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地質專家辟謠:金平1.5億隻蝴蝶將羽化與地震無關

5月21日21時48分34秒,雲南大理州漾濞縣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並發生多次餘震。此前,金平蝴蝶谷1.5億隻箭環蝶幼蟲即將羽化成蝶的消息引發全網熱議,據有關媒體報導,這將是10年來該區域箭環蝶爆發規模最大的一次生態景觀。漾濞地震發生之後,有網友將蝴蝶爆發的現象與地震聯繫到一起,猜測蝴蝶大規模爆發是否是地震前的預兆?5月22日,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王宇告訴開屏新聞記者,金平蝴蝶谷1.5億隻蝴蝶羽化是自然現象,與此次漾濞地震沒有關係。

“蝴蝶大規模羽化的現象和此次漾濞地震沒有關係。”雲南省地質調查局副總工程師王宇介紹,客觀上生物的感官有的對地球物理場,包括聲波、次聲波、電磁波、放射線、特殊氣體等的敏感性超過人類,人感覺不到的它們可能感覺得到。比如發震斷裂錯動引起的地應力場變化會造成整個地區大地電磁場、重力場發生變化或反常波動,常常還會釋放一些次聲波、特殊氣體等,這些現象對很多動物而言是很敏感的,而且它們本能的反應也很強烈。

地震前雞飛狗跳、家畜和家禽夜不進圈、魚集群躍出水面和大面積翻滾等異常狀態,是自古以來都有文獻記載的。“上世紀70年代組織研究地震預報的時候,對各種前兆現象的研究就非常重視,有動物組就是動員和培訓群眾觀測報告動物震前的反應,通過對動物的異常表現分析判斷來補充地震預報的依據。”王宇說,這些現象古籍當中就有記載,是很客觀的,“還有天氣組專門研究地震前的天氣異常現象,古時候就叫做觀天象了。”

王宇表示,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地震預報主要是專業機構基於海量的地球物理場監測數據、通過數值模型計算和系統分析、專家評估等進行專業化的預測預報。但由於地震成因機制的理論並不完善,監測技術水準尚待提升,尤其是人類對地殼的勘探和觀測深度仍主要停留於淺表層,遠小於一般的震源深度,故數值模型建立和運算的理論基礎和數據依據還遠不夠確切,預測預報結果自然難如人意。因此,動員和培訓群眾積極參與觀測和報告動物的異常表現,對地震前期各種相關前兆現象的觀測和研究,及地震預報研究還是有所補益的。

至於蝴蝶大規模羽化,王宇說:“和地震沒有關係,首先沒有地質構造聯繫,再者動物在地震前的異常反應,都是應激性的,具有異常活動強烈、一定區域內多點和多次發生、歷時較短等特徵。”蝴蝶羽化需要過程,但是地震前的動物異常反應周期很短,不會是這樣長期的。

開屏新聞記者 龔子芸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開屏新聞精選】所有,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本文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