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0年前,李鴻章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高樓大廈後,說了一句苦澀的話

清朝末年,中國正面臨“三千余年一大變局”,如果將清政府比作一艘大船,當時的它已經處在海面風暴中心,急需有能力的人出來改變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李鴻章、曾國藩等眾多名臣紛紛各展所長,為帝國保駕護航的同時也思考國之未來。

其中,曾國藩曾經與名士趙烈文交談,論及清朝命運時,他搖頭大歎:“甚可憂耳。”李鴻章則上書指出:幾千年來,中國從未遇到這種列強環伺、危機四伏的局面,列強“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如果不盡早想辦法應對,只能被風浪吞噬。

由此看來,李鴻章是清末朝廷中深懷危機感、沒有被各種“友好”表象所麻痹,極力主張從實際出發挽救危亡的清醒派。雖然後世對李鴻章評價有褒有貶,但不可否認,在那個年代李鴻章還是做出了諸如興辦洋務、推動中國學生留美、在外交工作上據理力爭等貢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據說這個以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聞名、毀譽參半的晚清大臣,當年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高樓大廈時,便想到了本國的命運,百感交集下說出了一句話,至今讓人感到苦澀。

100多年前,剛經歷了北洋水師覆滅、並在日本馬關簽下一個令他深受刺激、發誓終生再不踏上日本土地條約的李鴻章,帶著滿腹的蒼涼悲鬱之感,隨使團其他成員一起前往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美國。

李鴻章在當時的歐美諸國看來比清朝皇帝還有影響力,雖然他已經是個73歲的老人,但在當時的外國報刊眼中,李鴻章“治理比歐洲所有君主治理人口總和還要多的大國”,非常有能力(據當年《紐約時報》),因此當年8月份他在紐約港登岸時,立刻受到了禮炮齊鳴、人群歡呼、將軍親迎的高級接待禮遇。

在美國期間,李鴻章曾經從華盛頓拱門走過,將帶來的中國皇帝信件轉交給總統,又在一派熱鬧氛圍和歡迎聲裡參觀了紐約唐人街。9月份,李鴻章當眾演說,比較了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差異;在華人聚會中,李鴻章表達了自己對海外華工不平境遇的同情和憂慮。

離開紐約去費城之前,李鴻章接受了報社採訪。也許是出於主觀認定西方文明會讓李鴻章這個東方大臣震撼誇讚的心理,對方問起了李鴻章在這次美國之行中最感到驚訝的異國風情是什麽。李鴻章表示:

“是20層甚至可能更高的高樓大廈(摩天樓)......貴國建了很多這樣的樓,它們看起來非常堅固,想來即使狂風卷過,也不能將它們輕易毀滅。但大清國沒有如此高樓.....我想即使大清國建起同樣的樓,也會很快被狂風吹倒。”

李鴻章似乎話中有話,不光是在羨慕美國的工業生產這麽簡單。也許無論誰處在李鴻章的位置上,出使外國時看到與本國衰弱現狀如此強烈的對比,心頭都會湧起一陣苦澀。當時,大清國內還全是平房,摩天高樓是多少人連做夢也沒夢見過的!

這段歷史,讀來讓後人也無限心酸。“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無論我們處在怎樣的環境裡面,都不能忘記曾經的中國是如何成為列強眼中之食,唯有不斷自強,絕不故步自封,時刻追求進步,才能傲立於世界之林,避免同樣的歷史重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