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發展夜經濟,代表建議開發北京護城河

新京報快訊(記者 陳琳 李玉坤)北京從去年開始大力發展夜間經濟,陸續推出“繁榮夜經濟13條”和冬季溫暖“夜經濟”措施,在今年“兩會”上,夜經濟也成為人大代表們關注的焦點。1月16日,三位人大代表走進“新京千龍訪談間”,討論他們眼中的“夜經濟”,並對北京發展“夜經濟”提出自己的建議。

三位代表正在接受新京報的採訪。攝/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市人大代表、東城區工商聯主席、北京宏林科技公司董事長王曦建議利用好現有的護城河,發展河道旅遊經濟。市人大代表、中國美術館研究與策劃部副研究館員柳淳風也表示,如果護城河在夜間亮起來,僅常住北京的人來體驗的就不少。

市人大代表王曦。攝/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亮出夜經濟品牌,改變“單一化”

市人大代表王曦表示,北京發展夜經濟以來,城市的夜晚確實亮了起來,老百姓的夜生活也不再局限傳統的老三樣——吃、喝、演藝,而是出現了許多新的文化元素和科技元素,為城市消費帶來了新的動力。

但王曦也表示,目前北京的夜經濟還是比較單一,主題不是特別突出,例如,以王府井大街北側到美術館這一帶,聚集了很多文化資源,包括人藝、美術館、嘉德等,還有中華書局、三聯韜奮書店等,“這個區域如何利用現有的這些文化資源,來打造夜經濟,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王曦說,北京有眾多的文化遺產,如王府井、美術館等,這些文化資源還沒有真正發揮出品牌的作用。

市人大代表柳淳風表示,很多城市因為有自己的文化亮點讓大家心嚮往之,比如烏鎮;全世界很多大都市都是因為夜經濟而聞名。北京本身的文化積澱非常深厚,但目前仍然需要一個新的品牌、新的亮點,來吸引更多的群體關注。她建議,整合現有的文化資源,集合學術力量,策化一些與夜經濟有關的藝術節活動,讓遊客在白天逛完故宮、頤和園之後,夜間也有可以去玩的地方。

非遺與年輕人的碰撞,也是北京文化的一大亮點。“發展夜經濟可以在傳統技藝、非遺方面多做文章。”市人大代表、北京琺琅廠總工藝美術師鍾連勝說,以前來北京旅遊,類似長城、故宮這些景點最火爆,現在像國家博物館、美術館也常常有很多人排隊,隨著琺琅廠在內的非遺國家級技藝宣傳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人來北京,希望能了解傳統技藝。

市人大代表柳淳風。攝/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把文化放到商圈裡,提高經濟效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實施“點亮北京”夜間文化旅遊消費計劃,擴大夜間經濟的影響力和覆蓋面。代表王曦建議,發展夜間文化旅遊消費,北京可以借鑒美國紐約的百老匯,百老匯大道兩旁分布著為數眾多的劇院,已經形成了一個著名的文化品牌,吸引了全世界的人來這兒感受音樂劇,每天晚上各個劇場基本都是人滿為患,演藝活動也帶動了周邊消費的發展。

像北京天壇,夜間經濟也不能僅僅是燈光秀,可以以天壇為核心打造文化、旅遊、休閑、娛樂聚集區,盤活周邊的商業資源。

三位代表在談到這個話題時,都提到了經濟效益。王曦表示,夜間文化旅遊最後還是要落在消費上。把文化放在商圈裡,把旅遊資源跟經濟資源整合在一起,才能夠真正形成夜間經濟。

柳淳風表示,以前大家參觀頤和園或者故宮,到這裡看一眼就行了,現在大家更注重的是體驗的過程。“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一些商業元素放進去,創建一個優美的、良好的過程,打造好的場域給有需求的人。”

市人大代表柳淳風。攝/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建議利用護城河,打造北京河道夜遊

在訪談中,三位代表也提到一些發展夜經濟的具體做法。市人大代表柳淳風介紹,中國美術館觀眾量很大,經常出現排隊幾公里的場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美術館常常在夜間開放一些專場展覽,舉辦專題性活動。去年中國美術館邀請廖昌永先生舉辦專題性的吟唱,美術館根據他吟唱的內容,搭配了對應的藏品,還進行一些新媒體的藝術展示。活動受到大家的關注,好評如潮。有了這次成功的嘗試,未來美術館還會再舉辦類似的夜間專場活動。

代表鍾連盛介紹,去年夏天,北京琺琅廠舉辦“夢幻景泰藍夜場文化體驗季”活動,向公眾展示景泰藍的生產製作過程,觀眾還可以自己動手感受非遺技藝。活動不僅吸引了四九城的市民舉家前來參觀體驗,還帶動了景泰藍的銷售。鍾連盛表示,這給了他們很多啟發,現在很多非遺項目都擁有自己的博物館,借助非遺展示的平台,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能成為南城夜經濟的一個亮點。

王曦建議,北京可以利用好現有的護城河,發展夜間文化旅遊。“一個城市有了水,這個城市就活起來了,北京的護城河在規劃的時候,就已經設計了行船的功能,這方面是否可以做為夜經濟的一個亮點來打造?”王曦說,如果把護城河開發起來,一年四季三季可以運營,“不要說外地遊客,僅北京本地居民的人來體驗的就不會少。”柳淳風說。

新京報記者 陳琳 李玉坤 協作記者 王嘉寧

編輯 李國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