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蔣飛:2023年可轉債市場或迎來良機

  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蔣飛、賀昕煜

  核心觀點

  2017年初,市場上僅有17只可轉債,總市值不到400億元。2018年開始可轉債市場快速發展,無論是發行數量,還是總市值都在增長。截止20231月,市場上一共有487只可轉債,總市值9925.4億元。2023年預計將會有更多上市公司以可轉債的方式融資,新發行可轉債數量增加,可轉債市場規模或將突破一兆元。

  可轉債兼具股票和債券的性質,價格下限有純債價值托底,而上漲空間較高。因其“股債雙重性”的特點,可轉債受到基金投資的青睞,尤其是“固收+”基金。2022年四季度,“固收+”基金可轉債持倉1706.19億元,佔債券投資市值比從三季度的10.07%大幅上升至12.10%

  可轉債的“債性”體現在和利率呈現負相關關係。可轉債兼具股性和債性,“進可攻、退可守”,在結構性行情中具有較好表現。我們將2018年至20231月分成了七個市場階段,發現在股市熊市或震蕩階段,可轉債實現了較好的相對收益,而在股市牛市階段,絕對收益為正,但相對收益則為負。

  從宏觀層面來看,2023年或是可轉債市場的較好機會。首先,我們認為目前權益市場估值較低,可轉債投資價值優於純債。當前無論是滬深300指數的還是A股整體的市盈率都處在歷史較低水準。其次,國內利率仍有調降空間,2023年或降息50bp以上。

  進入2023年後,可轉債市場轉股溢價率出現新一輪下行,說明轉債市場總體“股性”正在變強,正在從“守勢”轉向“攻勢”。我們認為,目前國內宏觀環境處於增長復甦階段,從美林時鐘而言,是從債券佔優向股票佔優轉變的階段。這一階段,股票和債券都還有不確定性,因而是轉債建倉的較好時機。一方面,可轉債既可以享受利率下行帶來的純債價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轉債也可以埋伏等待正股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轉股價值的提升。

  1

  可轉債市場規模或將突破兆元

  1992年,深圳交易所發行了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只可轉債——寶安轉債。不過因為法律法規不完善、投資者參與度不高、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可轉債市場一直處於漫長且低迷的發展階段。直到2017年2月,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再融資新規”,定增難度加大,提高了可轉債融資的吸引力。緊接著9月份,可轉債改為信用申購,降低投資者入場門檻,增強市場流動性。2017年初,市場上僅有17只可轉債,總市值不到400億元。制度調整後,2018年開始可轉債市場快速發展,無論是發行可轉債數量,還是可轉債總市值都在增長。截止2023年1月,市場上一共有487只可轉債,總市值9925億元。

  2022年美國股市總市值約24兆美元,可轉債市場規模超過4000億美元,佔比約為1.67%。而目前中國A股總市值約為78兆元,可轉債總值9463億元,比例約為1.21%。對比發達國家權益市場和可轉債市場的規模,我國可轉債市場仍有較大發展空間。2022年2月,中國A股上市公司4412家,約10.6%發行了可轉債,預計將會有更多公司以可轉債的方式融資。隨著新發行可轉債數量和已上市可轉債市值增加,預計2023年我國可轉債市場規模或將很快突破一兆元。

  可轉債兼具股票和債券的性質,表現出“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特點。簡單來看,可轉債相當於一份債券疊加一份期權。債券部分體現了可轉債的債性,可轉債的純債價值就是債底,債底會根據市場利率變化而調整。期權部分體現了可轉債的股性,賦予可轉債較高的上漲空間。可轉債價值會隨著正股價格上漲而上漲。例如英科轉債2021年1月20日最高價達到3618元,上市時價格僅113元,創造了可轉債市場的歷史記錄。

  因其“股債雙重性”的特點,可轉債受到基金投資的青睞,尤其是“固收+”基金。2020年一季度,基金公司持倉可轉債市值1078.75億元。2022年四季度,基金持倉可轉債增長到了2899.05億元,增長了168.7%。“固收+”基金(偏債混合和二級債基)持倉可轉債佔比在2018年-2019年迅速上升。2020年,信用違約事件頻發影響了可轉債市場,而且一些債券型基金要求將可轉債計算入權益倉位,導致可轉債佔淨值比有所下降。2022年四季度,“固收+”基金可轉債持倉1706.19億元,佔債券投資市值比從三季度的10.07%大幅大幅上升至12.10%固收+”基金配置可轉債倉位提升,說明2023年可轉債市場或有較好機會。

  2

  可轉債指數和股市、債市的關係

  因為2018年開始,可轉債市場擴容,我們以此為起點研究可轉債和股市、債市的關係。目前可轉債市場共有大約480只可轉債,其中AA級可轉債157隻,佔比32.7%,是較為主流的可轉債評級。AA及以上評級債券253隻,佔比52.7%。通過債券餘額加權後,可轉債市場整體評級接近AA+。因此,對比可轉債與純債時,我們使用AA+級信用債。

  可轉債的“債性”體現在和利率呈現負相關關係。2010年至今,我國有四次較為明顯的利率下行周期,其中三次可轉債市場都出現上漲行情,只有2011月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例外。因為2012年市場上只有20只可轉債,數量太少而不具有代表性。2018年後可轉債市場擴容後的兩次利率下行周期,可轉債指數都同步上漲。采取2018年後的數據,中證可轉債指數與國債10年期收益率的相關係數-0.78。

  可轉債兼具股性和債性,“進可攻、退可守”,在結構性行情中具有較好表現。首先對比轉債和純債,除了2018年股市大幅下跌影響轉債估值外,轉債走勢強於債市。並且在2019年至2020年股市震蕩時期,也表現出以AA+級信用債為底的特徵,也就是所謂的“下有保底”。然後,對比轉債和股指,在股市大幅下跌時期,轉債下跌幅度小於股市,而股市大幅上漲時期,轉債也跟隨上漲,因此轉債走勢強於股指走勢。

  我們將2018年至2023年1月分成了七個市場階段,以可轉債收益率作為絕對收益率,以可轉債收益率減股市收益率作為相對收益率。

  (1)2018年1月-2018年12月:2018年3月美國對華商品加征關稅,貿易戰正式開始,中美持續互加關稅。股市受到較大影響,上證指數全年大幅下跌25.86%。即使10年期國債利率下降62bp,但因為股市下跌幅度過大,壓縮了轉債估值,轉債指數下跌3.51%,但相對收益率22.35%。

  (2)2019年1月-2019年4月:股市觸底反彈,上證指數上漲27.55%,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25bp。相較於利率調升幅度,股市漲幅更強。可轉債的股票部分價值增長超過了純債部分價值減少,最終轉債指數上漲16.16%,但相對收益率-11.39%。

  (3)2019年5月-2020年2月:中美貿易戰反覆拉鋸,股市呈現震蕩行情,利率也在回落。2019年8月短暫出現了股市大幅上漲,利率大幅下行的可轉債黃金行情,對轉債指數的拉動非常顯著。這一時期股市震蕩,債券牛市,轉債指數上漲13.72%,相對收益率16.64%。

  (4)2020年3月-2021年2月:在經歷疫情的打擊後,權益估值較低。隨著經濟復甦,估值修複,上證指數上漲18.93%。貨幣政策趨於常態化,宏觀流動性有所收緊,10年期國債利率上升了58bp。在股牛債熊的市場組合中,轉債指數僅上漲1.72%。

  (5)2021年3月-2021年12月:股市震蕩,上證指數小幅上漲2.61%。10年期國債利率下降47bp。2021年AA+及以上評級信用債違約明顯增加,對信用債影響較大,因此可轉債成為重要的“固收+”基金的投資選項,轉債指數上漲了17.82%。

  (6)2022年1月-2022年9月:俄烏衝突後,國際緊張局勢加劇,全球股市都在下跌,國內還受到疫情的再次衝擊,股市呈現“深v型”走勢。國債利率小幅震蕩下行,最終轉債指數大幅下跌7.01%,但相對收益率8.2%

  (7)2022年10月-2023年1月:隨著疫情影響減弱,股市逐漸回升,上證指數上漲7.39%。由於穩匯率壓力,國內降利率過程暫時放緩,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19bp,導致轉債指數僅上漲0.34%,相對收益率-7.05%。

  綜上,我們發現在股市熊市或震蕩階段,可轉債實現了較好的相對收益,而在股市牛市階段,絕對收益為正,但相對收益則為負。對於“固收+”投資者而言,可轉債能夠在牛市分享一定收益,而在熊市也保證了較好的相對收益,是較好的“固收+”投資品種。

  3

  2023年,或是投資可轉債的好機會

  從宏觀層面來看,2023年或是可轉債市場的較好機會。首先,我們認為目前權益市場估值較低,可轉債投資價值優於純債。從可轉債股性估值的角度,當前無論是滬深300指數的還是A股整體的市盈率都處在歷史較低水準。2010年至今,A股平均市盈率19.5,即使是2020年至今A股平均市盈率也有18.9。當前A股市盈率僅15.7左右。A股市盈率向均值修複可以提升可轉債價值。

  其次,國內利率仍有調降空間,2023年或降息50bp以上。在年度報告中,我們認為“由於房價還會下跌,降息周期仍會延續”。因為雖然去年房貸利率較大幅度下調,但房價也在下跌,導致實際利率不降反升,所以降息的力度還是不夠。2023年想要實現“強復甦”,消費尤其是汽車、房地產在內的大宗消費必須回暖,就需要繼續放鬆貨幣政策,降低利率來刺激實體經濟。在年度報告中,我們對利率也做出了判斷:“2023年短期利率下行較大,而長期利率震蕩下行為主”。

  轉債市場總體“股性”正在變強,正在從“守勢”轉向“攻勢”,符合市場從債券佔優轉向股票佔優的趨勢。轉股溢價率是衡量可轉債股性與債性的重要指標,溢價率越低,則股性越強。一般而言,股市下跌階段,轉債債性變強,溢價率上升,偏向防守。反之,則偏向進攻。進入2023年後,可轉債市場轉股溢價率出現新一輪下行,說明“股性”正在變強。目前,平均溢價率40%左右,仍有向下空間。隨著股性增強,股市對轉債市場的影響將大於債市。

  目前,股市和債市可能都不具備單邊行情,因此攻守兼具的可轉債是最為合適的投資工具。在《2023年大類資產配置》報告中,我們認為,目前國內宏觀環境處於增長復甦階段,從美林時鐘而言,是從債券佔優向股票佔優轉變的階段。這一階段,股票和債券都還有不確定性,因而是轉債建倉的較好時機。一方面,可轉債既可以享受利率下行帶來的純債價值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轉債也可以埋伏等待正股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轉股價值的提升。

  (本文作者介紹: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專注大類資產配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