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頂天立地新基建:分類定量測算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魯政委 張文達 郭於瑋

  隨著新冠疫情的影響逐漸深化,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經濟增長數據來看,2020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下降20.5%。疫情衝擊下,生產消費趨於停滯,加重經濟下行壓力,更需要逆周期政策的平衡與調節。各界對於逆周期政策也有了更多的期待。今年2月份以來,中央在多達四次的會議上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工業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那麽新基建到底包括那些內容?其經濟意義是什麽?具體投資規模又有多大呢?本文將就上述問題展開探討。

  一、新基建的內涵

  “新型基礎設施”這個概念,國務院早在2015年下發的《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便已經提及:“固定寬頻網絡、新一代移動通信網和下一代互聯網加快發展,物聯網、雲計算等新型基礎設施更加完備。”之後,新型基礎設施這一概念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整體來看,“新基建”更關注新興產業發展,注重培育經濟新動能。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曾在3月2日的報導中明確表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充電樁、特高壓、城際鐵路和城際交通7大部分。除此之外,衛星是互聯網基礎設施中的重要一環,有必要將其也納入新基建當中進行分析。以上8個分項,彼此聯繫,相互補充,是我國新經濟動能的重要來源。

  二、新基建的優勢

  新基建的概念早在2015年就已經提出。隨著技術、經濟發展條件成熟和相應業態的蓬勃發展,2018年以來,新基建逐漸成為中央經濟建設的重點。2020年以來,中央密集表態新基建一方面是此前政策方向的延續,另一方面也是對抗疫情衝擊的現實選擇。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有其獨特的優勢。第一,新基建有廣闊的應用場景和較大的市場潛力,民間資本對於新基建有著更強的參與動力,可以通過更少的政府資金來撬動更大規模的民間投資。以5G為例,5G網絡有著高速率、低時延和泛連接的特點,包括三個方面的應用場景:

  • eMBB:“增強移動寬頻”,可視為4G通訊業務升級版本;強調移動性保證下的廣覆蓋和高速率;

  • uRLLC:“高可靠低時延泛連接”,強調高速移動下的低時延與高可靠性,是無人駕駛、智慧醫療推進的重要技術保證;

  • eMTC:“海量物聯”,更強調高並發和多通道數據傳輸能力,以保證海量連接產生的大量數據的傳輸和反饋。

  疫情期間,雲辦公、在線教育的興起讓我們對於5G應用有了更為直觀和清晰的認識。而5G豐富的應用場景,與雲計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相結合後,無疑將顯著改變人們現有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移動互聯網時代湧現了一批優秀的互聯網企業,他們有動力、有資金、有技術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因此,在推動新基建的過程中,政府除了單純的資金投入之外,政策引導民間資本的投資也有著重要意義。

  特別是此次疫情之後,我們已經觀察到各類企業線上化步伐顯著加快,比如,疫情發生後對計算機、通訊等領域的人員招聘,已出現了明顯增加。而在這之前,很多企業都認為大規模的線上化是5-10年之後的事情,還可以“不急”。

  第二,新基建投資的“漏損”更小,對國內經濟的乘數效應更高。傳統的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耗費大量的鐵礦石、工程機械等進口商品,使得財政支出擴張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會“漏損”至海外經濟體。而在5G、軌道交通等領域,我國產業鏈完整,加之美國在部分高科技領域對我國采取禁售措施,新基建的推進將需要更多地依靠國內企業的研發與生產。因此,在新基建投資支出的“漏損”更小,乘數更大,對國內經濟有更強的拉動力。

  第三,新基建是“頂天立地”、傳統與高科技融合程度很高的領域。從對“新基建”本身的直接投資活動來看,都在高科技領域,似乎與普通就業人員關係甚微。但是,在這些基礎設施就位、使用費用大幅下降至普通人可以承受範圍內時,其就與普通就業人員密切相關了。比如,因為新基建基礎設施更為完善,我國東部地區對流動性人口更早推出了“健康碼”管理,有效實現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復工,兩手都要贏”的目標,而全面復工與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又比如,因為移動互聯網的全覆蓋和低上網費,使得在工廠、工地的務工人員即便沒有了以前的工作,有的還可以去送外賣,有的則可以在家自己做直播賣東西等等,大大增強了普通勞動者自主創業和就業的能力。又比如,筆者注意到,因為學校無法開學而改為網課,結果手機支架銷量大增,而手機支架並非高科技產品,其生產中小企業和普通務工人員都有機會參與其中。

  三、新基建的投資規模

  新基建短期可以拉動相關設備生產(而計算機通訊設備是目前我國工業第一大產業),間接為經濟活動線下轉線上、勞動者自主創業提供更好的條件,長期則為我國經濟提高效率鋪就信息高速公路,社會意義、經濟意義巨大。那麽新基建投資規模到底需要多少呢?

  通過對新基建8個重要類目的分項測算,2020年新基建的投資規模預計在2.18兆左右。後續隨著5G基地台建設放量,配套基礎設施跟進建設加快,新基建年投資規模將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當年的投資規模或達到3.76兆。

  2019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規模為18.2兆,新基建投資規模約為其9%。靜態來看,2025年新基建投資規模為2019年全年基建投資規模的20%。

  1、5G基地台建設

  5G建設的第一步毫無疑問是5G基地台大規模建設組網,這也是未來一段時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重中之重。5G由於頻率較高,覆蓋範圍較小,因此需要建設更多的宏基地台以保證網絡覆蓋。而由於技術等原因,5G單個基地台的造價明顯高於4G基地台。

  目前,各方普遍預計5G宏基地台的建造數量為4G的1.2-1.5倍左右。2017年8月召開的“面向5G的LTE網絡創新研討會”上,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高級專家李福昌表示,從連續覆蓋角度來看,5G的基地台數量可能是4G的1.2倍。 [1]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2019年中國5G產業市場研究報告》認為,在5G高頻通信背景下,5G基地台數約為4G的1.5倍。我們按1.5倍計。

  目前,5G單個宏基地台的造價約為40-50萬元左右。據調查,5G基地台主設備目前運營商報價約為20萬元,動力配套設備的硬體成本約為3-5萬元,再考慮主設備軟體費用、安裝耗材等因素,軟硬體成本約為30萬元左右。若算上租金和人工,預計約為40-50萬元 [2] 。2019年8月份的中國移動財報會議上,中國移動董事長表示,2019年將投資240億元新建5萬個5G基地台 [3] 。換算下來,單個基地台建設成本在48萬元左右。預計後續隨著技術進步,建設規模放量,建設成本有望逐漸下降。

  建設進度方面,當前國內政策推進動力較強,在2019年 12月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表示“力爭2020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地級市5G網絡覆蓋”。[4] 但是5G建造數量多、造價高,從信號覆蓋到信號優化仍需一定時間。因此我們仍按照4G進度對標,並進行一定的調整。各年5G建設投資規模預測如下表所示。

  2、數據中心

  未來數據中心建設仍大有可為。中央多次強調加強數據中心這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5G上線意味著連接速度更快的同時,將產生海量數據。而數據中心作為海量數據存儲、雲計算的重要基礎設施,其需求亦將隨之爆發。

  從過往數據看,IDC市場規模與互聯網流量增長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係。我們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與全國數據中心機櫃數進行回歸,結果顯示: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每增長 1 億 GB ,將帶動數據中心機櫃數增長 1081 個。通過估算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的增長規模,即可測算數據中心未來的投資規模。

  根據中國移動2018年發布的《中國5G產業發展和投資報告》,其預計到2028年5G用戶的月平均流量將增長7倍左右。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分別為4.64GB/月/戶和7.82GB/月/戶,接入的用戶數分別為12.8億人和13億人 [5] 。我們假設接下來5年每年增長1000萬人,之後一直保持13.5億用戶數。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方面,按照17%的年複合增長率計算。

  單個機櫃建設價格方面,從數據港寶信軟體光環新網的公司公告、官網數據來看,單個機櫃的建設價格在20萬元左右。但這幾個數據中心集中在北京、上海,地價貴建設成本高,綜合考慮,我們假設全國平均單個機櫃建設價格在10萬元左右。結合流量測算,可得數據中心歷年的投資規模如下。

  3、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應用。隨著5G技術的進步,數據計算能力的提升,萬物互聯正在成為可能。工業互聯網通過工業數據采集、存儲、計算和反饋,實現工業生產的數據可視化,智能化,是未來工業柔性生產、效率提升的重要武器。

  工信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已經達到5813億元左右。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測算結果,其預估2019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在6000億元左右,未來五年有望實現13%的年複合增長率 [6] 。賽迪顧問的分析亦顯示,2020-2022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將以14.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穩定增長 [7] 。因此,我們將以市場規模增量來預估工業互聯網市場的投資規模,並且以14%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計算。其投資規模測算結果如下:

  4、人工智能

  隨著5G組網建設推進以及工業互聯網平台不斷完善,未來將有海量數據產生,可以為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提供大量的訓練數據,有助於AI算法的持續升級。2012年以來,人工智能企業融資額持續提高。但是2019年,人工智能企業融資額出現首次下降,這與當前AI盈利難度較高、資本環境趨緊有關。

  而這兩個限制因素在未來2-3年可能仍將存在,人工智能投資在政策呵護下或溫和增長。增長率方面,我們選取2015-2019年高技術產業的年複合增長率16%。後續,隨著5G組網完成、工業互聯網規模提升,AI技術或取得突破,帶動人工智能企業融資重新快速增長,將適當調高投資增速。因此,我們對於人工智能投資規模預測如下:

  5、衛星互聯網

  當前,衛星互聯網技術正在成為各方通訊領域科技競爭的焦點。衛星互聯網可以實現對全球所有地區信號覆蓋,無論是民用還是軍事領域,均有著較大的想象空間,在民用的典型領域是導航。同時,衛星互聯網需要發射大量衛星組網,太空空間“先到先得”的行為模式,會形成先發國家對軌道、頻率等稀缺性資源的搶佔。

  近年來,我國央企和民營商業航天公司紛紛加入衛星星座組網的戰局。各界投資熱度也在持續升溫。從已經公布的計劃發射衛星數來看,我國當前僅落後於美國。預計隨著技術成熟、成本下降,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進一步發展。

  從當前的衛星發射的成本來看,Telesat預計300顆衛星的星座總造價為30億美元,單顆衛星從製作到發射的成本為1000萬美元左右;Oneweb披露單個衛星造價即接近100萬美元左右 [8] 。而美國衛星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8年衛星製造、衛星發射和地面設備的產值分別為:195、62、1252億美元。按相同比例換算後,Oneweb單顆衛星發射總成本約為774萬美元。我國當前衛星製造和發射技術與其他國家整體較為接近。假設2020年我國衛星單顆發射成本在800萬美元左右,並隨著技術進步逐漸下降,上述2083顆衛星的發射計劃在2025年前發射完畢。可測算得我國人造衛星產業投資規模為:

  6、特高壓

  特高壓是指電壓等級在交流1000kv及以上,和直流±800kv及以上的輸電技術,其技術特點包括:輸送容量大、距離遠、效率高、損耗低等。當前我國已投運21條特高壓線路,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東部地區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但是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東中部地區用電量持續上升。而5G基地台的大規模建設預計將加大供電壓力。中國鐵塔研究院院長竇笠在中國信通院召開的座談會上明確表示,現在5G功耗是3到5kW,是4G功耗的2到3倍 [9] 。5G基地台數量預計將是4G的1.5倍,這將大大增加電力消耗。因此,加快特高壓線路布局建設,是應對未來可能到來的用電高峰的重要措施。

  從國家電網公布的安排看,2020年國家電網除安排2018年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關於加快推進一批輸變電重點工程規劃建設工作的通知》中公布的線路外,還新增了三條線路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若進展順利,這三條線路有望在2021年進行核準建設。我們預計隨著用電量的增長,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增強,特高壓後續有望實現溫和增長。具體投資規模測算如下:

  7、充電樁

  充電樁是我國的新型能源基礎設施。隨著電動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電動汽車行業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要想進一步推廣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迫切而必要。

  充電樁投資規模預測通過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車樁比來計算新增規模。IEA對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預估值如下。由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速度較快,當前保有量年增速為46.0%,與全球2021年水準接近,後續增速或保持在35%-20%左右。車樁比方面,2019年末,我國車樁比約為3.1:1,與我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的到2020年實現車樁比1:1的差距尚存。當前充電樁建設有提速趨勢,但是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等問題依然嚴峻,因此我們假設至2025年我國車樁比達到1.5:1,至2030年車樁比逐漸達到1:1。

  公共充電樁與私人充電樁的比例則大體保持在4:6水準,並隨著新能源汽車消費的廣化,逐漸轉變為3:7。公共充電樁的造價在5萬元/個,私人充電樁的造價則大概在2千元/個。測算得各年充電樁投資規模如下:

  8、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

  城際高鐵和城際軌交建設的重點圍繞在“城際”,與我國近年來城市群建設政策導向相銜接,有助於加強區域經濟發展,平衡區域內部產業結構。自2014年以來,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穩定在8000億左右。近年來,高鐵投資規模持續提升,高鐵新增產能持續上升,預計未來高鐵投資規模以每年5%左右增速增長。

  城市軌道建設方面,我國仍有巨大的投資潛力。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披露,至2018年底,我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5761.4公里,在建線路總長6374公里,可研批複投資額累計42688.5億元 [10] 。2018年我國城軌交通建設投資5470.2億元,同比增長14.9%。2019-2020年經濟下行期,預計投資增速有所上升,假設為18%。後續隨著基數增長,我們假設投資增速逐漸回落至12%左右。

  綜上,測算得高鐵和城軌投資規模如下。預計2020年兩者的合計投資規模即超過1.3兆,到了2025年有望達到2.2兆,是未來基建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

  [1] 上海證券報,《中國聯通:5G基地台數量或將為4G的1.2倍》,(2017-08-18)http://news.cnstock.com/news,bwkx-201708-4117934.htm

  [2] 鮮棗課堂,《建一個5G基地台,到底要花多少錢?》,(2019-12-17)https://mp.weixin.qq.com/s/26BHCsWXCLPDUhRqXOpYBw

  [3] 第一財經,《中國移動:今年5G投資240億,全年資本開支最多1660億》,(2019-08-08)https://www.yicai.com/news/100289102.html

  [4] 新華社,《2020年底全國所有地級市力爭實現5G網絡覆蓋》,(2019-12-23)http://www.gov.cn/xinwen/2019-12/23/content_5463302.htm

  [5] 工信部,《2019年通信業統計公報》,(2020-02-27)http://www.miit.gov.cn/n1146312/n1146904/n1648372/c7696411/content.html

  [6] 泰伯網,《工業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體系 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2兆》,(2020-03-19)http://www.3snews.net/domestic/244000060591.html

  [7] 摩爾芯球,《賽迪分析:新基建下工業互聯網的市場規模與投資機會》,(2020-03-18)https://moore.live/news/203768/detail/

  [8]  CNBC,《Why in the next decade companies will launch thousands moresatellites than in all of history》,(2019-12-17)https://www.cnbc.com/2019/12/14/spacex-oneweb-and-amazon-to-launch-thousands-more-satellites-in-2020s.html

  [9] 每日財經新聞,《5G基地台1年電費2400億將致運營商巨虧907億?測算結果來了》,(2020-02-27)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2271398632121.html

  [10] 中國政府網,《我國35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2020-04-03)http://www.gov.cn/xinwen/2019-04/03/content_5379366.htm

  (本文作者介紹: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