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藝美術館的這個一分鐘影像展,可以遇見未來

一起去看展

這兩天,南藝美術館的一面牆成了上鏡率極高的地方。

嗯,就是它:一面彩虹牆。

它儼然成了朋友們最近凹造型的好去處。彩虹牆上面還寫著:The One Minutes。

同時,牆的對面是裝滿20個電視螢幕的背景牆:

20個顯示屏上放映著不同內容,影片最後顯示著The One Minutes的字樣。

The One Minutes,一分鐘??

事實上,這是南藝美術館的展覽:“遇見未來的方式——南京·2018一分鐘影像二十周年特展”。

來看幾張現場圖片:

整個美術館三樓被矩形的白色展牆分割,牆面上放映著不同的一分鐘影像,或荒謬、或神奇、或令人不解......

這些影像來自全球120個國家,從一萬多件作品中選出,都在詮釋同一個主題:遇見未來。

1999年的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個藝術家同兩名學生籌拍一部電影作為演出項目。他們邀請各自家人、朋友,每人拍了一分鐘短片,然後組成一部電影。

藝術家看過之後,認為很有趣。自此開始,一分鐘影像發展開來並在全球盛行。

20年間裡,來自世界各地的一分鐘影片聚合在這,可以說一分鐘影像是人類影片的一個資料庫和博物館。

這次一分鐘影像展走進南藝美術館,不僅是一分鐘影像的20周年慶典,亦是此展覽第二次在南京呈現。

聽說為了這個展,策展人陳瑞和陳正老師去年專門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一分鐘基金會總部商討合作,只為更好的呈現。

不同於以往,展覽沒有以梳理的角度去回顧一分鐘影像的歷史,而是面向未來,將主題定義為“遇見未來的方式”。

因為是影像展,整個美術館三樓並沒有燈光打亮。看展更像是在看一部電影,可以全身心投入。

事實上,我們這次看到的一分鐘影像展,是由十幾或二十幾個的一分鐘短影片拚接成的一部近半小時左右的影像,約有20余個影片合集。

說了這麽多,我們來把目光聚焦在影像本身,先來看幾組:

創建角色

看到下面這個影片中我想到了我自拍時的情景,瘋狂用各種小貼紙裝飾自己。

比如裝扮成小熊的女人:

化妝成小醜的男人:

還有這種類似於浮雕的照片:

這個長達14分鐘的影片是由來自冰島的藝術家Egill Sabj?rnsson所策劃的《創建角色》,他邀請每個參與的藝術家去改造自己,成為別人。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在社交網絡上都在創建自己的角色,展現自己的精彩生活,這系列影片就是對當下生活的真實反映。

我們的靈魂不是邊界

下圖中,穿紅裙的女人禁錮在狹窄的太空內,有種壓抑的感覺。

森林裡,男人的腳上綁著一件木製機器,每走一步路都會帶動著機器運轉。

這組影片叫做《我們的靈魂不是邊界》,是由SaloméLamas策劃,他召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多學科藝術家和電影製作人,試圖將邊界的物理和象徵太空進行對話。

我們都是伏都教

《我們都是伏都教》這組影片帶著點恐怖的因素。伏都教源於非洲西部,是糅合祖先崇拜、萬物有靈論、通靈術的原始宗教。

影片中,每個藝術家都要回應前一個藝術家的一分鐘影片,並提名下一位藝術家做同樣的事情。

他們去模仿超現實主義發明的精美屍體繪畫遊戲,是一個實驗藝術家與一分鐘的結構之間的默契和偶然性。

再次激進

下面這系列影片《再次激進》,是為了展示行為藝術的作用。

影片中,有一個人全身著火,在他的身邊是一條河流。他走進河裡大火撲滅,當鏡頭對準他的面龐時,破敗而悲傷。

這組影片是由Tereza Ruller策劃。他邀請藝術家和設計師在虛擬世界中去躲避現實,他們利用身體作為表面去進行身體實驗。

作者試圖通過這組影片去揭示在有組織的控制和戲劇政治的不確定時期對人類意味著什麽;又如何成為一個不斷變化的網絡世界的一部分?

影片有點多,就來幾張影片截圖看看:

老實說,一分鐘影像總能讓我們聯想到當下正火的抖音等短影片APP,相較於這些所充斥的娛樂化,一分鐘影像則更加專業、創新,強調技術的運用。

一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用它來看展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最後用一分鐘影像基金會總監Julia van Mourik的一句話做結尾:

“一分鐘影像的20周年慶典邀請你來親眼看看,來成為我們旅程的一部分,來一場天馬行空的預想。你如何遇見未來?”

展覽/遇見未來的方式

PART/01

/展期:2018/10/26 - 2018/11/25

/地點: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三層3展廳

知 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