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整治“飯圈”亂象應正本清源

【影視銳評】

近日,針對流量至上、“飯圈”亂象、違法失德等娛樂領域出現的問題,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等部門重拳出擊,分別印發通知,開展娛樂領域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這一新聞再度將“飯圈”文化的話題推上風口浪尖。

“飯圈”文化本質上是偶像工業文化的衍生品。偶像工業文化的“財富密碼”在於販賣夢想,將才能平庸的人打造成流量偶像。沿著這條思路發展,唱功、演技、舞蹈或主持能力都不那麽重要了。藝人可以不用追求任何一項技能上的出類拔萃,而是靠著工業流水線來包裝人設就能走紅。

其實,這一模式在世界範圍內已日漸顯露疲態。沿著偶像工業軌跡成長起來的藝人隨著年齡增長,粉絲黏性逐漸降低。由於沒有出眾的技能賴以立足,就必須靠不斷粉飾人設取悅粉絲來維持商業價值。長期名不副實,這些偶像心理上就會出現巨大落差。流水線頂端的造星工廠運營者也利用流量偶像能力疲軟而對資源過度依賴的特性,對他們進行人身控制。長此以往,鋌而走險違法犯罪或心理崩潰自殘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應該說,在偶像工業和流量經濟泡沫一般的繁榮裡,深藏著商業資本逐利的本質屬性和對人性的扭曲摧殘。

正因為對流量偶像來說最重要的是人設,是販賣夢想而非販賣優秀的技能,流量這一財富密碼才得以成立。流量偶像高度依賴“飯圈”幫其打造和經營人設。本來散兵遊勇的粉絲,在經紀公司的引導下,逐漸發展成高度組織化的“飯圈”,對流量偶像毫無底線地“效忠”,共享非黑即白的二元價值觀。

隨便進入一個流量偶像的“飯圈”內部,就會發現這種高度組織化效率上的高能和思考能力上的降智——打榜投票組負責製造數據,控制評論組負責淨化評論,反黑組負責消滅一切批評性質的負面言論……隨著群體中的意見領袖“大粉”“粉頭”(即粉絲頭目的簡稱)一聲號召,“飯圈”出擊如同工蟻一般“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其中的個體“工蟻”思考能力完全處於匱乏和喪失狀態。

在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狀態下,在常人眼中匪夷所思的行為隨著高度組織化、激進極端的“飯圈”群體行為而發酵。打榜投票組每天按時定量完成流量積攢的任務,幾乎淪為免費勞工。反黑組為了把一條負面相關詞條“洗”下社交網站的“廣場”,發帖成百上千條,到處“出警”“互撕”。需要購買量時便號召粉絲“咬一買三”(意指“有能力買一份的,咬一咬牙買三倍”),鼓勵甚至倒逼粉絲以超出自身經濟能力的購買行為來支撐流量偶像販賣商品的銷量。在組織化群體行為的裹挾下,粉絲個人做出任何違背常理的行為仿佛都可以躲在“飯圈”群體的背後逃避責任,不用為自己的過激付出代價。

“飯圈”和流量偶像的畸形共生,也影響了影視行業的健康發展。“飯圈”中所謂的“事業粉”對行業一知半解,就輕率地介入專業領域,妄圖越俎代庖,對流量偶像的工作指手畫腳。粉絲身份和工作人員身份界定模糊,有極端者甚至抱團擠走專業團隊,控制流量偶像的工作。“飯圈”批量製造評論、有組織的養號刷分等行為也打亂了正常的文藝評論風氣,無論再差的演技、唱功,都能靠群體出擊打壓真實評論聲音,流量偶像聽不到客觀、理性的批評,整日沉浸在粉絲營造的虛高評價中洋洋自得。

於是,流量偶像就算出現了嚴重到觸及法律底線的行為,在“飯圈”的“工蟻”們眼裡也是“哥哥需要我來守護”。粉絲完全不考慮流量偶像作為一個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主體性,不考慮違法犯罪是要受到法律製裁的。在“飯圈”式溺愛的保護下,流量偶像被甜言蜜語和虛假繁榮包圍,業務上原地踏步、隨便糊弄,心理上退化為“巨嬰”,行為上拒絕為自己作出的選擇“買單”,最終滑向違法犯罪的境地。而沉迷於“飯圈”的粉絲也會逐漸喪失對藝術審美的基本判斷能力,唯流量偶像馬首是瞻。

流量偶像的隕落,是畸形“飯圈”文化造就的。其中,流量偶像和“飯圈”粉絲都是受害者,也都是加害人。我們意識到,引導“飯圈”文化和藝人經紀的健康發展,是當下娛樂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從這個角度看,近日相關政策的頒布,可謂及時而又精準。

(作者:伍鳴)

來源:光明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