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升降式攝影頭“一夜之間”消失了?

2018 年 3 月,vivoAPEX 的出現掀起了手機數位圈不小的轟動,它通過機械升降結構將手機的前置攝影頭隱藏在螢幕下方, 做到了視覺上的「真全面屏」,讓廠商和大眾看到了和瀏海屏說再見的希望,隨後很多手機廠商推出了自己的升降式攝影頭手機。

兩年過去,升降式攝影頭卻慢慢消失了,絕大多數廠商都開始推出自家的挖孔屏手機,開始競賽誰的挖孔更加極致,就連 vivo 也改變了產品形態。

當初被大家看好的升降式攝影頭為何曇花一現?它真的具有價值嗎?未來它還具備生命力嗎?

升降式攝影頭的誕生

說起來挺尷尬,升降式攝影頭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因 iPhone X 而生的。

iPhone 誕生十年之際,蘋果推出了研發多年的王炸產品 —— iPhone X,一款成功影響手機用戶心智的產品。對於手機行業,它一舉給已陷入迷茫期的手機行業指明了方向,未來的手機形態應該往一體化的真全面屏方面發展,絕大部分手機廠商是認可這個趨勢的。

但是 iPhone X 在很多人眼中存在重大缺陷,不少人覺得那個大大的礙眼的瀏海怎麽看怎麽別扭,弄個全面屏不好嗎?

於是很多廠商開始嘗試一些技術來實現真全面屏。

屏下攝影頭?技術不成熟,沒幾年實現不了,市場不等人。攝影頭塞到邊框裡?那邊框可以跑馬了。不配置前置攝影頭?這等同於宣布自己放棄市場。搞前後雙屏讓用戶用後置自拍?別開玩笑了。

選來選去,在諾基亞時代就已成熟且被用戶廣泛接受的升降式結構是個不錯的折中辦法。

升降式攝影頭的優缺點

搭載升降式攝影頭的手機發售後,網絡上對升降式攝影頭的評價呈兩方對立的局面。

愛的人捧上天,認為升降式攝影頭帶來的體驗提升不小,「畢竟自己一年也用不了幾次前置攝影頭」,真全面屏足以彌補升降式攝影頭帶來的缺憾。

不愛的人踩到底,認為升降式攝影頭有多種致命的缺陷:

(1)佔用手機內部空間,削弱手機續航

(2)機械結構存在較高的損壞風險,且手機防水防塵性能大打折扣

(3)攝影頭升降等待時間影響體驗

(4)手機重量增加

不管雙方爭議的結果如何,手機廠商用自己的產品投了票,很多新機型都採用了升降式攝影頭。但隨著銷量的升高,有關這些手機頭重腳輕的評價逐漸冒了頭。

那麽,升降式攝影頭的內部結構是怎麽樣的呢?前兩年的升降式結構,主要有以下三種代表機型:

1. OPPO Find X

OPPO Find X 的機身採用了三段式結構,整個前後置攝影頭被集中在一個模塊上,當用戶喚醒任意一顆攝影頭時,整個攝影頭模塊被機械結構升起。相信不少人看到它的內部結構之後,對它不支持防水的原因就很理解了,對它的防塵性和續航水準也可能持懷疑態度。

2. OPPO Reno

OPPO Reno 採用了側旋升降結構,集成了聽筒、補光燈、後置攝影頭等部件,對機身空間的佔用也小得多,防塵性能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3. vivo X27

vivo X27 頂部升降鏡頭位於背部右上角,升降結構零件減少了很多,佔用空間減少,大大降低了維修難度。

挖孔技術的成熟和升降結構的消失

互聯網圈前幾年有句話很火,叫「我消滅你,與你無關」,意思是我正在做的事情不經意間可能就會導致你的消失,哪怕我們倆看上去八竿子打不著。

例如電視台崛起後,很多人預測電台會江河日下,沒想到的是隨著小汽車銷量的暴增,電台反而活得越來越滋潤,因為開車聽電台的人更多了,廣告收入自然也就上來了,最後是各種音頻 App 和滴滴革了電台的命。

手機行業也是如此。

在我看來,升降結構的式微並非來源於本身,因為它的缺點在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都是可以被攻克的,但如果有一種全新的解決方案能替代它所能發揮的作用,而且成本大大低於它,那麽它也就到了被拋棄的時候。

既然前文說「升降式攝影頭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因 iPhone X 而生的」,那麽我們就從 iPhone X 開始分析起。

高度集成宛如一體一直是 Apple 的產品設計追求,這種特質在 iPhone X 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被很多人視為缺點的瀏海屏,恰恰是在目前階段這一點先進理念的體現。

它保證了在當時技術水準基礎上的一體化設計,同時又考慮到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無感」的要求,不讓用戶對使用前置攝影頭有不必要的擔憂(例如是否容易壞等),而且能完美解決身份認證的安全性問題,還要能撐起 Apple 接下來的技術布局,把「深度信息」作為重中之重去發展,例如 Face ID、LiDar、AR 等。

考慮到當時的產業鏈技術水準,對於 Apple 來說瀏海無疑是最優解。如今 Apple 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斷縮小整個模組的同時,等待屏下攝影頭相關技術的成熟。

說番直接的話,iPhone X 有瀏海,是反覆權衡利弊最終妥協的結果,另外一些手機做瀏海,只因「Apple 那樣做了,雖然我們不知道它為什麽那樣做,但我們也要那樣做,哪怕沒東西也要湊點東西做出瀏海來」,所以我特別欣賞 vivo 和 OPPO,它們的思考維度是高於其他廠商一兩個層次的。

一兩年迷失後,越來越多廠商也認識到了自身對產品的思考存在一定誤區,如果沒有媲美 Apple 的布局和技術,為什麽還要去模仿瀏海呢?腳踏實地為消費者提供這幾年他們喜歡的產品不好嗎?

用最小的螢幕面積犧牲,實現前置攝影和基本的人臉解鎖功能,達到最優的全面屏效果,螢幕挖孔技術無疑是現階段最好的選擇。

挖孔屏技術的成熟,解決了手機一體化設計的諸多問題:

(1)防水防塵不受影響

(2)不佔用額外的手機內部空間

(3)前置攝影頭模組受損風險大大降低

(4)減輕機身重量,避免頭重腳輕

最重要的是,成熟的螢幕挖孔技術比成熟的機械升降結構具有天然的成本優勢,這是先天性的,無解。

因此,手機一體化設計的趨勢是升降式攝影頭消失的根本原因,螢幕挖孔技術是升降式攝影頭消失的直接導火索。

做個大膽的預測,2020 年的 Redmi K30 Pro,將會是升降式攝影頭在 2000 元以上手機身上的最後一次出現。

升降式攝影頭的興衰引發的思考

不少國內手機廠商或多或少都缺少點定力。

什麽是定力,就是想清楚自己未來往哪裡走,中間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方法解決,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而不是隨波逐流,跟在後面,對別人為什麽選擇走那條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依葫蘆畫瓢。

2017 年的時候,不知道國產手機廠商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屏下攝影頭的技術成熟了,Face ID 模組縮小了,可以放入 Apple 任意一款產品中,那樣一來就可以做到用戶的臉等於互聯網世界的通行證,使用任何 Apple 的產品在解鎖和支付環境都是近乎無感的,這是一件多麽具有想象力的事情。

反觀國產手機廠商這兩年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升降式攝影頭上,最後走了回頭路,是有點可惜的,當然,這裡面也牽扯到螢幕挖孔技術當時還不夠成熟等問題。

不過,我仍然覺得升降式攝影頭是值得鼓勵的,是一次非常具有意義的嘗試,它讓我們看到了「不必那麽 Apple」的希望,終於有人站出來說「我要按照我的思路去做」。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非常看好升降式攝影頭的潛力,在攝影頭權限被濫用的今天,升降式攝影頭還大有可為。例如有的智能電視採用了升降式攝影頭,用物理方式避免了家庭場景的隱私洩露問題。也許未來有一天,升降式攝影頭又會被硬體製造商拿起來,作為保護隱私的賣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