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拚多多雙11物流訂單增長300% 創新農產品上行模式成效初顯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已悄然成為全民購買狂歡節,各大電商平台紛紛加入競相角逐。11月12日,來自拚多多公布數據顯示,截至11月11日9點25分,平台GMV(交易額)超越去年全天。"雙11"期間,平台總物流訂單數同比增長逾300%,農產品訂單量超4000萬單。一件高性價比單品,過萬人同時"圍拚"成為雙十一期間的普遍購物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雙十一促銷活動中,消費者購買"產地直發"產品熱情超出預期。數據顯示,有1200萬單的訂單是由全國國家級貧困縣通過"產地直發"的方式發出,總量超過1億斤,較去年同比增長逾409%。拚多多平台通過打通農貨上行的鏈路,實現扶貧助農成效初顯。

(11月6日,參戰拚多多“雙十一”商家的農產品直發點現場。為備戰此次“雙十一”,拚多多聯合多個商家,由全國上萬專業養殖農戶直供備貨,確保貨源充足。)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國內扶貧直接針對種植散戶或者養殖散戶均較為困難,在電商扶貧工作中如何解決最後一公里仍是難點。拚多多通過調動平台資源,幫助貧困地區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利用訂單這根"線"將每個扶貧區域的"點"連接起來,最終經由平台"面"將產品銷售出去,實現農產品上行,繼而達到精準扶貧效果。

管道下沉紅利凸顯 加速品牌化轉型

經過多年發展,雙十一購物節儼然成為電商和消費者的一大狂歡盛典。今年除了老牌電商參與外,新電商拚多多的加入用"拚"的模式,搭建出"便宜有好貨"的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高性價比新選擇。

拚多多創始人、CEO黃崢曾在採訪中表示,拚多多希望把"雙十一"當做一次全面提升和考驗平台品質服務和系統能力的機會。

來自拚多多數據顯示,今年雙十一當日,耗時約9個半小時,拚多多平台GMV就超越去年全天。從平台總物流單單數看,今年雙十一期間,平台總物流訂單數同比增長逾300%。而從商品品類看,服飾、日化、3C成為本次大促熱門產品,其中拚多多女裝銷量超1億件,男裝超4300萬件;日化產品中,紙巾銷量最為亮眼,總銷量達2.7億包;此外,高客單價的新款iPhone在雙十一期間累積銷量突破20萬台,交易額接近15億元。

在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黃銳看來,從9個小時的銷售額來看,已經展現出拚多多發展速度之快。此次活動將持續至16日,預計在未來的幾天中其銷售額有望達到新的高度。

縱觀拚多多這三年來的發展歷程,隨著城市化水準的持續提高以及近年來棚戶區改造的財富效應,低線城鎮消費潛力正在逐步釋放,拚多多正在享受著電商下沉帶來的巨大紅利。

來自拚多多數據統計,2017年中國的快遞包裹數量超過了400億個,平均每天在1億個左右。來自通達和順豐系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第一季度,拚多多日均包裹數穩定在2000萬單以上,也就是說,整個社會流通領域十個日常電商包裹中至少有兩個來自拚多多平台。

光大證券曾在研報中指出,2011年開始城鎮及農村社消零售增速持續高於一線城市。在低線下沉消費需求持續旺盛的背景下,線下商業供給端卻仍然無法在短時間內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低線城鎮旺盛的增量消費需求與有限的線下商業供給為電商下沉提供了機會與太空。

拚多多憑借拚團及性價比商品等特點,為消費者塑造了"便宜有好貨"的消費場景,也受到了三四線及以下地區用戶的青睞。在三四線及以下區域,拚多多用戶比例鋼彈68%,其中,30-40歲年齡段的用戶比例鋼彈64.3%。同時拚多多以娛樂化/社交化的方式令用戶保持了極高的使用粘性,用戶平均每月打開次數鋼彈73.7次,月人均使用時長鋼彈259.4分鐘。此外,拚多多正積極引入品牌商家滿足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用戶消費頻次及客單價。

黃銳認為,拚多多之所以發展的如此迅速,主要得益於其精準的把握住了社交電商,通過朋友間相互"砍價"來達到引流的目的,利用社交屬性及廉價的商品,準確的抓住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拚多多設立了品牌館,拉一些大牌商家入駐,積極向品牌化逐漸轉型,也將推動拚多多進一步發展。

撬動供應鏈變革 農產品銷量增長迅猛

拚多多最早就是通過水果等農產品起家,此次雙十一促銷活動中,農產品銷量表現也最為亮眼,訂單量超過4000萬單。拚多多通過"產地直發"模式,不僅讓更多農民直接獲得增收,也讓一二線城市的社區居民也採購到了更多質優價廉的農產品和水果。

以雞蛋為例,11月7日至9日,拚多多平台將進行補貼,連續三天每日推出五萬份9.9元包郵的20隻裝散養土雞蛋助農惠民。11月7日零時剛過,"五萬份9.9元包郵的20隻裝散養土雞蛋"不到一小時售罄。

參與此次活動的湖北宜城一個村裡的專業養殖農戶邱紅梅表示:"附近養殖戶的土雞蛋基本都被收光了,自家土雞蛋也絕大部分賣給商家了,希望這種活動多一些,我每個月都能多賺錢。"

同時,為避免運輸損耗,雞蛋採用分隔包裝,邱紅梅所在的直發點光填充用的環保稻殼就備了45噸,"之前每100個雞蛋破損1-5個,我們都會賠錢給消費者,這次雙11又更新了包裝,破損率還能降下來。"邱紅梅說道。

(為備戰“拚多多雙11”,商家幾乎收光了附近專業養殖農戶的散養土雞蛋。一個直發點就備了45噸環保稻殼,通過改進包裝,降低運輸過程中的雞蛋破損率和賠償率。)

無獨有偶,11月8日,在商務部、國務院扶貧辦、央視財經牽頭的雲南大理州漾濞縣大型扶貧公益行動當中,300噸待售核桃也通過拚多多迅速銷售一空。商家讓利加平台補貼,消費者得以用合適價格買到各類農產品,平台上的農貨商家和5億農民也享受到了雙11的商業紅利。

這些僅是拚多多眾多農產品銷售案例中冰山一角。隨著生活品質水準的提高,一二線城市中的中產對農副產品需求的確更加旺盛,健康、綠色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此時,以農產品起家的拚多多為消費者提供了選擇。海量農貨中精選出的原產地農產品通過拚多多平台,送到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手中。

過去三年裡,拚多多一共賣出了109億斤農貨,農產品銷售額年均增長率超過300%,是中國農貨上行最重要的平台之一。在11月3日前一周,僅梨、蘋果、橙子、柿子、檸檬的銷量就超過50萬單每日,雞蛋超過8萬單每日,核桃超過15萬單每日。拚多多物流負責人曾表示,進入11月以來,平台"雙十一"包裹數飆升,農產品包裹數摸高至400萬單每天。

黃崢曾在採訪中表示,"拚"的模式更適應中國農產品"多對多"方式上行的特徵,能基於前端需求的歸集,推動後端供應鏈的變化。

在黃崢看來,社會需求變化與技術發展相結合,將產生新的"半計劃經濟",這也是未來10年數字經濟的最大機會。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和供應鏈的大幅優化,將催生大批量的定製化生產,並推動前端產能從市場經濟逐步走向"半計劃經濟"。尤其在農業領域,人工智能和5G等新技術的應用,將給農產品生產和流通帶來過去30年不曾出現的巨大變革。

孵化社交電商扶貧新模式 破解農戶銷售難題

截至2018年2月,我國仍有國家級貧困縣585個,脫貧攻堅已成為我國現階段發展大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從農業整體環境來看,當前我國無論是種植戶還是養殖戶,整體集約化程度均較低,呈現出"小規模、大群體"態勢。特別是貧困地區,因其地理位置複雜,只能走"小農"模式。

其中,種植戶所面臨的問題更為嚴峻。眾所周知,農產品具有成熟期集中、不宜存放的特點,每年農產品收獲季,當季農產品總會曝出滯銷的新聞。然而由於產業規模小、物流成本高、運輸半徑大等種種條件製約,很多農戶無法找到下遊賣家,導致農產品滯銷,給本就貧困的農戶帶來二次損失。

如何降低農戶生產成本、提高農戶收益,調動平台資源幫助貧困地區形成長效穩定的產銷機制成為助農脫貧的關鍵。

在黃崢看來,"拚"的模式能在短時間內聚集海量需求,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的當季農產品,為中國農業突破分散化的製約提出了新的答案。

事實上,黃崢在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曾表示,過去三年,拚多多平台已累計幫扶139600戶建檔立卡扶貧家庭,產生超過21億筆助農訂單,累計銷售109億斤農產品,相關交易總額達510億元。

為了幫助農戶脫貧,3年間,拚多多累積發動超過5萬名新農人返鄉參與農村雙創工作,在全國679個貧困縣幫扶起超過10萬個商家。在當地政府和拚多多的引導下,大量農產區建立起了現代化流通及生產體系,直接和間接拉動包括各類平台商家、快遞物流人員等超過700萬人就業。

在黃銳看來,拚多多扶貧模式的優勢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一方面,拚多多針對國家級貧困縣,開啟了綠色通道,保障了產銷對接,解決了許多農戶的銷售難題;另一方面,拚多多人才下鄉計劃通過鋪設農產區、建立現代化流通及生產體系,帶動貧困縣脫貧;此外,利用新電商優勢,通過社交、互動的遊戲方式,拉動流量增長,為農戶找到更多買家。目前來說,拚多多已經解決了許多貧困縣的對於滯銷農產品的難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前扶貧難的問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