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他企圖將猩猩馴化成人,卻意外把自己孩子馴成了“猩猩”

1871年,達爾文發表《人類的由來》,認為人類和猿類有共同的祖先,這種觀點受到當時人們的嘲諷,但也開啟了人類對猿猴的狂熱研究。

和人類同屬靈長目下的猩猩不僅具有極高的智商,還能模仿學習人類動作,因此第一個進入太空並成功回到地球的動物,是一隻叫哈姆的黑猩猩。

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靈長類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經過系統訓練的猩猩可以熟練使用手語,並且能自創手語單詞,明白貨幣在商品交易中的意義,一隻智商爆棚的紅毛猩猩夏特克(Chantek),甚至通過了期末測驗拿到了大學文憑,和同學們一起出現在畢業名單上。

此後,心理學的行為主義認定:人類的某些技能並非遺傳,而是通過後天不斷訓練獲得的。假設人類嬰兒在孤島被猩猩撫養長大,那麽他長大後肯定不會人類語言,生活方式和行為舉止都會像一隻猩猩。

這種行為主義的觀點在現在看來很簡單,很常識。但在20世紀30年代,科學家並不了解這些知識,一位心理學家就在無意之中,將自己的孩子養成了“猩猩”。

尼爾斯是美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在他大學期間印度媒體曾報導過“狼孩”事件,兩名女孩從小被狼群撫養長大,學會用四肢行走,像狼一樣嚎叫,即便是被人發現後強行糾正她們的行為,兩人也沒有完全學會直立行走,十幾歲時都得病而死。

尼爾斯對此事頗感興趣,他認為對人稟性影響最深的時期是六歲之前,這種早期的習性雖是後天學習,但卻是根深蒂固的,很難推翻重新建立。

尼爾斯想對這個觀點進行實驗,但把人類嬰兒丟棄到動物群中去記錄觀察,顯然是不可能的。他想到了反向操作,把猩猩幼崽接納進人類家庭,把它當成人類的孩子來撫養,觀察它是否會“猿性人化”。

但實驗還需要一個人類嬰兒作為對照組,沒有家庭願意將自己的孩子和充滿威脅的猩猩待在一起。無奈之下,尼爾斯將自己10個月大的孩子和一隻8個月大的黑猩猩組合在一起。

為了確保實驗的精準性,尼爾斯用完全相同的待遇對待嬰兒和猩猩,吃相同的食物,穿同樣的衣服,連玩具和教導方式都一模一樣,然後對每個階段的智力行為和測試數據進行比對,開始了一系列實驗。

早期發育方面,猩猩遠快於同齡的人類嬰兒。危機測試中,聽到槍聲的猩猩立即投入了“爸爸”的懷抱,而嬰兒被驚嚇後變得不知所措,還四處張望。

在學習方面,嬰兒用杓子喝湯時總會灑一大半出來,而猩猩能更熟練地運用杓子,精準無誤地將湯送入嘴中。不僅如此,猩猩還會自己開門,用杯子喝水,就連上廁所都會向大人打報告。

障礙測試中,人為製造的路障,猩猩會迅速繞過屏障找到“爸爸”,而嬰兒有時會走遠路,反應也遲鈍一些。

各方面數據來說,猩猩都要強於人類嬰兒,實驗進展地非常順利。但原計劃進行5年的實驗,最後隻進行了9個月便被停止,原因是尼爾斯發現自己的孩子智力發育比同齡人更慢,猩猩變得像人,自己的孩子卻變得更像猩猩!

嬰兒從猩猩身上學到很多不屬於人類的特性,例如嬰兒會像猩猩一樣,用大聲喘氣的方式表示嘴饞想吃東西;本該學會直立行走的嬰兒,經常會像猩猩一樣用四肢爬行;嬰兒的詞匯量也遠少於同齡人,會模仿猩猩的嚎叫等等。

實驗的本意是將猩猩圍繞在人類社會的氛圍中,觀察猩猩的行為變化,用嬰兒作對照組。沒想到出現意外,嬰兒出現“人性猿化”。如果繼續實驗下去,嬰兒將會成為下一個“狼孩”,尼爾斯果斷將猩猩送回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

回到鐵籠中的猩猩,完全不適應這裡的生活,它還認為自己是人類,能夠擁有自己的床,有自己的玩具,每天都有人陪它玩耍,但現實很殘酷,把自己當成人的猩猩已經很難推翻早期建立的習性,1年後也因肺炎去世。

而嬰兒在離開猩猩後,語言能力開始飛速進步,扭轉了局面,學會了大量的單詞,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智力甚至比同齡人更高。

雖然實驗並不完美,但也證明了尼爾斯的猜想:人的稟性,自出生那一刻起就存在差異,但後天環境才是決定性因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