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你也在生活中感到落後

看了看朋友圈,又有幾個朋友結婚了,還有喜迎小寶寶的。好朋友的創業公司開的紅紅火火,還有幾個有了自己的甜品店。也有愛自由的,他們選擇去大理福尼亞或者加利福尼亞,去非洲去印度,洪湖水浪打浪。

你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突然你的手機響了,外賣來了,你對小哥說了謝謝,然後打開了"創造101",看朱天天和楊超越。其實沒啥不好,只是覺得一天就又這麽過去了。

社交網絡擴寬了我們的視野,相對的,也加速了我們的生活速度,我們在高速公路上飛馳,把生活壓縮的沒有縫隙,好像滿和忙就是沒有浪費時間。留給思考和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好。似乎視野寬了,也學會了缺乏邏輯的對比。一低頭,一照鏡子,誒為什麽我的生活好像沒有別人精彩。

你著急你焦慮。

你FOMO(Fear of missing out)。

你害怕這場青春被自己浪費。

你感覺到落後。

這篇文章就是寫給那些在生活中感到落後的人。

For People Who Feel Behind In Life.

#對比是種傷害#

我們已經習慣了對比,從小時候你爸媽拿你跟隔壁家的小孩比開始,我們考試有排名,就連興趣班也有高低。似乎長輩看到一個小孩,就能看到他頭上似乎懸浮著自己的考試成績,我們被貼上標簽,好學生壞學生。對不起,你學習不好,我媽不讓我跟你玩。

我上高中的時候,我爸說過"誰再拿我孩兒跟別人家小孩比,我跟誰急"。是啊,不管好壞,比較高低,比較本身就是種傷害,甚至可能是種暴力。對比同時轉移了我們關注的重點,本來應該低頭看自己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好,卻成為了關注別人領先或落後自己多少。心理成就感畢竟不能當飯吃。

摘自《身份的焦慮》

如果你身邊被你框定的有比較價值的人,跟你一樣差不多,這個時候通常你的自我感覺是良好的。你看我們一樣窮,你看我們一樣懶。

摘自《身份的焦慮》

但一旦有人開始展露頭角,你小範圍的對比觀念就開始作祟,稍微比你優秀的人,會讓你感覺不適,催生出自卑或者是焦慮。而且,我們通常不會去跟比我們優秀很多的人對比,比如對比愛因斯坦,我們更適從於和身邊的人對比。

可是這樣卻很容易讓我們感到落後,而這種落後感卻是來自於一種邏輯上並不成立的自我感受,就好像是不合理的抽取樣本,得到的實驗結論,而非客觀事實。

很多女孩會在朋友圈裡過度關注別人的生活,比如這個女孩買了什麽包,那個女孩又去了哪個國家,誰比誰更可愛。我們很難去避免對比,這簡直是人類略根性一般的存在。

對比,就會有高低之分,就有喜樂區別。

我們的“自我”或自我形象就像一隻漏氣的氣球,需要不斷充入他人的愛戴才能保持形狀,而他人對我們的忽略則會輕而易舉地把它扎破。

為何身份的問題會令我們寢食難安呢?原因甚為簡單,身份的高低決定了人情冷暖。在現代社會裡,我們總愛拿自己的成就與被我們認為是同一層面的人相比較,身份的焦慮便緣此而生了。(摘自《身份的焦慮》)

焦慮可以催生進步,也可以毀滅一個人的自信心,讓她失去生活的重心,關注了錯誤的焦點。

我曾經也是如此,可能是在高中時期,關注了非常多漂亮時髦的男孩女孩,看他們每天的微博更新,感歎人家的生活為何如此精彩,感歎如何我卻穿著睡衣邋遢的在寢室啃西瓜。

那段時間是不太自信的,而且花了太多的時間在進行比較,給自己找不痛快。現在回頭看看那時候的自己,真的好希望告訴那個時候的自己:姑娘啊,關注別人不如關注自己,仰望的時候別忘記了低頭做事情。

#餘光強迫症#

餘光恐懼症屬於社交恐懼症中的一種。一個人在注視某人或者某物時,覺得自己控制不住地同時在看旁邊的人或者物,注意力總是被餘光所及的旁邊之人或物體所吸引,無法自由地移動自己的目光。在這種恐懼心態下,會更加關注自己的餘光,也容易產生更多的預期焦慮,即擔心餘光出現,導致症狀的惡化,演變成餘光強迫症。

在正常的情況下,個體對於自己的視線和目光是不會在意的,大腦對此是處於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也就是大腦壓根沒有去關心和注意目光,關心目光是如何看人或者物體的。可是當個體由於某些原因,對自己的目光變得很在意,並且在與人交往時,總在關注自己的視線,以至於無法正常與人交往。(摘自百度百科)

有個女孩給我私信留言說,自己患有"餘光綜合症"。那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兒名字,就去搜索了一些資料。才發現這種疾病的存在,簡直就是現代人焦慮和矛盾的寫照。

當然我不是醫生不能給予建議,不敢大言不慚。這種會時不時去用餘光關注別人,而非專注於自己所做事情的行為,真的像極了我們那種過度關注別人的成敗得失,而忘記我自己的修行的浮躁心態。

在了解過後,我發現有那麽一兩個瞬間,我也開始不自覺地用餘光去關注身邊的人,而我並不想這樣做,我的身體和心理脫節了。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吧,當我知道了這種症狀的存在後,我潛意識裡就會對號入座,在內心深處其實還是非常關注周遭的,會在乎別人的成敗得失,會在乎別人是否關注自己。

於是,便更加劇了焦慮感。

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

我們的“自我”或自我形象就像一隻漏氣的氣球,需要不斷充入他人的愛戴才能保持形狀,而他人對我們的忽略則會輕而易舉地把它扎破。(《身份的焦慮》)

因為是人。是凡人。我們無法拒絕很多與生俱來或成長中培養出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如果餘光強迫症總是讓我們關注和掃視別人,我們越是強迫自己去不關注別人,可能反而會讓自己更加焦慮。但我們可以做的是,最簡單的事情,便是關注自己的心理成長,盡量減少對他人的刻意關注。

#另一種羊群效應#

有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好像是落後的羊,遠離羊群。他們走的快,走的遠,而你脫隊了。我們先來看看什麽是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Herd Effect:是個人的觀念或行為由於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的影響或壓力,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表現為對特定的或臨時的情境中的優勢觀念和行為方式的采納(隨潮)表現為對長期性的佔優勢地位的觀念和行為方式的接受(順應風俗習慣)。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默認否定,且不會主觀上思考事件的意義。

其實這個話題我在我要成為更大的傻瓜裡面寫過。努力合群是現代人的特質之一,因為做異類的成本太高。就好像是羊群,總是忽而東,忽而西,跟風隨潮,因為離開了隊伍就有被狼吃掉的風險。

如果你覺得自己落後了,那就好像是那個落後的羊啊。也是因為從眾心理的關係,我們會格外的在意這種落後、脫隊的狀態,因為人性有時確實是趨同的。我們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長大,太多人習慣了成為大家心中眼裡的好學生,聽話懂事,兩耳不聞窗外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女孩子也總被期待著知書達理,溫柔甜美。如今也依舊是大勢,但讓人受到鼓舞的個例也越來越多。

但我總覺得,是不是存在另一種可能性。如今的社會,特立獨行的成本在逐漸降低,大家也越來越欣賞獨特的思維和審美,獨特性就可以成就優越感。如果有人要誇我優秀,那我其實更希望他誇我獨特。越是發達的社會,它的包容性應是越強大的。

做隻心中有著日月山河的獨特的羊,也不錯。

#落後不可怕,可怕的是懶#

也是經歷越來越多的大小事件,這些經歷讓我更了解我自己,也更了解人性,心態的轉變也在悄然的發生。

我想去這樣建議在生活中感到落後的人,如果你給我這個機會。其實落後產生的焦慮感,是藥也是毒。而治療這種毒的解藥,可能就是其中產生的恥感,催你不斷的進步。

落後並不可怕,誰又能一世英名。

可怕的是懶。可怕的是,我們光顧著關注別人的生活,仰望他們,豔羨他們,心裡疼痛過之後,換來的不是激勵,而是更深一層的懶惰,那屬於是破罐子破摔啊。所以毀掉一個人的,真的不是焦慮,不是挫敗,是懶。

當你看到別人比你瘦的時候,去健身。

當你看到別人比你英語更好時,去練習。

當你看到別人比你更會交際的時候,去思考人際相處之道。

當你看到別人比你工資更高的時候,去想想你差在哪什麽。

我並不相信這個世界上存在所謂的公平,但我現在只有努力,可以讓你獲取到實力,而這種實力是你唯一接近公平的可能性。

#This is your LIFE#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屬於自己的進度條。

科技業大佬Elon Musk,今年70歲的母親Maye Musk如今還在做著大齡超模。當年幾乎是一夜成名的壞男孩代表超模Ash Stymest,在20歲的時候就結婚了,並且早早就有了女兒(很快又離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度條啊,不應該被人規範。這裡說來有點矛盾,我曾經是一度認為"什麽年紀就應該做什麽事情"的人,這句話主要是用來讓自己可以更專注於學業,因為那時候的我,覺得上好學校就是最有力的social ladder,我想要借此去看更大的世界。

但其實好像,人生不只一種方式。

也不止一種節奏。

寫稿的今天是5月22日,早上我收到了Babyghost給我寄來的禮物。打開盒子,裡面是四顆白草莓的蠟燭,還有一張紙條,原來今天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選定的"生物多樣性國際日"。

上面寫著:

"之前我們偶然在網上看到了一段關於白草莓究竟是不是轉基因植物的爭論,作為生物多樣性的一份子,白草莓擁有著它獨一無二的特質基因。這給了我們深深的啟發,大自然本來就是多樣的,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顆白草莓而感到驕傲,接受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

我即刻去查了很多關於白草莓的資料,雖然我不懂基因學,也沒有看到特別權威的定論,但是我看的這樣一段話:

Their strawberry genetics don't allow them to become red. So, the reason white strawberries are white is simply because they lack the ability to turn red.

不是每一顆草莓都是紅色的,它們不是壞了,它們只是基因決定了自己沒有辦法像其他的草莓一樣成長成紅色。不是每個人都會成為優秀的人,傑出的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按照社會和旁人為你的節奏去過你的一生,因為感到落後去屈從。做顆白草莓也可以很好。

自尊=實際的成就/對自己的期待

詹姆士的這一算式清楚的表明,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往上高一級,我們遭受羞辱的可能性也因此增加一分。同時也隱含了兩種提升自尊的策略:其一是努力取得更多的成就;其二是降低對自己的期望。

對於第二個策略的好處,詹姆士表述如下:“減少對自身的期望會使人有如釋重負的快意,這同實現自己的期望一樣,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倘若一個人在某個方面一無是處,而自己仍處之泰然,這將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輕鬆。(摘自《身份的焦慮》)

如文中所說,提升自尊的兩種方法:

1. 努力取得更多的成就

2. 降低對自己的期望

承認自身的平凡性即是一種不平凡。

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成為偉大的閃著光的人啊,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事業有成(儘管我建議你去努力追尋)。但時間的進度條,在你的手裡,生活的選擇在你手裡。你可以選擇做一個可愛的小人物,天天吃著樂著,也可以去追尋無限大的目標,只要你想,只要你有能力。

別一味的被人類社會宣揚的精英主義和成功理論洗腦了,其實做個落隊的羊也沒有什麽不好,做顆白草莓也沒有什麽不好。相對的,不脫隊,是顆紅草莓也挺好。但你需要自己愛自己和接受自己,然後知道,那條你獨立要去完成的路在何方。知道自己是誰,和想要做什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總覺得一生中,其實我們都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盡可能的發掘完全的自我,然後找到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最舒服及能最大化你價值的位置,無論高低,適合就好。

做個可愛的白草莓,也挺好。還記得在《伯德小姐》裡面的那個女孩嗎,她想要成為任何人,唯獨不想要成為她自己,她不喜歡自己。我們都可能是伯德小姐,就像電影中,伯德小姐跟她媽媽的對話:

媽媽:“我愛你。”

伯德小姐:“但你喜歡我麽?”

愛是因為她是她媽,沒有媽媽是不愛自己孩子的。Love by default。但喜歡,是欣賞和打心眼裡的肯定。總有一天,我們也要不光愛自己,因為你這只有這一生,這一具皮囊和心靈,我們也要學會喜歡自己啊,因為那才是對自己的肯定。

如果你也在生活中感到落後,去迎頭趕上,如果你想,如果你的心裡真的這樣期待自己。但如果你發現那條路,不是你想要的,請不要因為同輩壓力去迎合,抗爭本來就是一種美好的生命力,不論結果。

落後不可怕。人生論一世而非一時,重點是你的那顆紅亮亮的心啊,是否清亮,是否美好,是否剔透。

今天也是明媚的天兒。

清亮可愛的人兒。

I hate you and I love you.

to 生命中每個階段的自己。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字原創

instagram @miallllling

weibo @大Mia的時尚账號

“Girl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Women empower one another.”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