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體濕氣,到底何方神聖?教你祛濕三部曲!

朋友經常跑來問我,我舌苔厚重、大便黏膩粘馬桶、身體沉重,腦袋也成日昏昏沉沉,是否是你們中醫中所講的濕氣?我該吃點什麼來祛除濕氣呢?

首先,人體濕氣是否存在?答案是肯定的。舉個例子,南方梅雨季節,被子、衣物容易發霉,拖地總也拖不乾凈,地面總有一層濕漉漉的水氣,物件兒久了會有濕,人也會。人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會和衣物、地面一樣,內部水液代謝失衡,集聚成濕,這就是人們口中的濕氣重了。人體產生濕氣的原因各種各樣,有外界氣候因素、飲食因素、體質因素等,其中,不可忽視的是脾胃和「濕」的關係。脾胃主運化水濕,如果脾胃功能下降,則脾失健運,濕氣內生,百病始生。

濕氣重的人通常有以下表現:全身沉重、乏力,頸肩不舒,頭部重濁昏沉,口腔有黏膩感,食慾下降,頭髮、臉部易出油,大便黏,舌苔膩,有的人還會經常起濕疹等皮膚病。

對於祛濕,青果這裡有三部曲:

1.食療 薏米赤小豆(非紅豆)粥為眾所周知的祛濕良品,可加入大米煮粥常服。也可買來杏仁,搗碎同熬。杏仁入肺經,肺為「水之上源」,肺氣開水亦除。也可用冬瓜皮、荷葉、茯苓、薏米熬粥,不僅祛濕清熱,還可以消腫減肥。

2.艾灸 艾葉,「味苦、辛,氣溫,入足厥陰肝經。燥濕除寒,溫經止血」——《長沙葯解》。在雨水較多的季節,可在家裡把艾葉裝入容器點燃,用來祛除房間的濕氣。同時,艾灸條也可發揮用處,廣為人知的足三裡穴(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每次灸上五分鐘,既可以健脾,還可以運化水濕,也可用按揉的方法代替。

3.中成藥如果舌苔厚膩發白且舌體胖大,舌邊有齒痕,身體發困明顯,偶有食慾下降,胃部脹滿不適,這多為脾虛濕困伴有氣滯,建議大家服用一個中成藥——平胃丸。它既可以健運脾胃,也可燥濕行氣。它取自於中醫祛濕的基本方——平胃散。如伴有大便稀溏且不是急性發作,可服用中成藥——參苓白朮丸。如總有少量白痰的表現,此為脾虛痰濕癥狀,可服用中成藥——六君子丸。如果除上述癥狀,身體冷感明顯,吃生冷食物癥狀加重,這是寒濕較重的表現,可用艾葉、乾薑、花椒、小茴香適量,用布包起來每日泡腳。

如果舌苔是黃膩苔,口苦、口渴,尿黃,甚至身體低熱、局部腫痛,這就是濕熱中熱象比較明顯了。光去濕不夠,還要清熱,除了之前的食療方法,喝中藥可有桂苓甘露飲、茵陳蒿湯等加減,需要注意的是,濕熱所在部位不同,癥狀也不同,濕熱也分濕重於熱,濕熱並重、熱重於濕三種情況,青果建議大家去醫院進行辯證論治治療。

現代人的生活不規律容易造成濕氣重,少吃冰冷、甜食,濕熱體質的人避免辛辣飲酒,休息規律,避免熬夜,女性洗完頭髮要及時吹乾,尤其注意多運動鍛煉,根據自身情況,採取跑步、健走、瑜珈等運動,都有助於行氣活血,促進水分代謝。相信大家都會遠離濕氣,遠離疾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