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穿越70年,新中國的第一個集體農莊現在什麽樣?

在東北這片土地上,有太多個新中國的第一。

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川縣星火朝鮮族鄉星火村,就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

樓房鱗次櫛比,街道乾淨整潔,花壇也打理得十分精致,鋪著草坪的門球場綠意盎然,幾名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星火村村民正在悠閑地揮杆擊球……

要不是村門口立著的高大牌坊和周邊星羅棋布的7495畝稻田,現在幾乎很難在星火村看到傳統農村的痕跡。

就在70多年前,這裡還只是一片荒地。

星星之火燃起

1948年的春天,朝鮮族農民金白山和李在根各自帶領幾十戶人家從吉林省敦化、延吉等地來到農莊的前身水利農場,在一片荒地上建房安家,開荒種稻。

他們在互助耕作組的基礎上,把農戶組織起來,1951年2月21日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農莊首創的水稻地表播種法,在東北種植水稻地區全面推廣並沿用至今。

星火村的名字取自詩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金白山當選為農莊主席,李在根為農莊副主席兼黨支部書記。

紅紅的太陽東升,草原上吹著春風,拖拉機在來回奔騰,男女莊員一齊勞動,一齊歌唱,各顯其能……

這是1952年6月24日《松江日報》在《星火——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這一報導中的開篇語,描繪出一幅歡快、熱烈的勞動場景。

當時,農莊有明確的章程:年滿16歲的勞動人民入莊自願,退莊自由,土地歸農莊所有,實行按勞動日分紅;成員的私有財產折價頂入莊金和生產基金;劃分耕作區、耕作隊,建立七級定額,通過定額付給工分報酬;年終分配時從總產量中扣除1.5%的公益金,10%的公積金。

那時的金白山愛倒騰機械,他帶領莊員設計安裝了日產8萬斤大米的機械設備,還為農莊購置了車床、電焊機、鋤草機、播種機、大犁等,實現了播種、除草、收割、脫谷、製米全部機械化。

“創業合夥人”李在根重視育種,培育出“星火白毛”系列品種,為省內外提供優良稻種2000多萬斤,為黑龍江寒地粳稻育種作出了貢獻。他還發明了“細土拌種法”和“塑料拱棚旱育秧”等技術,縮短了播種期,提高了產量。

“剛來星火村的時候,30多人住在一個大茅草屋裡,每家中間用板子隔著。插秧都沒有靴子,早晨水面一層冰,腳一沾水凍得趕緊往回抽。”1945年出生的村民吉炳浩對那種寒冷記憶猶新。

他回憶說,有黨員幹部帶頭下水堅持乾活,大家就一塊兒上了,1967年才有了水靴子,後來李在根發明了插秧機,村民們就輕鬆多了。

也就是在1968年,吉炳浩13歲的時候才第一次看電影,一直記得電影裡大城市高樓大廈的繁華景象,想著啥時候也能住進樓房。

燎原之勢仍在

70年代是星火客車廠遠銷各地“叱吒風雲”的時代,當時工人有350多人;80年代星火村統一規劃了道路和房屋,村民住上了舒適的磚瓦房;

到90年代飯店、修理店等個體小商戶悄然在村頭風行,“用打糕、泡菜供出大學生的村民不在少數。

再到世紀之交,鄉裡掀起去韓國、俄羅斯等國外打工的熱潮。

但也正是“外出務工潮”來襲,村裡90%以上的村民都到外地打工,集體經濟逐漸萎縮。

2017年全市清查貧困人口,星火村隻留下40多戶,其中有22戶是貧困戶,家庭年收入不足3000塊。

星星之火燒了幾十年,最後走向熄滅還是繼續燎原?

“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村黨支部書記崔哲俊和村委會制定了“脫貧三步走”。

第一步就是在2017年向縣裡申請光伏發電和秸稈發電扶貧項目,每個貧困戶可以增收4000元;

第二步就是成立民族食品加工廠,醃泡菜、做打糕,傳承朝鮮族手藝還增加收入。如此下來,貧困戶家庭的收入明顯增長。兩年前,他們還搬進了村裡集資建設的80多平方米樓房。

2019年,星火村22戶貧困戶已全部實現脫貧,但村委會依然在貧困檔案裡,詳細記錄著他們目前的家庭收支情況。

第三步就是把村裡7220畝水田流轉,整體交給合作社耕作經營,而合作社出資利用朝鮮族文化元素開發旅遊,村民佔股55%。這得到村民大會的一致同意,還取名叫“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

樓房有了,收入增加了,吸引在外年輕人返鄉成為星火村新的期盼。星火朝鮮族鄉人大主席團主席譚璦鑫稱,由於大批年輕人到沿海城市或日韓打工,現在村裡以老人居多,平均年齡75歲。

星火村以集體土地為資產入股,總投資7000萬元,實施“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項目,就是希望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就業。

這些努力現在效果初顯。2018年,“80後”韓柳花放下餐飲生意,從青島回到從小長大的星火村。

韓柳花坦言,之所以回到家鄉,既是因為“外面千好萬好,都沒有家鄉好”,也是被即將營業的“星火莊園一號民俗村寨”項目吸引。“村寨裡民族飯店、特色民宿、休閑廣場、電影院等一應俱全,33棟民宿主體已建完,近期就能營業。好多在外打工的村裡人都在打聽村寨的事,大家都要回家工作。”

特色村寨預計可實現年接待遊客21萬人次,年銷售收入可達4000萬元,年繳稅金300萬元,安置就業崗位180個。

星火朝鮮族鄉黨委書記南楠說,鄉裡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文化旅遊業等支柱產業,將扶貧工作做細、做實,鞏固發展新農村建設等種種舉措,歸根到底,就是不想辜負當年先輩們的初心,做好當下,以回應鄉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勤勞、智慧、奮進的星星“火種”永遠傳遞下去。

如今,吉炳浩也住上了樓房,家用電器一應俱全,過上了電影裡的日子。

作者:薑 輝

編輯:張何緣

責編:周 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