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鍾美美模仿老師,很像。話語,神態,動作,都像。
只是,視頻更像是生活的剪輯,把不同的老師在不同的時間點所發的火,集中到了一個人的身上。
相信每個老師都在教室裡對著學生發過火,發火的狀態與年齡、性別、性格、源頭和學生的反應有關。這裡說的發火,指的是和平時完全不一樣的情緒狀態,不包括正常的批評教育。
比如,摔了課本一走了之的,嘶吼著夾槍帶棒的,拍桌子暴跳如雷的,怒目而視冷面相對的,冷言冷語諷刺挖苦的,一怒之下掀翻學生的桌子的,義正辭嚴地講道理一講半節課的,還有一種情況,有個別人有損人不利己的愛好……
說實話,老師發火,兩敗俱傷,有時,後患無窮。雖然,也能解決某些問題,也能起到一點點殺一儆百的作用。
老師的心情會受影響,當時的教學也會受影響,當事學生可能會蒙上陰影,學生都不喜歡老師發脾氣,這樣,會惡性循環,師生互相不待見,以後的每一天都是煎熬。
最關鍵的一點是,某個學生犯了錯,其余的人都要陪聽。
那怎麽辦?
在心裡,把學生當大人看,相信他們能明理;在面上,把學生當小孩看,要嚴格,還要疼著哄著,他們本來就是小孩兒啊。
學生上課睡覺,不一定要怒吼一頓,吼醒了也是對你橫眉冷對下次再睡,我會讓同學推醒,笑著說一句“起床啦起床啦”。
昨天講的題,今天大多數人做錯了,不要狠狠地鄙夷再加一句“一屆不如一屆”,我會說“哎,好吧好吧,我再講一遍”,反正總是要再講一遍的。
你說一句,他反駁一句,不要拿起粉筆就扔了過去,可以忍一忍,然後說“這怎麽得了,比老師脾氣都大”,給自己個台階下……
是的,曾經,我也和學生、和自己常常過不去。後來,我慢慢學會了和自己、和他們相處。每一段和新面孔相處的時光就會過得很愉快,讓人懷念,而且,學生喜歡老師,也會順帶喜歡這門課。
老師總歸是大人,比學生多吃了幾年飯,多行了一些路。應該能找到適合自己,也能和學生溝通的方式。
有一個大學畢業才兩年多的老師,很帥氣,他教物理,做班主任,把一屆學生從高一帶到高三。他上課從不發脾氣,學生都對他喜歡得不得了,也喜歡上物理課。
我問他,為什麽上課不發脾氣,學生還那麽聽話?
他說,教室是學生的主場,在教室裡發脾氣,就是和學生過不去,最後為難的是自己。
老師在教室裡每發一次大火,就是拔一根自己的羽毛,禿嚕了一個人,也可能傷了一群人。
我們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