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今說詩之冠”:重溫葉嘉瑩先生的詩教

互動

大家小書公開征集書評啦!後台留言告訴我們您最想要閱讀大家小書哪一本書,以及您對這本書所涉及的領域有怎樣的了解,等待我們的回復。我們會精選讀者作為大家小書特邀書評人,確認地址與聯繫方式後,免費寄出一本大家小書。在收到書後兩周內將書讀完,發回500字左右的評論或讀後感即可,我們將在大家小書“書話”欄目中推送。此外,如果您希望大家小書叢書收錄哪位當代大家的作品,歡迎後台向我們推薦。

詞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體裁,受到學術性的關注,尚不過二百年的時間。然而詞學研究的深入,使這種原本居於“詩之餘”的豔歌小道贏得了與言志載道的詩文同等程度的關注。這恐怕是張惠言、王國維諸先生未曾憧憬的。梳理詞學研究的歷史,如果要在眾多研究者中選出一位著作等身、無可超越者,則非葉嘉瑩先生而不作他想。如果在這浩瀚的著作海洋中推舉一部最能代表她學術觀點、方法和理路的著作精讀,無疑,《名篇詞例選說》當為首選。

葉嘉瑩先生在近80年的研究和教學生涯中,發展了王國維的“境界說”及其闡釋觀念,對詞學發展做出了三項奠基式的貢獻:第一,恰當定義了詞作的美感特質,即詞不同於詩之處體現為一種“要渺宜修”的涵蘊,而詞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感動亦在於這種“弱德”之美;第二,深入分析了詞體的發展歷程,即唐宋詞由“歌辭之詞”經“詩化之詞”發展為“賦化之詞”,到清代又形成了“哲化之詞”的演進歷程;第三,完善建構了詞學的研究模式,即融文獻輯佚、匯注集評、典故考證、詞作闡發於一爐,指向具有知識論意義的文學史經驗。上述這一切在《名篇詞例選說》中收錄的僅17篇短文中得以充分呈現。由於該書出版前,已邀古文獻專家陳邦炎先生作序,陳序以高妙的筆法凸顯了二位前輩共同的詞學理念和研究經驗,我只能不避狗尾續貂之譏,淺談幾點感受。

觀照詞史的選詞篇目

選學肇端於南朝昭明太子《文選》,而盛於清際桐城派古文。由於科舉考試的需求,自唐宋代以來,古人熱衷於編撰類書。類書旨在簡便易查,卻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求全擴容,最終形成了《永樂大典》這樣將眾書徑直抄入,完全失去分類翻檢價值的文獻集成。

詩詞學習,入門更需正。對初學者而言,全集與選集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傑出的作家、優秀的作家和平庸的作家。全集用以了解詞壇的整體風貌和平均水準,但像《全唐五代詞》這樣的總集,大多是當時平庸之作,不加分辨地通讀,很難有所感觸,甚至會失去閱讀的興致。選集用以精讀,想要分辨文學品質的高低,培養高標的眼光和品位就很重要。晚晴以來,朱孝臧、俞陛雲、胡適、胡雲翼等前輩學者都曾編纂、注釋過非常優秀的詞選著作,然這些著作多從編者個人的審美趣味出發,卻忽視通觀詞史的視野,注重宋詞的價值,而遺漏了後世的回響。

《名篇詞例選說》中僅收錄了17篇文章,取詞32首,卻兼顧了五代至晚晴最有代表的各派名家,在對作品的解說中,通過縱橫比較,幾乎提及了詞史上大部分重要的作家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葉先生不只是學者,更是當代傑出的古體詩詞作家,她融入了自身創作經驗,完成這樣一部精粹的詞選,所選篇目是大有深意的。作者充分考慮到近年來學界對溫庭筠、李清照的高度重視,且對這兩位詞人的論述將頗費篇幅,因此宋代詞史的建構以韋莊入手至吳文英,凸顯詞史主流,卻又關懷詞體新變。元明清三代詞選取王沂孫、陳子龍、朱彝尊、賀雙卿、王國維和陳曾壽六家,要言不煩地勾勒了詞作發展的清晰脈絡。

文學賞析的典型範式

對文學學科而言,對詞的關注點究竟應該是什麽?學者給出過不同的回答。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學擴展到各個學科領域,學界流行著大量從美學角度評賞詩詞的著作。然而儘管詞是美的,若純從美感角度討論會削弱詩詞豐富的意蘊,則難免使文學流於話語。也有學者重拾“詞史”概念,強調詞人記載一己經歷或揭示詞作記載史實的效果,但這也只能適用於部分作品。

葉嘉瑩先生

葉先生強調詩詞感發生命的作用(即“興發感動說”),既是對傳統文論的回望與繼承,也是對詩詞文學性的深刻總結。一方面,“興發感動說”突破了單一強調美學或抒情的片面做法,綜合了作品的言辭、典故、情事與詞體流變等多維度文學因素,對詞的文學性的闡釋更加豐富、立體;另一方面,“感發生命”概念充分考慮到作者創作、文本流傳、讀者閱讀等不同環節文學的多重意蘊,詮釋了文學活動全過程的統一性(情感體驗),這是古今中外文學的共通之處。

近代以來,詩詞的研究往往呈現出三種傾向:其一側重文本、史料的輯佚;其二注重典故、史實的闡釋;其三指向理論、哲理的闡發。儘管葉先生的詞學研究包含了上述三個方面,然本書收錄的文章卻不同於葉先生《杜甫秋興八首集說》中疏證式考證,也並非《迦陵論詞叢稿》中學理思辨的分析文章,而是用詩化的口語表達完成短篇詞作賞析。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以情感體驗的闡釋為最終歸旨,兼顧了作家創作和讀者體驗,既具有思想性,又富於知識趣味,還具有可讀性,呈現了文學賞析的典型範式。無怪乎龔鵬程評價葉先生與高陽並稱“古今說詩之冠”。

融匯古今的詩教風范

《毛詩序》以降,文學賞析在古典學術中佔據著的重要地位。從文體上講,古代詩文評點主要集中於注疏、書序、詩話、書信之中,像《詩品》和《文心雕龍》這樣提綱挈領、體系完備的專題論著也時有出現。古人對文學的討論集中於訓釋教化和指導創作,同時也是自我學識修養的反觀和道德情操的陶冶。

現代學科建制培養了一批既要從文學中汲取滋養,卻不一定從事文學創作的知識分子。因此學術研究的路徑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人們更傾向於完成一次“知識考古”意義上的旅途。然而任何知識建構都不能代替美育。徘徊於群體與個體之間,糾結於自我與他我之際的當代國人,需要文化尋根來探求精神的撫慰。

“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從舊鄉土文明走來的葉先生,曾在歐美高校執教數十年之久,見過歐洲工業文明的興盛,卻也為孕育古典詩詞的東方鄉土文明的失落感到惋惜。如今,95歲高齡的葉先生仍然堅守在古典詩詞教學與研究一線,她曾讓詩詞走向世界,更讓詩詞回歸人心,續寫著“詩詞使人心不死”的佳話。葉先生通過頓挫悠揚的韻律傳遞溫柔敦厚的詩教,喚醒人們文化記憶中杳渺幽微的情思,在物換星移的現代文明間守望著中華文明的坐標和前景。

結 語

文學基於戚戚之共感而直指人心,關於葉先生評賞古典詩歌的方法論,伴隨著她回國,受到關注已四十餘年,但閱讀葉先生的著作時獲得的神秘體驗是永遠無法描述的。一葉知秋,想要了解詞的歷史與意蘊以及透過文字傳遞出的溫情與敬意,就去讀葉先生的書吧!《名篇詞例選說》不僅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詞作,更會映照出不一樣的人心。

書名:名篇詞例選說

作者:葉嘉瑩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