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沒想到,共享單車也能撐到割韭菜

原創出品 | 「創業最前線」旗下「科技最前線」

作者 | 機場等船

先“燒錢”佔領市場,再用“甜頭”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然後探索出可行的盈利模式從用戶身上賺錢——這是“互聯網+”時代一條屢試不爽的商業套路,共享單車自然也不例外。

春天,萬物復甦,「韭菜」長出了新芽,正是商品和服務漲價的最佳窗口。

4月8日,繼摩拜單車、小藍單車之後,哈囉也將漲價提上日程:哈囉單車將從4月15日起在北京地區實行新的計費規則,每15分鐘1元。

在此之前,小藍單車、摩拜單車都宣布在北京實行新計費規則:起步價從每30分鐘1元上漲為每15分鐘1元,超出時長後每15分鐘0.5元。

此輪漲價後,若以1小時使用時長計算,小藍與摩拜的收費將升至2.5元,哈囉則直接飆至4元。

雖然小藍單車、摩拜單車、哈囉單車三家單車企業的說辭都是因「行業成熟」做出的價格調整,但這波操作更像是面對「韭菜成熟」後的定向操作。

「“燒錢”佔領市場——“甜頭”培養用戶消費習慣——從用戶身上賺錢」這條屢試不爽的商業套路放在共享單車上還是讓一開始大肆宣揚的「共享理念」變了味道。

誠然,共享單車賽道鏖戰至今,一個正確可見的商業模式都未形成,在車輛損耗和運營成本遠超預期情況下,漲價是各家企業自身造血生存最簡單粗暴的做法。

然而,在單車成本趨於下降、運營成本縮減、服務質量無改觀的情況下,僅為了提升共享單車企業自身的造血能力而漲價,對用戶就有點耍流氓了。

一直以來,共享單車都是作為地鐵和公交的補充,解決用戶最後一公里需求。

前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曾分析過摩拜單車的定價問題,“共享單車是解決出行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價格肯定不能比公車高。”

但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人們騎行共享單車往往不是用於換乘,而是類似於公交的解決方案,他們對價格的敏感程度比較高。

共享單車價格飆至4元/小時後,每天高頻使用,一個月會額外多不少錢。

伴隨著價格戰的演進,共享單車企業的服務從月卡到單次免費騎行再到現在最高4元/小時,優惠/漲價終究屬於企業的自主經營權,消費者開心與否,也只能接受。

此前,一些共享單車企業試圖靠收取用戶押金、將押金用於投資來賺錢。

結果交通運輸部的《交通運輸新業態用戶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很快落地,其中明確規定:運營企業原則上不收取用戶押金,共享單車押金最高不得超過100元,且“押金應當日退還給用戶”,同時規定運營企業只能將押金用於主營業務,不得用於其他投資及借貸。

押金賺錢這條路被堵死後,大面積押金擠兌造成中小玩家的現金流崩斷,由點到線形成共享單車行業退押金潮。

如同倒塌的多米諾骨牌,很多企業被迫破產清算。

而到了2019年,幸存的幾家共享單車賽道玩家們先後宣布漲價,他們終於要開始從用戶身上賺錢了。

這正應了摩拜單車創始人李斌在2017年12月10日“創業者的生態圈”尖峰論壇上的一句話:“補貼那麽多錢,到最後會變本加厲收回來”。

2017年2月,朱嘯虎給ofo月台時曾說:“一輛車200塊錢,一次5毛,每天騎10次,3個月成本就賺回來了。”

很多投資人信了這個邏輯都湧進來,共享單車賽道一度擠進來超600億資金。監管滯後和資本推動,共享單車企業爭相超量投放,投放總車輛飆至5000萬輛,一二線城市供給嚴重過剩。

尤其是在熱門商圈,比如知春路地鐵站外延綿上百米的閑置單車,過度投放早就消耗完了用戶紅利。

曾經,愛瑪、富士達、飛鴿這些廠商開足馬力都無法滿足摩拜和ofo的訂單,共享單車幾乎沒有任何市場培育的過程,就拉出一條放量增長陡峭直線。

一個新興行業短時間湧入如此多玩家和資本,其泡沫可謂空前。

其實,朱嘯虎說那句話時候只是理想模型下,完全忽略了共享單車的其他兩大成本:折舊(取決於採購成本、產品質量和維護效率)和運維成本(市場運營、維修養護、內部管理等)。

說完那個話幾個月之後,朱嘯虎回過味來,轉手就把ofo股份賣給阿里套現30億美元退出了,其他投資人還在傻等其他人高位接盤。

當時,大家以為小藍、酷騎、悟空、小鳴這一批選手倒下是摩拜和ofo夾擊的結果,最後才發現這就是一個沒有贏家的死局。

因為五顏六色的單車很快讓大城市的街道臃腫不堪,在低技術門檻、低成本分流用戶、大規模鋪量搶佔市場無法取得絕對優勢後,行業只能打免費牌來培育用戶習慣。

錢越燒越多,盈利卻遙遙無期。

這場轟轟烈烈的共享單車大戰,大量社會資金、人財物力、社會目光被資本裹挾引導,單車長期佔據公共場地、使用公共資源。

瘋狂湧入城市的單車幾乎無任何監管,被隨意放置在街頭巷尾影響市容,被肆意破壞製造運維成本。

甚至中國的自行車產業,本來應該向消費升級發展,用更好的材料、更好的設計來製造更優質、更多元化的產品。

由於共享單車的野蠻擴張,自行車生產企業不得不把產能都給了共享單車,結果在共享單車需求量急速下滑後,不僅要面對巨額的欠款,也失去了最好的發展機遇。

共享經濟初衷是分享社會閑置資源,結果最後數以千萬計的廢棄單車堆疊在一起,佔據城市公共空間也浪費了大量的社會資源。

這些單車墳場有多慘烈?

曾震撼了國人。在廈門同安,35萬輛單車堆放在一起,“堆疊成山,車架扭曲變形,車鏈脫落,車把等零件碎散一地。”這樣的墳場,吳國勇找到20個。

所以自2016年共享單車如潮水般席卷一二線城市算起,也就短短兩年時間,曾經潮水般湧向街頭巷尾的單車就囤成了死水。

捫心自問:

這場我們引以為傲的共享經濟浪潮,除了發明出一種新的搶奪市場方法論外,到底給中國的科技、社會帶來了怎樣的創新和改進?

共享單車這場豪賭,泡沫吹起來的時候一些企業被捧上了天,資本瘋狂到頭腦發脹,留下了一群年輕人財富井噴的傳說和自行車製造業迎來復甦的假象。

泡沫破的時候資本套現走人,消費者叫苦不迭,創業公司一地雞毛,虛假繁榮背後是資源浪費留下的數十個蔚為壯觀的單車墳場。

墳場堆砌的共享單車,生鏽殘肢上印著的二維碼依稀可見,看不見的是這場博弈背後,中國城市市容的巨大破壞以及整個單車產業的倒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