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破解“唯論文”困局任重道遠,要有勇氣和定力

日前,清華大學發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明確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評價博士生學術水準唯一依據,並且不再將博士在學期間發表論文達到基本要求作為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有教育界專家表示,清華大學此舉,有望克服學術評價中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傾向,將有助博士生教育重心真正回歸人才培養,對全國高校都有示範意義。此事引發輿論熱議。

破“五唯”要有勇氣和定力

張蓋倫

學術評價制度事關一流人才培養、一流師資隊伍建設和一流學術成果產出。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到的文件眾多,《規定》只是其中之一。

它釋放的信號是明確的。論文,並非研究者學術成果的唯一體現形式;而論文數量,也並不能與研究者學術水準直接掛鉤。過去一刀切地規定博士畢業必須發表論文,抹殺了學科差異;要求博士就讀期間必須出成果,也使得學生不敢或者不能去啃真正的“硬骨頭”,“短平快”成了最佳選擇。盲目制定論文指標,甚至會催生學術不端。《規定》的實質,是激勵學生開展原創性、前沿性、跨學科研究;不再設立學校層面的統一要求,真正做到了尊重學科差異和特殊性。

要注意,這一改變,絕不像有些人解讀的那樣,是降低畢業門檻;相反,它對學校博士生的培養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反映的是學校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決心,摒棄的是浮躁之風和功利主義。《規定》也指出,清華大學要在博士生培養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的質量把控,用客觀、剛性的標準作為博士分流與退出的依據。

實際上,學界苦“數論文”久矣,但要動真格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評價傾向,放棄路徑依賴,又實非朝夕之功。既然要破“五唯”,那麽要立什麽?你立的,其他機構認不認?立錯了,會不會產生新的問題……

清華的改革之所以引起熱議,正是因為這是一所頂尖高校為破“五唯”做出的具體行動。《規定》一出,有人叫好,也有人唱衰。但既然要改,總得邁出第一步。大學要引領風氣之先,也要自身具有定力。無論改起來外界會有多少爭議和誤讀,只要有利於學術水準的提升,有利於產生重大學術成果,有利於學生學術培養,這樣的改革都應該堅持下去。社會各界,也應該對此類探索多些包容、多些耐心、多些理性建議。(原載《科技日報》,有刪改)

博士不唯論文只是前進一小步

周程

很多人認為,清華大學由此開啟了“鼓勵依據學位論文以及多元化的學術創新成果評價博士生學術水準,不再以學術論文作為唯一依據”的先河。

但仔細分析該規定文本,不難看出,清華大學雖然不再要求博士生申請學位時必須達到學校和所在學科的學術論文發表要求,卻仍然規定在學期間的學術創新成果必須達到所在學科要求。學術創新成果當然包括學術論文,也包括專利、報告、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等。清華大學作此修改,可以說是為自己“解了套”。因為,若按照老規定,不論是學工科的博士生,還是學美術的博士生,申請學位時,都得像理科博士生一樣提交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

不鼓勵工科博士生申請專利和美術博士生創作作品,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很多問題。因此,清華大學不再搞一刀切,放棄用學術論文要求所有博士生,無疑是一種進步。清華大學雖然不再要求所有博士生都必須發表學術論文,卻仍要求他們在學期間必須有學術創新成果。這樣一來,那些既沒有搞出專利,又沒有創作出作品的博士生申請學位時仍只能將學術論文作為學術創新成果提交給學校。這和很多人的期待仍有很大一段距離。誠如眾多留學歸國人員所指出,他們在海外著名高校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學校和所在學科都沒有要求必須發表學術論文,也沒有要求一定得有學術創新成果,只要學位論文有創意、夠分量,照樣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實際上,筆者在海外攻讀博士學位時,也沒有遇到必須發表學術論文的問題。而且,我們在招聘博士後時,經常會遇到只有學位論文、沒有學術論文的海外名校博士畢業生。

清華大學在博士生申請學位時尊重不同學科的特點和差異,不再“唯學術論文”,不再設立學校層面的統一要求,這體現了一種進步。作為校友,筆者感到由衷的高興。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著重看他解決了什麽科學問題,做出了什麽樣的創新,而不是計算他發表了多少論文,撰寫了多少報告,申請了多少課題,拿到了多少經費。由重視學術創新成果的數量轉移到重視學術創新成果的質量,中國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將快速邁上一個新的台階。(原載《中國科學報》,有刪改)

清華大學的嘗試值得點讚

楊建楠

隨著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研究生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博士生也越來越多。在眾多的博士生中,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的硬性規定是讀博士期間揮之不去的“愁緒”。這份“難”,並不只是體現在學術層面的難,也同樣意味著選擇空間小,發表難。和日益增長的碩士、博士數量相比,我國的核心期刊數幾乎還在原地踏步,因此“僧多粥少”的狀況越來越突出。一方面,刊發出口被壟斷,可能出現“版面尋租”的腐敗問題;另一方面,博士生急於發論文,科研風氣趨向浮躁。近年來,唯論文取向造成的上述問題已越來越突出,必須加以改變。

清華大學不再將發表論文作為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值得點讚,這是一次對學術水準考核方式的有益探索。除了可以避免“版面尋租”問題,也有利於鼓勵博士生放下發論文負擔,去研究更多自己感興趣的課題,而不會為了發表論文,將注意力隻集中在熱點性、大眾化的課題上,對拓寬研究方向、加深科研的精細度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學校不再將論文發表數量作為硬性考核指標,與之對應的考核措施就要到位,以防止部分學生變得懶散。清華大學在探索考核標準上開了個好頭,希望這條路可以越走越寬,越走越遠,新的評價體系能更健全、更科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