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瘋狂吸金過後,安全、監管才是“人造肉”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文丨劉暢

來自矽谷的人造肉正在成為投資者們追趕的新風口。

數年前,在矽谷的科技精英中流行起了養殖業,養豬、養牛、養雞、養蝦……但此養殖業並非傳統養殖,而是一波“未來肉類”創業和飲食浪潮,即通過實驗室培育或植物加工而成的“人造肉” (動物蛋白替代食品),而非傳統養殖場飼養。

幾年來,這樣的 “人造肉”創業公司已經有數十家,比爾·蓋茨、李嘉誠,“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等等,都成了這一事業背後的投資人。

而隨著“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於今年5月上市後暴漲超過500%,其催生的人造肉概念股也長紅,目前Beyond Meat股價為154.31美元,相比發行價25美元,增漲了516.52%。

人造肉成為了矽谷的風尚,也成為了吸金的寵兒。

人造肉為何被大佬看好?

人造肉分為兩種,其中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從豆類、小麥、馬鈴薯等蔬菜中提取蛋白,模擬肉的口感,加工成和肉類纖維口感相近的“素肉”,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

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將一塊真肉上的肌肉組織進行細胞分離,在容器中加入血清進行培育,實驗過程中還可以控制讓何種脂肪進入其中,使其更有利於人類健康。

在美國從事人造肉的企業中,頭部企業有三家,Beyond Meat、Imposible Foods以及Memphis meats,前兩者是采取第一種方式,用植物來模擬肉;Memphismeats則是在實驗室“種肉”。

這三家企業都獲得了來自比爾蓋茨的投資。

那麽,大佬們為何如此看好人造肉前景呢?

2013 年,比爾蓋茨發表文章說,自己曾被要求品嚐過Beyond Meat製造的雞肉炸玉米餅,然而在有心分辨的情況下,還是沒法分出植物肉和雞肉的區別。

此外,有投資界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李嘉誠在人造系列產品的投入獨居慧眼,很早就已經開始布局。”

李嘉誠本人也曾公開表示,隨著全球人口增加,市場需要“更有效、更環保、更有素質”的食物選擇,故拍板投資。

中國銀河國際證券在近期的研報中指出,基於以下因素,人造肉具有多個用途:

1) 宗教和文化原因,愛護動物的因素;

2) 人們對健康的關注日益提升;

3) 顯著的環保效益;

4) 長遠看來成本可降至傳統肉類以下。

近兩年,在“素食主義”風潮下,以植物為基礎的人造肉在北美市場十分受消費者歡迎。研究發現,這一增長主要是因為全球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因食用肉類導致的肥胖和糖尿病等健康問題。

國內市場方面,國盛證券研報也顯示,近年來伴隨生活水準改善和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接受人造肉這種新型健康食品,國內素食特色主題餐廳也紛紛湧現。

不過考慮到素食肉類產品價格略高於市⾯面上銷售的動物蛋白肉製品,且消費者對其需求來源於健康環保、獵奇,預計素食肉類當前發展空間主要在一線城市。

此外,由於人造肉的味道、口感和供應均在改善,人造肉相對畜牧肉的競爭力正在提升。

在控制成本方面,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的產品在北美的主要快餐連鎖店客戶中已取得商業成功;而用實驗室培養人造肉的成本問題仍未解決,但隨著研發資金的投入,其成本也在不斷下降,因此仍有源源不斷的投資湧入,用於降低成本與批量生產的研究,推動其商業化。

據悉,如今實驗室裡每公斤人造牛肉的造價在2400美元左右。而“人造肉”之父馬克·波斯特教授表示,一旦真要批量生產“人造肉”的話,他可以把成本控制在每公斤10美元左右。

或許,“人造肉”距離我們的餐桌真的不遠了。

人造肉“吸金神話”

當地時間5月2日,有“人造肉第一股”之稱的BeyondMeat公司正式在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開盤價格為46美元,較發行價25美元溢價84%。隨後,股價繼續拉升,盤中一度漲至72美元,最終收於65.75美元,較發行價漲幅為163%,創下了金融危機以來美股IPO的最佳表現,並且在盤後再度上漲4.49%。

5月3日,BeyondMeat公布2018財年年報,營業收入為8793.40萬美元,同比上漲169.89%。

“神話”就此拉開帷幕。

據悉,Beyond Meat公司不僅得到了比爾·蓋茨和麥當勞前任首席執行官唐·湯普森在內的商界名人與好萊塢名流的支持,最近,可口可樂首席財務官凱西·沃勒和推特的首席財務官內德·西格爾也加入其董事會。

目前,Beyond Meat公司市值約為38億美元。

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2988.60萬美元,同比增長1.64%。儘管Beyond Meat公司自2009年成立以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但其2018年虧損較2017年縮窄的同時,營收勢頭強勁,2016年至2018年,公司淨營收從1618萬美元增長至8793萬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33%;2018年的同比增幅更是達到了170%。

據尼爾森統計,截至今年1月的一年中,美國超市人造肉的銷售額為8.78億美元,同比增幅為19.2%。

英國《衛報》援引分析師觀點稱,預計未來5年,人造肉行業的規模將增至100億美元。

此前,漢堡王公司宣布在全美約7300家門市推出一款巨無霸漢堡,其特色是採用Impossible Foods公司提供的無肉蛋白質肉餅。而麥當勞也宣布與雀巢合作,將不含肉類的漢堡列入菜單。

甚至以瑞典肉丸聞名的家具零售商宜家公司也宣布,公司將從明年開始測試一種新的植物版經典肉丸,使這種肉丸的味道嘗起來就像肉一樣。

Beyond Meat在上市伊始曾表示,鑒於美國2700億美元的肉類市場,仿製肉僅在美國就有近400億美元的機會。

吸金神話之下,人造肉的市場爭奪來得比大多數人的預期還要快。

風口能否長期持續?

6月11日,BeyondMeat突然大跌,收跌25%,報126.04美元,創上市以來最大跌幅。而就在前一個交易日,該股剛剛觸及168美元的歷史最高價,較25美元的發行價上漲572%。

自5月初上市以來,這只被“捧上天”的股票迎來了上市以來的第一個暴跌。

據悉,這次暴跌的原因在於摩根大通下調其股票評級有關。在當天發布的研報中,摩根大通將Beyond Meat股票評級從增持下調至中性,同時將其目標股價維持在120美元不變。

摩根大通指出,此次評級下調純粹是從估值角度出發的,Beyond Meat的股價表現“已經顯示出該公司超常的營收和利潤潛力,目前該股超出了其給出的目標價”。

換句話說,摩根大通認為,這隻股票“火過頭了”,給予了投資者一些偏保守的建議。

不知是否有所應驗,在幾日的回升後,台灣時間6月21日晚,Beyond Meat周五開盤一度跌近9%,原因是該公司產品被指可能含有毒化學物質。

不過,尚不清楚這種化學物質是否被用於Beyond Meat的產品中。目前,Beyond Meat拒絕就這一說法置評——在發布季報前,Beyond Meat處於靜默期。

從人造肉股價的“大起大落”可見,其行情對行業動態的反應極為敏感,一旦食品安全問題暴露,那麽很有可能對其股價造成巨大影響。因為這意味著人造肉終於也將迎來每一個新風口幾乎必然要面對的一道坎:監管。

要如何說服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它是健康和安全的?隨著更多人進入這個行業,會不會有人利用其作為噱頭,做出有損消費者健康的行為?

而除了食品安全問題,以及前文提到的成本與產量問題,“人造肉”的商業推廣還存在著一些不利因素。

有經濟學者指出,現在全球糧產其實足以喂飽每個人,分配不均、貧窮、浪費、天災及貪腐等才是糧食不足的主因。

對於現今的資本寵兒人造肉行業來說,這些都是等待解決或總有一天要面臨的問題,也給“人造肉的‘吸金神話’將持續到何時”這個問題增添了未知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