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片子是黑白好?還是彩色好?

原來沒有彩色片子出現的時候,都是黑白片子。黑白看多了,就覺得彩色新鮮。為了好看,原來老照相館還有司機用毛筆蘸水彩為黑白片上色,滿足人們對色彩的渴望。

有了彩色膠卷後,彩色片成為主流,黑白膠卷片反倒成了稀罕。

現實生活五顏六色,是繽紛多彩的世界,彩色片子似乎更能還原生活應有的豐富色彩。

但攝影主張用減法、無需元素的繁多,也不要色彩的蕪雜。誠如老子在《道德經》所說:“五色令人目盲”,顏色一多讓人眼花繚亂。例如穿衣服色彩配搭,講究“色不過三”,三種以上的色彩上身,就顯得花哨,反倒覺得俗豔不堪了。同理,攝影亦然。

黑白片子的黑白灰,汰出了色彩的繁雜,單純、懷舊,有藝術範兒的感覺。在彩色恣意的時代,又得到不少人親睞。

有種偏見,認為片子一成黑白,就高大上,有了藝術範兒有了格調;似乎成了可把糟糕的彩色片子化腐朽為神奇的靈丹妙藥,這是一個誤區。數位出現後,隨之而來的後期軟體將彩色轉換黑白一鍵就可搞定,黑白片子頗有泛濫之勢。

其實彩色也好,黑白也罷,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理由;彩色有彩色的絢麗,黑白有黑白的沉靜。彩色黑白,各有味道,各擅其長。

我自己的體會是,有些彩色轉黑白好看,譬如:那些有年代感的古民居;帶有懷舊的器物;顏色雜亂晃眼的;陪體的顏色濃重搶了主體淺淡的風頭。而表現民俗的喜慶、節日的吉祥、城市的時尚、炫目的色彩就最好不轉成黑白。

《歡騰》 淺淺墨/攝

這幅前期拍攝的彩色片子,後期轉成黑白就適宜突出主體。中間翻筋鬥的人是主體,紅衣的旁觀女子是陪體,陪體顏色鮮豔搶了主體的光,我們第一眼就會被她吸附;轉成黑白後,紅色減弱,視線就會迅速向中間主體聚焦。如果主體人是著紅衣,特別突出,陪體顏色淺淡就最好保留色彩,不宜轉成黑白。

《困》 陽光客/攝

我在地鐵上是抓拍打哈欠的,前面女孩著紅衣有些干擾,轉成黑白後,視覺感受得到轉化。

《挑選》陽光客/攝

紅袖搶了主體——看煙老人的視線。轉成黑白就不一樣了。

《工地宵夜》 王善敏/攝

《工地宵夜》轉成黑白後,夜的氣氛更加深濃,工人的“剪影”更加突出。

《耶路沙冷的背影》 王曉龍/攝

彩色也好看,轉成黑白後,佇立的猶太教者俯瞰苦牆的背影,更加透出肅穆與神秘的氛圍。

《激情燃燒》 陽光客/攝

在火燒雲的晚霞中踢足球的彩色片子,轉換成黑白後如火如荼的氣氛就減弱了。紅色在彩色中明亮度很高,信號傳遞得遠,一旦變成黑白,它的明亮度衰減得厲害,變成灰調後,顯得“沉悶”。

《忍俊不禁》 陽光客/攝

轉黑白喜慶氣氛銳減,就不太適宜。

《享受陽光》 王曉龍/攝

色彩悅目,一轉變成黑白就黯然失色。紅色相較黃色與藍色,轉成黑白後,會變得比較“沉悶”。

《藍色小巷》 陽光客/攝

舍夫沙萬是摩洛哥著名的“藍城”,大多牆壁、門窗都刷成藍色,可與希臘的聖托尼裡島媲美。轉成黑白就看不出“藍城”的特色了。

《遠足沙哈拉》 王曉龍/攝

玫瑰紅的草帽在金色的沙漠上脫穎而出,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明豔照眼。一轉成黑白後,玫瑰紅的草帽蛻變得灰蒙蒙,“主角”頓成“配角”。

《又見三角梅》 王曉龍/攝

轉成黑白,三角梅的明豔盡逝,甚至感覺不出花的形象。看來紅花黃花是不宜轉黑白。玉蘭花、荷花轉黑白倒賦予其冰清玉潔的氣質。

《幸福時光》 王曉龍/攝

張燈結彩迎新春,社區的廟會布置得好喜慶,轉成黑白大打折扣。

《龍舞夾關》 王曉龍/攝

在“2018夾關民俗文化節”上,馬馬燈、獅燈、高蹺、舞龍等表演異彩紛呈,用彩色表現錦上添花。

《放大“資訊”》 陽光客/攝

有些彩色曝光略微過度的片子轉成黑白後,過度的白會變灰,降低反差,反倒彌補了缺陷。曝光有些過的手,是不是轉成黑白就不太看得出來了?

《真是樂“死”人》 王善敏/攝

這幅片子彩色黑白兩相宜。老外的表情生動,成為“刺點”。比較看得出,老外的棕黃色T恤跳脫,使他形象突出。作者說他更傾向彩色。

是黑白好?還是彩色好?不能以偏概全,要一分為二地辯證對待。客觀講,“燕瘦環肥”各有態,彩色與黑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彩色轉黑白,不要隨隨便便。一切都要從服從突出主體、表達主題的需要而定,讓彩色、黑白各得其所,為我們的影像述求服務。

來源:民族影像、老龍圖說

進攝影群,加小編WX:sheying2211朋友圈每天分享攝影乾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