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方暴雨連連、北方熱浪滾滾!極端氣象為何扎堆來襲?

“買單”時間逼近

△(資料圖)南方暴雨。中新社記者 張浩鉞 攝

6月打開了南方的“水龍頭”,也打開了北方的“燒烤爐”。

監測顯示,今年南方的暴雨和北方的高溫氣象都甚於往年,雲南旱災也持續日久。

今年極端氣象為何扎堆來襲?氣象為何越來越不宜人了?

北邊日出南邊雨

6月以來,江南、華南、西南等地出現持續強降雨氣象,南方地區發生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江南大部、華南中北部及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累計降雨量有100~250毫米,一些地區降雨量打破歷史降雨記錄。

受其影響,廣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西、湖南、貴州、雲南等8省(區)52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

6月5日至8日,廣東各地共發布暴雨預警信號304站次,8日,珠海、惠東、汕尾、海豐、陸豐、龍門、從化、清遠等15個地方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自動停課。9日,廣西桂林“看海”視頻傳遍全網,在被淹沒的城市中央,只有一截高架橋還在水面之上,上面停留著密密麻麻的避險車輛。

據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統計,6月2日以來,南方地區的持續強降雨氣象引發洪澇、風雹和地質災害,造成江西、湖南、廣西等8省(自治區)200個縣(市、區)176.3萬人受災,9人死亡,5人失蹤,12萬人緊急轉移安置,6.9萬人需緊急生活救助;900余間房屋倒塌,1.3萬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13.5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8.8億元。

中央天氣台預計,未來三天,華南、江南及貴州等地仍將維持“暴雨模式”。中央天氣台首席預報員孫軍表示,今年南方強降雨持續時間長,與常年同期相比,廣西、廣東、湖南、江西、浙江、福建的降雨量偏多1~2倍,廣西北部偏多3~4倍。

此外,江南地區梅雨已於6月1日正式開始,較常年偏早7天。入梅後,江南一帶降水強度增強,強對流氣象活躍,強降水或引發次生災害。

在南方“水漫金山”的時刻,北方地區則經歷了一場場“烤”驗。

6月3日,中央天氣台發布了今年第一個高溫預警,華北多地最高氣溫達38~40℃,河北邯鄲和邢台局地最高氣溫達41.8℃,其中19個觀測站高溫達到或突破6月上旬極值。濟南和北京也出現了今年首個高溫日。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新疆大部地區也出現高溫氣象,吐魯番市高昌區艾丁湖高達45.8℃。一周內,中央天氣台連發3天高溫預警。

不少網友驚呼:剛進入六月就這麽熱,七月八月可怎麽辦?

雖然6、7月確實是往年北方一些地區高溫日最多的月份,但今年的高溫氣象確實有些“不同尋常”。

據中國天氣局6月例行發布會的數據,今年中國高溫氣象過程出現早,範圍廣,強度大。5月1-9日,中東部出現1961年以來最早高溫過程,較常年值(6月19日)偏早49天。此外,氣溫也比常年偏高,5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高,578站次日最高氣溫突破當月歷史極值。

國家氣候中心聯合相關部門會商預計,6月至8月全國大部氣溫偏高,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東部、西南地區東北部等地區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旱澇不均”為哪般?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王永光表示,一般往年6月也是南方降水比較集中的時段,只不過這次降雨強度比較強,比如局部雨強破了紀錄,這是比較少見的。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首席周兵表示,5、6月份北方地區的高溫是受大陸高壓脊控制下的氣象過程,在大陸高壓控制下,盛行下沉氣流,太陽異塵餘生很容易到達地面,因此這個月份容易出現“燒烤天”。高溫氣象提前、強度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極端性氣象正在增多。

周兵還表示,今後如果全球氣候持續變暖,此類極端氣象事件還會繼續增多。

中國天氣局召開發布會表示,今夏中國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極端氣象氣候事件偏多,降水總體呈“南北多、中間少”的空間分布,澇重於旱,長江中下遊、黃河中上遊和海河流域以及松花江流域可能有較重汛情。

全球都“無處可逃”

不光是中國,全球極端氣象都在增多。5月,已經有109個國家的天氣觀測站的氣溫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極值,今年以來肆虐多國的蝗災也與異常氣象增多有關。

世界天氣組織(WMO)5月底發出警告,北半球正在進入夏季,而今年夏季預計將再度突破高溫紀錄,可能會加重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增加傳染率、增加醫療系統負擔。

研究顯示,到2100年左右,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地區將接近人類生存極限的臨界點,高溫和高濕的氣象組合也將會成為普遍現象。有的科研人員甚至預言:“地球再過50年將出現近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氣象。”

結合近期日漸頻繁發生的極端氣象,上述預言似乎不是危言聳聽。

人類為自己的行為買單的時間越來越近,如果再沒有實質性行動,地球極端氣候將越來越多,最終將危及人類自身。

“綠色復甦”正當時

國際能源署預測,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碳排會下降8%,但伴隨全球各地的封閉狀態結束,碳排將反彈,且有可能快速升高,這將取決於各國經濟刺激的推行速度和政策選擇。

人類的命運取決於疫情過後各國選擇怎樣的發展方式來實現經濟復甦。

在歐盟7500億歐元的復甦計劃中,就有25%用於環保,在清潔基礎設施、電動汽車方面進行創紀錄投資,並對進入這個世界最大單一市場的進口產品徵收碳邊境稅。歐盟的這一復甦計劃被稱為是綠色復甦計劃。麥肯錫谘詢公司對歐盟一攬子刺激計劃的分析表明,750億~1500億歐元的低碳投資可以產生1800億~3500億歐元的總附加值,並在2030年前將碳排放量減少15%~30%。

2020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要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教授劉芳表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高層提出“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導向”,這充分顯示出中國始終不渝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面對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不能重回高能耗、粗放型發展的老路,而是要借此契機加快生產方式綠色轉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