”。

袁冰曾向別人講述,早年他在日本留學打工時,偶然結識了一位曾在少林寺學習中國武術的日本老人。這位老人在日本開了一家武道館,練武的學員需要衣服、器材,於是這位老人辦起了服裝廠、器材廠。隨著學員越來越多,這位老人又成立了教材出版社、光碟製作中心……最後,這位老人將武道館相關產業鏈全線啟動,武道館會員達到300多萬。

“產業鏈”“連鎖”“會員製”等,這位老人的成功對袁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加上對文化產業情有獨鍾,他立志回國後打造自己的文化產業王國。“如果中國的文化產業能夠全面啟動,每年至少能創造出百億計的利潤。”

2006年10月中旬,袁冰稱美國的一家文化投資商通過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找到他,要和他共同投資新建全國連鎖職業教育培訓機構。“中國的戲曲、繪畫、書法、舞蹈、手工藝,都是無與倫比的瑰寶。只要我們用得好,瑰寶就能變成無限商機。”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一位相關負責人稱並不認識袁冰,也沒有聽說過弘二。《中國慈善家》調查發現,袁冰至早在2010年就以“弘二”的法號在社會上活動。

2010年,吳某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法號“弘二”的袁冰,當時後者自稱是“美國內申大學中國學院”負責人。雙方計劃合作辦學,協商後簽訂了協議,約定兩年內辦好全部授權文件、辦學資質、證明文件等合作辦學的相關手續。

2012年2月,吳某向袁冰支付了50萬元加盟費,但遲遲未見所承諾的授權文件、辦學資質和證明文件。

而早在2011年,國內多家媒體報導稱,一直在國內廣泛招生的美國內申大學根本不存在,多人因詐騙獲刑,其中包括教育部的一名退休幹部和黑龍江某大學的一位退休教授。

在意識到被騙後,吳某將袁冰告上法庭,請求判令返還其50萬元加盟費及支付相應利息。但最終法院未能支持吳某的訴求,因為《關於建立美國內申大學中國學院武漢學院的協議》上的簽字並非“袁冰”,而是“弘二”。

法院認為,雖然該協議抬頭標明“甲方:袁冰(法號弘二)”,但該文字系列印文字,署名的“弘二”與本案的被告袁冰系何種關係,原告並未提出任何證據加以證明。

從法院的判決可以看出,吳某對袁冰的個人信息一無所知,其先後向法庭提供了兩個袁某的身份信息,一個是北京海澱的身份證號,法庭核實該身份信息並非“袁冰”。其後吳某又提交《情況說明》,指出袁冰為武漢市礄口區人。法庭調查認為,吳某第二次提供的袁冰信息中的戶籍地、公民身份號碼、年齡、住址與訴狀上載明的信息均不一致。

法庭建議吳某將袁冰身份查實核對後再起訴。兩年以後,該案以吳某撤訴而告終。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涉及“中國國學院”的訴訟多達十幾起,部分是“中國國學院”的運營項目引起的糾紛,比如在2015年12月,關於“中國國學院國醫素食養身館”,多方參與後因為經營矛盾訴諸法律。

“他們知道是假的,卻甘願上當”

“中國國學院大學”的斂財手段並不高明,套路老舊,但十多年來屢屢得手,為什麽?

“它有市場需求。”海南師范大學國學所所長周泉根說,“一般大眾缺什麽他們講什麽,愛聽什麽他們講什麽。實際上近年來各種總裁班、女德班就是這樣,有些人參與是為了交際,有些是為了所謂的圈子,有些是利益驅使下,各自心懷鬼胎。他們知道是假的,卻甘願上當。”

《中國慈善家》注意到,在十餘年發展中,不管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對“中國國學院大學”及下設機構均比較認可,這也是它持續存在這麽多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6年12月中旬,弘二應邀到四川彭州市尹昌故居考察。尹昌將軍故居所在地彭州市市長龔昌華、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米蘭佳親自迎接,並且特別邀請他出席籌建“中國國學院大學尹昌國學傳承研究院”研討會。當地還規劃了1000多畝用地,籌建“中國國學院大學昌國學傳承研究院”。

2020年11月24日,雲南曲靖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微發布預告,邀請“中國國學院大學智慧研究院”國學導師李星瑩作專題講座。

早在2014年,周泉根就撰文《國學不是“江湖秘笈”》指出,有個“中國國學院大學”這樣的機構,自詡是中華傳統文化產業大軍的“黃埔軍校”,是中國國學大師、文化學者的搖籃。

“我在網上第一次看到‘中國國學院大學’,剛開始覺得名頭挺大的,但再一看它的簡介,就覺得可笑,稍有常識的人,一看就知道不對勁。”周泉根說,“但圈中人對此漠不關心,或是乾脆裝聾作啞,這就助長非法組織的氣焰。”

周泉根告訴《中國慈善家》,這種非法組織的存在,敗壞了所謂“國學”的名聲,讓國學圈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他認為,在合規合法的前提下,把文化做成產品、品牌無可厚非,但一些純為圈錢為目的的活動本來就已經和國學無關了。他建議,要給一些懂的人批評的權力,這才能讓一些騙子失去生存的土壤。

周泉根還提醒說,公眾需要明白,國學不是萬能的,“它既不能幫助治療生理疾病,也不能治理社會風尚,更是與狹隘的民族主義教育無關。它是一個知識體系,是思考資源,是情感培育的土壤,是歷史教育的武庫。國學研習的目標,是為了形成一個現代人的歷史感、古典情懷、文化判斷力、理性意識和憂患精神。”

圖片來源:北京市民政局、視頻截圖

圖片編輯:張旭

值班編輯:萬小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