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史上9位“考神”,連中三元榜首,結果過得怎麽樣?

公元605年,隋煬帝設進士科,面向天下考生招聘官員,科舉制度正式確立。此後,古代中國選官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擠進官僚隊伍,進入統治階層,血緣、門第、關係不再是主要依據,而是以“成績論英雄”。誰考得高分,誰就有資格當官,具有相對的公平性,促進了社會流動,擴大了統治基礎,這也是科舉制度經久不衰之重要原因。既然是以“考試”論英雄,拚的是成績,自然就會出現一批我們今天所說的“考神”,從省一級考試到國家級考試,每次均表現突出,高居榜首。在古代,這些考神被稱為“三元及第”者,即是鄉試(省級)、會試(國家級)、殿試(皇帝面試),均能拿第一名,且連續拿第一,不中斷。

從605年隋煬帝設置進士科到1905年清末廢除科舉,該制度共存在1300年,期間能連中三元者,文科16位、武科3位,共19位。當然了,歷史長河中,有些王朝並非是大一統政權,例如兩宋,常年與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對峙並存。在宋、遼、金對峙期間,有孫何、王曾、宋庠、楊置、馮京、王岩叟、孟宗獻(金國)等七位“三元及第”獲得者。由於宋、金並非大一統政權,這7位就不是此次要說的人物,畢竟他們不是在“全國”競爭, 含金量相對較低。而剩下9位,是唐朝、元朝、明朝、清朝時的“三元及第”獲得者,是全國狀元,含金量高。在此,筆者就來談談這9位史上“考神”,他們連中三元榜首,考試能力自然沒得說。那麽,這些“考神”,其人生過得怎樣呢?後來都當了什麽官。

第一位、崔元翰(729年—795年),河北博野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文科狀元,且連中三元,為史上第一個三元及第獲得者。更厲害的是,中了狀元之後,他在博學宏詞科、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科又皆第一。主考官於邵讚曰:“不十五年,當掌詔令。”由此可知,崔元翰確實牛,堪稱是“考神”。不過,崔元翰對當官興趣不大,一心專注與學術,所以官職不高,隻混到“知製誥”這五六品小官,有點可惜了。

第二位、張又新,生卒年不詳,唐憲宗時期三元及第獲得者,為史上第二位。相對於崔元翰,張又新非常嚮往高官厚祿,本著“學而優則仕”之精神,他擠進了官僚隊伍,混到廣陵從事,還算可以。但是,張又新德行不好,屢屢巴結朝中權貴,不斷改換門庭,曾被列入“關八十六子”之目。為此,同僚多看不起他,官路受阻。後來,張又新迎娶一歌姬為伴,終老一生。就此而言,張又新只是考試工具而已,為人處世還真不怎樣,品德堪憂。

第三位、武翊黃,河南偃師人,憲宗朝宰相武元衡之子,家庭條件相當好,算是高官子弟。不過,武翊黃並不靠父親做官,而是憑借實力,成為第三位三元及第獲得者,後官至大理寺卿,堪稱了得。但是,武元翊應該算是“渣男”一枚,中了狀元之後迷戀上了發妻婢女薛氏,並與之談戀愛,為此他常常虐待妻子,並時常玩“家暴”。因此,大夥覺得武翊黃人品不行,強烈譴責,朝廷也貶了他官職。最後,武翊黃只能流落外地,客死他鄉了。

第四位、王宗哲,元朝人,史上第四位三元及第獲得者。順便說下,元朝科舉考試時常停考,錄取人數也不多,而且還存在民族歧視,能考中三元及第,自然是得有點料。不過,既然存在民族歧視,而且輕視漢族士大夫,王宗哲自然也就混得不是很好,他最終官至湖廣憲僉事,也就是幫湖廣地方官打下手。

第五位、黃觀(1364年—1402年),子瀾伯,安徽池州人,明朝第一個三元及第獲得者,而且是“六首狀元”( 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堪稱是“考神”中的“考神”,誰人敢不服。可惜,黃觀人生有點悲劇,官至侍中(從二品),卻偏偏得罪了朱棣,直言:“虎拜朝天,殿上行君臣之禮;龍顏垂地,宮中敘叔侄之情”,罵朱棣不尊重建文帝,沒君臣之禮。朱棣“奉天靖難”勝利後,黃觀投水自盡而亡。不過,朱棣並未放過他,直接玩“誅九族”,黃觀家人、親戚、朋友均遭殃。

第六位、李騏(1378年—1425年),原名李馬,福建沙京人。李騏自幼聰慧,10歲便能誦讀《孝經》、《論語》,且倒背如流。1417年,福建鄉試第一,解元;次年會試第一,會元;接著殿試又第一,狀元,堪稱“考神”。見到李騏,朱棣非常高興,可覺得“李馬”這名字不好,因為馬是畜生,豈能是狀元之名呢,於是將其改名為李騏。另一說是,朱棣前一晚夢見新科狀元騎馬,手執一黃旗,第二天正好得知李馬中了會元,而黃旗字通“其”。為此,朱棣便決定為其改名。當然了,後一說純屬附會,可信度不高。不過,史書隻說他進入翰林院當編纂,並未交代之後當了何種職務。從明朝歷史上看,能進入翰林院的,只要肯熬,總有出頭之日,最差也能混個四品。

第七位、商輅(1414年—1486年),浙江杭州淳安人,明朝第三位三元及第獲得者。相對於其他8位而言,商輅不僅是“考神”,做官也有一套,能力也非常強,算是綜合性人才。景泰年間,商輅進入內閣,參與機務;成化年間,他再次進入內閣,加封太子少保(從一品),兼任謹身殿大學士。在職期間,商輅建言獻策,很有作為。此外,商輅在文學、史學上貢獻也很大,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筆塵》,纂有《宋元通鑒綱目》等。明憲宗評價:“少保兼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商輅,性資剛直,操履端方,三榜魁名,四海仰其文學,兩朝內閣庶政,資以經綸。 ”張廷玉編修《明史》時評:“商輅侃侃守義,盡忠獻納,粹然一出於正。其於慈懿典禮,非所謂善成君德者歟?輅科名與宋王曾、宋庠埒,德望亦無愧焉”。1486年,商輅病逝,獲贈太傅,諡號“文毅”。

第八位、錢棨(1734年—1799年),字振威,江蘇蘇州人,清朝第一位三元及第獲得者,也是史上僅有的兩位“六元狀元”( 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之一,另一位則是上面提到的黃觀。不過,錢棨考試不太順利,32歲時才考中生員,成為秀才一枚,後來鄉試也連連失利:六進考場,六次落榜。但是,他依然不氣餒,終於過關斬將,進入殿試。本來,乾隆還不想讓他當狀元,可聽說他考試之經歷,心中十分敬佩,認為此乃“神人”也,於是大筆一揮,成了狀元,並為其賦詩一首:“龍虎傳臚唱,太利曉日暾。國朝經百載,春梢得三元。文運風雲壯,清時禮樂蕃。載谘中四義,敷奏近千言。詎止求端楷,所期進讜論。王曾如何繼,違弼我心存。”錢棨官路還行,官至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

第九位、陳繼昌(1791年—1849年),廣西臨桂人,廣西史上第一位參加全國性考試獲三元及第者,也是史上最後一位三元及第獲得者。此外,陳繼昌乃是抱病參加殿試,狀態不佳,可依然奪取狀元,著實不簡單。陳繼昌精明能乾,勤於政務,心懷天下,官路也很不錯,歷任山東兗州知府、直隸保定知府、通水河道巡察、江西按察使等職。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因政績突出,陳繼昌調任江蘇巡撫,位居封疆大吏,正二品官職,掌管一方民政。可惜,就在陳繼昌準備大展宏圖之時,身患重病,只能辭職回家。

從上述9位全國性“考神”之事跡可知,他們能連中三元,在考試這一塊確實很不錯,可後來人生各異,混得最好的是商輅(追贈太傅),混得最差的是黃觀(誅九族了)。不過,從科舉1300年跨度來看,這些三元及第獲得者混得就非常一般了,並不顯眼。因為,他們沒一人能當丞相或者內閣首輔,位居人臣。所以,成績不能決定一切,綜合能力強才是王道。各位說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