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宋時,與五大名窯齊名的北方青瓷

“南有龍泉瓷、北有耀州瓷”由來已久。1959年發掘窯址,以今陝西銅川市黃堡鎮為代表,包括陳爐鎮、立地坡、上店等處,宋代屬耀州,故名。

耀州瓷是北方青瓷的代表,創燒於唐代,北宋時與定、汝、官、哥、鈞五大名窯齊名並著,曾被列為貢品。以瓷質細膩,色澤青翠晶瑩、線條明快流暢、造型端莊渾樸著稱於世。

北宋時以青瓷為主,兼燒醬色釉器。北宋中、晚期是耀州窯的鼎盛時代。器型以碗、盤、碟、罐、瓶、盒、爐為主,也有渣鬥和各式小杯。胎質灰白而薄,釉色勻淨。由於胎中含鐵,在煤窯自然氧化氣氛下燒成,使青釉或圈足周圍呈現薑黃色,形成了耀州窯青瓷的獨有特徵。裝飾以刻花為主,線條剛勁流暢,北宋中期以後,出現印花裝飾。

金、元時期繼續燒造。元代胎釉漸趨粗糙,花紋圖案較簡單,亦燒白地黑花器。止於十五世紀末的明代中期,有八百多年的連續燒造史。

宋代耀州窯對各地製瓷業有很大影響,河南臨汝、宜陽、寶豐、新安、禹縣及廣東、廣西等地均燒製類似的刻印花青瓷。

北宋 耀州窯刻牡丹蕉葉紋花口尊

高13.3cm

尊鼓腹,長頸微束,六瓣荷葉形花口,與頸內六條凸線出筋對應,沿卷侈,高圈足外撇。頸刻蕉葉紋,腹部刻牡丹紋,圈足透雕如意紋。通體施青釉,發色青翠,勻淨光潤。

花口尊是耀州窯獨具特色的一種器形,其祖形可追溯至五代耀州窯一類口沿無翻折的五尖瓣菱花口尊,素身無紋。

北宋 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花紋雙耳瓶

高24.5cm,口徑5.5cm,足徑9cm

瓶撇口,細頸,鼓腹,圈足。頸兩側對稱置龍耳,腹上部凸起弦紋4道,下部陰刻兩朵蓮花圖案。灰白胎。釉色青綠。

此造型的瓶式俗稱“玉壺春瓶”。紋飾立體感強,花葉陰陽向背分明,刀鋒犀利,線條流暢,別具風格。

耀州窯瓷器多為灰白胎,但多數器物透過青翠的釉層,使人感到的卻是潔白、細膩的胎體,仿佛上釉前曾施一層化妝土,此件雙耳瓶即為一例。

實際上這是由於胎土和釉料在燒成過程中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一層密合層所致,這種現象在河南臨汝窯及鈞窯產品中也可見到,這是由於它們使用的坩土所含成分相似所致。

宋 耀州窯 青瓷印花菊花紋茶盞

高4.2cm,徑11 cm,足徑3.1 cm

盞口微撇,深弧壁,底微凸,淺圈足,口大足小呈鬥笠型。胎體輕薄,器內壁印飾纏枝菊紋六朵,盞心為模印菊瓣花,外壁無紋飾,但見拉坯遺痕。內外口沿下淺劃線紋一周。

釉色青綠帶黃,透明有光澤,釉內滿布大小明亮氣泡,印紋凹處積釉色深,紋飾尤顯立體美感。底足無釉呈褐色,露胎處顯見灰色胎土。

北宋 耀州窯鳳紋龍首提梁壺

高21cm,直徑15.2cm

該器形獨特,近乎圓球狀的壺身由三個獸首狀的壺足支撐著,但微微向著壺嘴的方向傾斜。

壺嘴是雕刻的龍首,龍身由龍首後面向上拱起,跨過壺口在壺身的另一邊貼塑在壺身上,形成一個圓弧形的提梁,上面騎坐著一個可能是駕馭祥龍的仙人。壺身四周用嫻熟的刻、剔技巧裝飾出振翅飛翔的鳳凰和花卉紋樣,設計繁複卻井然有序。

壺身除了壺底之外,通身施以勻而薄的一層青釉,深刻和剔劃處呈現深青色,而凸起處呈淡綠色,整個器物無論在造型、紋樣和釉色上都精美無比,交相輝映。

北宋 耀州窯青釉人形執壺

高29cm

壺體造型為一男子,束冠,著長襟衣衫,雙腿直立,微露雙足。人軀體中空,頭有孔為壺口,雙手於胸前捧方口壺流,後背中央附曲柄。人物面部表情莊重肅穆。通體施青釉,釉色青綠,勻淨滋潤,因衣紋線條折角處釉薄呈現出胎色而具有立體效果。

耀州窯的瓷塑作品很少,此件人形執壺無論是造型構思還是工藝水準均可謂上乘佳作。

北宋 耀州窯 青瓷印花菊花碗

全高8.2cm,口徑18.4 cm,足徑4.6 cm

廣口斜弧深壁碗,矮圈足、通體施青釉,釉色黃綠,施釉不及底,圈足露胎。

青釉之下碗心模印團菊花紋一朵,內周壁則印纏枝菊花。碗外壁劃刻菊瓣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