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斯圖卡:德國的“閃電戰轟炸機” 如今僅存2架

  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像Ju-87“斯圖卡”這樣落後、脆弱的戰機制造了如此大的傷害。甚至在1939年時,德國空軍便對其有所不滿。但因為戰爭的需要,“斯圖卡”得以繼續服役:1939年9月,它們投下了二戰的第1顆炸彈;1945年,改進版的“斯圖卡”依然不時出現在東線。

遊民星空

  “斯圖卡”其貌不揚,它的機首和起落架都異常誇張,座艙蓋就像是醜陋的駝背。但美觀不等於一切——正是這些設計保證了“斯圖卡”的實用性、降低了成本,還陰差陽錯地帶來了一種威懾力。另外,它們在俯衝時的噪音還強化了公眾心中的恐懼,讓他們認為“斯圖卡”是一種可怕的殺戮武器。

  這種情況從“斯圖卡”參加的第一場戰爭——西班牙內戰中就開始了。事實上,因為德軍試圖保密,當年被運往西班牙的“斯圖卡”只有幾十架,它們的使用範圍同樣相當有限。

遊民星空
西班牙內戰期間的“斯圖卡”

  但由於特徵鮮明和後來的搶眼表現,人們很快將一些事情張冠李戴。其中一個例子是1937年對格爾尼卡的轟炸,它後來成了畢加索的靈感來源。但在當時,執行任務的實際是德國和意大利空軍的水準轟炸機。事實上,在西班牙內戰中,“斯圖卡”基本不會被用於轟炸居民點。

遊民星空
畢加索的名畫《格爾尼卡》,其取材於1937年4月德國-意大利空軍對西班牙北部同名城市的轟炸,但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同,“斯圖卡”並沒有參加這次行動

  但“斯圖卡”絕不是一種“仁慈”的飛機,在前線,它們的主要任務是轟炸軍事目標,比如橋梁、倉庫和炮兵陣地——換言之,雖然它們沒有將格爾尼卡夷為平地,但在絞殺西班牙共和政府時,“斯圖卡”同樣不遺余力。

  由於共和政府沒有足夠的戰鬥機、防空體系也非常落後,“斯圖卡”在西班牙如入無人之境——他們的炸彈經常落在離目標不到30米內,而老練的飛行員則可以將這一誤差縮小到15米——這也意味著,一旦它們俯衝而下,目標便注定難逃一劫。

誕生

  俯衝轟炸不是德國人的發明。在一戰期間,英國人便進行過類似的實驗,隨後20年,不少國家都對這種戰術表現出了興趣,但其中只有少數像德國一樣把它發展到了極限。

  Ju-87的故事與一位空戰王牌不無關係——他就是恩斯特·烏德特。這位王牌曾在一戰中擊落了62架戰機。由於《凡爾賽和約》禁止德國擁有空軍,烏德特退出現役,成了一名特技飛行員。

遊民星空
一戰時的恩斯特·烏德特,“斯圖卡”的列裝離不開他的大力推動,他後來在二戰初期因精神崩潰而開槍自殺

  1935年,在美國的一次航展上,他注意到了柯蒂斯F11C-2“蒼鷹(Goshawk)”戰鬥轟炸機。不久,烏德特回到德國,成了納粹空軍中的一名高級官員。

  上任之後,烏德特立刻進口了2架“蒼鷹”的外銷版,並親自駕駛這種飛機進行了俯衝轟炸演示,其結果讓德國空軍驚訝。同時,烏德特還注意到,自己原來根本不用求助美國,德國設計師們已經推出了類似的型號——其中一種由容克斯公司研發,它的代號是Ju-87。

遊民星空
“斯圖卡”的第一架原型機

  雖然烏德特本人非常看好這種機型,但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在後者看來,Ju-87緩慢、笨重,而且會在俯衝時暴露在高射炮的打擊之下,但幸運的是,烏德特在這個問題上有足夠的發言權,他上任後,立刻動用一切手段為Ju-87開路。於是,繈褓中的“斯圖卡”逃過一劫。

  “斯圖卡”這個綽號實際來自德語“俯衝作戰飛機”——即Sturzkampfflugzeug的縮寫。不過,真正讓這個綽號馳名世界的卻是飛機上安裝的發聲器。該發聲器位於兩個起落架上,一旦俯衝就會開始鳴響,聲音既像救火車的警笛,也像被拉得很長的刹車聲。對地面上的盟軍士兵們來說,它意味著地獄之門即將開啟。

遊民星空
“斯圖卡”上發聲器的特寫

  雖然在1941年之後,該發聲器便極少安裝在“斯圖卡”上,但在二戰電影和遊戲中,為增強表現效果,這種呼嘯聲還是經常出現。

遊民星空
《決勝時刻14:二戰》就是一個例子,德軍在1944年從未在西線投入過安裝機炮吊艙的Ju-87G型,該機型上也從未安裝發聲器,但在遊戲中,玩家仍然會聽到標誌性的呼嘯

  另外,“斯圖卡”的誕生還要得益於瑞典人。雖然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國一直嚴守中立,但在1920年代,為了引進航空技術,他們還是允許容克斯公司在國內建立工廠。

  利用這家工廠為掩護,容克斯開始秘密為德國開發軍用飛機。其中一個型號被稱為K.47,這是一種單翼攻擊機,但針對俯衝性能進行了優化,不僅如此,設計者們還為其安裝了方便俯衝和保障安全的特殊裝置——這些裝置後來都被移植到了Ju-87上。

遊民星空
容克斯K.47,利用該機型,德國人進行了早期的俯衝轟炸試驗

俯衝轟炸

  在K.47上,瑞典和德國的試飛員進行了數百次俯衝轟炸模擬,其結果讓德國人對這種戰術深信不疑。在這裡,我們只需要舉一個例子:如果把石子扔進碗裡,哪種辦法更準?是從遠處扔,還是從碗上方投下去?——前者相當於傳統的水準轟炸,其結果不僅依賴精密的計算,還要受到風速等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俯衝轟炸簡單得多——如果飛機能以垂直撲向目標,那麽,其偏差將微乎其微。

遊民星空
水準轟炸原理示意圖

遊民星空
俯衝轟炸原理示意圖

  而在俯衝轟炸方面,Ju-87又著顯著優勢。雖然在當時,其他國家也開發了俯衝轟炸機,但這些轟炸機的俯衝角度很難超過70度,如果大於它,飛機就會有可能解體。但在Ju-87上,碩大的發動機散熱器、誇張的起落架和機翼上的減速擋板製造了巨大的阻力,可以保證該機的俯衝時速不會超過780公里——這就杜絕了它在俯衝時化作零件的可能性。

遊民星空
藝術畫:進行俯衝轟炸的“斯圖卡”

  在俯衝時,一些Ju-87飛行員會直接抵達目標上空,然後一個側翻衝向目標。這也是Ju-87最危險的階段,其中之一是高射炮火,另一個是俯衝時巨大的加速度和重力——它們會把飛行員緊緊按在椅背上,讓後者無法用操縱杆將飛機拉起。

遊民星空
幾乎垂直撲向目標的斯圖卡飛行員

  事實上,它也令Ju-87一度備受質疑。但一種簡單的液壓裝置卻解決了這個問題:一旦投彈完成,該裝置就會自動強行拉起飛機——在抗壓服還沒有出現的年代,它給了更多飛行員上手“斯圖卡”的可能性。

  但在“斯圖卡”拉起之後,危險還沒有結束。在這個階段,存留的動能會消失,讓“斯圖卡”變得異常遲鈍。此時,雖然飛機沒有了負重,但依舊會成為理想的目標,並讓它們被蘇軍和盟軍的戰鬥機輕鬆撕碎。

  這也意味著,在行動時,“斯圖卡”極為依賴戰鬥機的掩護:其中一個例子發生在1940年的不列顛空戰中,由於德軍戰鬥機無法在英國上空逗留太久,因此,被派去轟炸的“斯圖卡”損失慘重。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北非,在當地,德軍戰鬥機不僅數量有限,而且不時面臨燃料短缺。

遊民星空
參與不列顛空戰的“斯圖卡”

  但即使如此,“斯圖卡”依舊給盟軍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與“斯圖卡”類似的產品。正如英國戰地風雲記者艾倫·莫爾海德(Alan Moorehead)所說:“除了一些改裝過的戰鬥機之外,我軍根本沒有俯衝轟炸機。軍事戰略家們也許會說,‘斯圖卡’很慢、很脆弱,完全沒有用。但前線不這麽認為,只要它們出現,就重創我軍計程車氣。”

  雖然“斯圖卡”損失巨大,但它們製造的破壞遠大於此。在二戰爆發後,“斯圖卡”摧毀的車輛、坦克和地面目標不計其數。僅僅是排名前40位的“斯圖卡”王牌飛行員,其宣稱擊毀的坦克就超過了2000輛之多。

  不僅如此,“斯圖卡”也是一種優秀的反艦武器。按照一些飛行員的習慣,他們會從後方進入目標上空,然後以45度角俯衝而下。此時,機首機槍的彈著點,就是炸彈的最終落點。正如一名飛行員的回憶:“如果機首機槍能打到船頭前方的水面,那麽,投彈的時候就到了。”

遊民星空
在“斯圖卡”轟炸下進行規避的一艘英軍巡洋艦

  在這種戰術的攻擊下,很少有商船能幸免於難。至於軍艦雖然更為靈活,而且有高射炮火的保護,但在地中海和北海,它們依舊損傷慘重。其中一個例子是英國海軍的“光輝”號航空母艦,它被“斯圖卡”多次重創,只是因為裝甲厚重才逃過一劫。另外,在1940年,“斯圖卡”還將英國海軍完全趕出了挪威海域。

  另外,德國軍隊對聯合作戰的重視也是“斯圖卡”威力的倍增器,一些部隊中,他們設置了前進引導員,並利用高頻無線電直接聯絡Ju-87,引導後者對高價值目標發起進攻。

改進型

  問世後,工程師們也在對“斯圖卡”進行改進。其中最經典的版本被稱為Ju-87B,它能攜帶一顆500千克的炸彈,也正是這種戰機,支援德軍擊敗了波蘭和法國。

  另一個改進型被稱為Ju-87D,它也被飛行員們稱為“多拉”。與B型相比,它安裝了更強勁的引擎,機身也更為順滑,攜帶的炸彈也較B型更多。這讓它可以輕鬆對付重型混凝土工事。

遊民星空
Ju-87D

  此外,還有一些型號從來沒有裝備部隊,其中之一是Ju-87C,這種型號安裝了可以折疊的機翼。該型號專門為德國海軍的航空母艦“齊柏林伯爵”號設計,但這艘航空母艦從來沒有服役。

  除了折疊式的機翼,Ju-87C上還有另一個不尋常的特徵——可以拋棄的起落架。這種做法方便了飛機在海面上的迫降,否則,起落架就會插入水中,進而讓整個飛機倒扣在海面上。另外,Ju-87C的機身內還安裝了4個可以充氣的應急氣囊,其機身中有2個、左右機翼中各有1個——在打開之後,它們可以保證飛機在海面上漂浮至少3天。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機翼折疊的Ju-87C和“齊柏林伯爵”號航空母艦

  另一個相對罕見的版本被稱為Ju-87R,與Ju-87B相比,它的航程有了顯著提升。最初,德軍計劃依靠這種機型打擊英國的海上交通線,但後來,它們中的大部分被改裝成了滑翔機牽引機,有時,連接滑翔機的並不是普通的鋼索,而是一根沉重的金屬杆——因為鋼索很容易在巨大的作用力下崩斷。

  還有一種版本被稱為Ju-87G,但它並不屬於俯衝轟炸機,甚至極少攜帶重磅炸彈。相反,這種機型在每個機翼下方各自安裝了一個火炮吊艙,每個吊艙中都有1門37毫米反坦克炮和12發特製炮彈。

遊民星空
Ju-87G:出自遊戲《戰爭雷霆》——這種遊戲的飛行模擬效果非常出色,不過屬於相對小眾的作品

  這種型號的Ju-87也被稱為“大炮鳥”,專門用於獵殺蘇聯坦克。駕駛它的最著名飛行員莫過於漢斯-烏爾裡希·魯德爾上校(Hans-Ulrich Rudel)。魯德爾早年駕駛的是轟炸版的Ju-87,曾在列寧格勒重創了一艘蘇聯戰列艦,後來,他專門駕駛Ju-87G,連同戰爭初期取得的戰果,魯德爾宣稱共擊毀了519輛蘇聯坦克。

遊民星空
魯德爾上校和“斯圖卡”,關於他的戰績今天仍存在許多爭議,但無可否認,他是二戰中最出色的俯衝轟炸機飛行員

  雖然“斯圖卡”威力巨大、廉價耐用,但在1942年之後,這種機型仍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淘汰——另外,隨著戰爭進行,德國空軍也徹底失去了製空權。

  按照估算,在二戰爆發時,一架“斯圖卡”的平均作戰壽命大約為10個半月,而到1941年,這一數字便下降到了5-6個月左右,而在1943年後,大部分“斯圖卡”都不會在前線生存超過6周。

遊民星空
1943年,蘇軍在檢查一架墜毀的“斯圖卡”

  1945年時,“斯圖卡”隻裝備了3類前線部隊:即使用G型的“坦克殺手”分隊、滑翔機牽引分隊和夜間襲擾分隊。其中,後者就和蘇聯空軍的做法一樣,會在晚上偷偷出動,讓對手無法安眠。

結語

  雖然在戰爭期間生產了超過6000架,但保存至今的“斯圖卡”數量極少。在後來拍攝空戰電影時,製片方要麽只能借助模型,要麽只能用其它機型客串。一個例子是1960年代末、拍攝電影《不列顛之戰》時:劇組改裝了3架英國產的教練機,但導演們發現,在改頭換面之後,這些教練機的操縱性能非常惡劣,甚至根本無法保證飛行員的安全。也正是因此,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Ju-87都是3D建模或縮比模型,其中之一是電影《敦刻爾克》,雖然其中的噴火式戰鬥機是實機,但“斯圖卡”卻是用模型替代的。

遊民星空
《敦刻爾克》拍攝現場的Ju-87模型,由於導演諾蘭拒絕在電影中使用3D特效,因此便選用了這種複古的拍攝手段

  也許是命中注定,世界上幸存的“斯圖卡”都是被它們的敵人保存下來的。其中一架由盟軍繳獲於北非戰役期間,而另一架在戰爭末期落到了捷克斯洛伐克人的手中。戰後,捷克空軍曾用該機訓練飛行員,頗為諷刺的是,這些飛行員未來的任務又是和蘇軍並肩作戰。

遊民星空
現存的“斯圖卡”,攝於芝加哥的一座博物館內,這是一架R型

專欄征稿——點擊參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