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畢沙羅:樸素的印象主義情懷

本期推送會以匯總的方式,為大家精選整理過往文章,其中包含藝術家、其藝術作品、官方影片以及展覽回顧。同樣,也可以關注奧賽博物館的官方微博,更多展覽資訊、藝術作品講解等來你發掘!

館藏影片導覽

居斯塔夫·莫羅(Gustave Moreau),《俄爾普斯》(Orphée)

影片資訊 : video sinapsesconceils

藝術家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晨,仙女之舞》(Une matinée. La danse des nymphes),1850年,布面油畫,H.98 x L.131cm,奧賽博物館 ;? Photo :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Hervé Lewandowski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年7月16日—1875年2月22日)是巴比松畫派(?cole de Barbizon)的開創者之一。柯洛出生在一個條件優渥的商人家庭。母親來自瑞士,父親在巴黎渡船街開著一家頗有聲譽的時裝店。一開始,柯洛由父親安排學習經商。直到1822年,他才說服父親,開始他的繪畫生涯。柯洛遊歷了很多地方,先後三次去到意大利采風,也到過法國各個地區,以及瑞士。遊歷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田園牧歌般的風景畫——遵從古典風景畫的傳統——其間以豐腴的人體做點綴。

畫家用畫筆遊走在形色之中,回味於光影之間。細膩敏銳的觀察力讓他的風景畫流露出對大自然的敬佩,以及一種詩意般的真實感。他的畫作曾被波德萊爾(Baudelaire)讚譽是“心靈與精神思想的奇跡”( Miracle du c?ur et de l'esprit )。柯洛對光、影、空氣、太空的獨到體會和把握,也影響了印象派的創作。想要更多了解大師科洛以及他的作品,

讓·巴蒂斯·卡米耶·柯洛

Jean-Baptiste Camille Corot

1796年7月16日—1875年2月22日

文章回顧:

巡禮的風景詩人——法國巴比松畫派畫家卡米耶·柯洛

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畫家自畫像》(Portrait de l'artiste),1873年,布面油畫,H.55,5 x L.46,0cm,奧賽博物館;? Photo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法國印象派大師卡米耶·畢沙羅(Camille Pissarro,1830年7月10日安的列斯群島聖托馬斯島-1903年11月13日逝世於巴黎)出生於商人家庭,但他並沒有依照父母的期待繼承父業。他11歲時曾被被送往巴黎學習,在22歲時選擇將繪畫作為自己一生的職業。

莫奈(Monet)發起了印象派畫展,並間接以自己的作品幫畫派賦名,而這個畫派的領袖非畢沙羅莫屬,並且他是唯一一個參加了印象派8次展覽的畫家。畢沙羅筆下的人物和看似世俗的風景,用速寫般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極具時代感的藝術處理方式,為畫作賦予了田園詩歌般的情調。塞尚(Cézanne)、高更(Gauguin)等都稱自己是畢沙羅的學生。

卡米耶·畢沙羅

Camille Pissarro

1830年7月10日-1903年11月13日

文章回顧:

樸素的印象主義情懷—畢沙羅

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羅什福爾的逃亡》(L'évasion de Rochefort ),約1881年,布面油畫,H.80 x L.73 cm,奧賽博物館;? RMN-Grand Palais (Musée d'Orsay) / Hervé Lewandowski

1832年1月23日,愛德華·馬奈(Edouard Manet)出生於法國巴黎。作為法國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馬奈的畫風有著古典寫實派的堅持,對畫中的人物、物體細節有著極高的追求。但他作品的主體卻顛覆了寫實派的保守,因此被歸為同時期的印象派。衝突性極高的戰爭畫面,血腥殘暴的被處決場景,裸女和穿西服的紳士野餐的畫面……馬奈用這些題材證明,印象派不光只有繪畫技巧和類似的風格色彩,描繪的對象和主題也是值得開拓的領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