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該怎麽做?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包羅萬象,既有心理谘詢中心為學生提供專業的診療服 務,又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普及相關知識,促進學生心靈健康成長,多種措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同時,學校也可以從多樣化的角度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

2018年7月,教育部黨組印發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為高校今後一段時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該文件的編制基礎是針對10405名大學生和491名專兼職教師的問卷調查和座談調研。

調研結果顯示,84%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非常有必要,但只有35.6%的學生對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感到滿意。受訪教師的調查結果顯示,高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之勢方興未艾,但質量卻參差不齊,教師的專業化程度不足。提升質量是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國外大學生對心理教育的需求也在逐年上升。美國大學心理健康中心的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5年,美國大學生前往學校心理谘詢中心尋求服務的次數增加了30%(同時段注冊學生人數隻增加了5%)。美國焦慮症和抑鬱症協會於2018年初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約四分之一的美國大學生在近一年內被確診患有心理疾病或接受過心理治療。

注:

美國焦慮症和抑鬱症協會定義的心理疾病有15種,包括厭食、焦慮、注意力下降、多動症、雙相障礙、貪食、憂鬱、失眠、睡眠紊亂、強迫症、驚恐發作、恐懼症、精神分裂症、藥物濫用、酒精煙草上癮。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需與日俱增,除了建立校園心理谘詢中心提供專業的心理疾病診療服務之外,國外不少大學開設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滿足學生不同需求的同時也起到了早期乾預、預防心理疾病的作用。

自證良知 改善心靈

早在2014年,南加州大學的學生就建言學校管理層,希望學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不過當時條件尚未成熟。”學校大學生學生管理會主席黛比·李表示。直到2018年夏天,南加州大學成立了由學校管理層、教授和學生組成的專門工作委員會,由委員會指導,校園幸福與危機乾預辦公室、作業治療與研究部門和大學生學生管理會通力合作,這一學生提議的課程項目終於在當年秋季正式開展。

注:

作業治療這一療法利用工作、勞動和娛樂等不同種類的作業活動,讓患者在作業中獲得相應的鍛煉,從而恢復身體和心理功能。

該課程的主題主要包括四大類:“成功”內涵的探討、積極人際關係的作用、職業與個人信念的關聯、身心的幸福感。每周二的講授課更像是一次TED演講,根據每周的主題由不同的教授與學生分享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反思日常所見的周遭事物和一些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演講完畢,教師會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現實生活。

例如,教師會讓學生按天或按周列出時間表,明確每項事務所花費的時間,再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重新分配時間,提升時間規劃能力,也減少事情繁雜不堪卻又手足無措不知從何做起而產生的焦慮情緒。同時,教師會給出有關積極心理學、作業治療等課程內容的閱讀書目,但不會布置任何必須完成的課後作業。

周四的討論課則是小班形式,學生人數不超過20名,由一名教授和一位研究生助教負責。討論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發表個人看法,教師通過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並拉近學生間的關係。

“這是學生自我消化的過程。”阿什利·西蒙副教授這樣說道。她是這一項目的課程開發者之一,同時負責講授課程。西蒙同時說道:“開設課程的目的不只是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我們更多的是讓學生思考鮮有提及的問題,讓學生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待問題,反思內心,提升心靈品質。”這些問題就包括“成功對你意味著什麽?”“什麽是幸福?”“怎樣的生活是完美的?”

商科專業的布雷克·阿克曼是該課程的學習者,“這門課讓我認真思索‘心理’‘孤獨’‘幸福’這些不常考慮的問題,豐富了內心體驗。”除了豐富布雷克的心靈,有關成功的話題討論還影響了他的職業道路,促使他將學習重心從商業領域擴展到社會層面,並輔修了公共創業。

為了評估課程的效果以及改進課程內容,學校制定了詳細周密的反饋機制,每節課後學生都要填寫問卷。從2018年秋季學期的調查數據來看,93%的學生表示自己能從新的角度認識生活和人生。

同時,絕大多數學生反映與同學的關係更為親密。“這一課程對任何學段的大學生都有益處,不少研究生也希望參與到課程中來。”西蒙說道。學校從2019年春季開始將該課程面向全校所有學生開放。“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課程結束就萬事大吉,如何培養健康的心靈是當代大學生需要掌握的必備技能。”西蒙這樣看待這一課程的意義。

營造校園關懷文化

除了南加州大學這樣開設貫穿整個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之外,不少大學還開設了短期課程或網絡課程,以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滿足學生的需求,戴頓大學就是其中一例。

2014年,戴頓大學與谘詢公司合作,計劃重塑學校的健康教育體系,並於2017年聯合第三方軟體公司合作推出場景模擬課程。學生在該課程上與一位虛擬的心理問題同伴進行互動,在課程系統的指引下,學生了解心理問題的征兆,與該類人士交流溝通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校園資源為其提供正確的協助。學生在課前課後都會完成相應的測試題以判斷學習效果。

該課程最初作為新生入學教育的一部分進行推廣,不過學校很快將其改為可選在線課程以便學生隨時、反覆進行學習,“學生只有不斷重複學習這一課程才能真正掌握相關知識與技巧,同時提升心理問題的識別能力也會改善校園文化,體現相互關懷的特點,有利於預防和早期乾預學生心理問題。”學校健康教育推動行動的協調人薩拉·德威特這樣解釋。為了鼓勵學生學習該課程,學校將其納入住宿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還包含其他社區服務活動,參與計劃的學生可以獲得積分,累計積分越高的學生在第二年的宿舍分配上越有優勢。

除了虛擬場景課程外,戴頓大學還開展了名為“心理健康即刻救援”的角色扮演形式的體驗活動,共計8小時。該活動旨在指導學生辨別不同種類(例如抑鬱、焦慮、藥物濫用、精神分裂等)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以及如何根據不同心理問題提供相應的幫助等。

如果說這兩項線上線下的課程與活動的重點在於“關懷他人”,那麽學校開展的名為“健康、平衡與才能”的10次課程則著眼於“自我關愛”。這一課程每次1小時,內容涵蓋營養學知識、壓力、人際關係、精力分配等。該課程從幸福觀入手,首先讓學生思考幸福的含義,並分析自己在學習生活上作出的決定對幸福的影響。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會邀請專家發表演講,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以及自我反思等,從而幫助學生不斷審視自己,平衡學習與生活的關係,將身心兩方面都調節到最佳狀態。德威特是該課程的主講人之一,“這一課程的學生反饋特別好,不少學生都希望學校能將其改為必修課。”囿於各方面資源,大範圍推廣該課程的條件尚未成熟。不過,德威特也表示,“注意到學生對健康主題的濃厚興趣,學校已經加大力度投入到健康相關課程的建設上來。”

社會各界愈加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學生也越來越關注自身的心理狀況,高校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時或許應當從多樣化的角度,提供多種形式的谘詢服務和課程培訓。

正如南加州大學副教授西蒙所說,“只有多樣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滿足學生多樣化的需求意味著他們能更容易地獲得幫助,避免陷入心理困境。”正如本文所述,即使是課程,學校也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提供或長或短,或在線或面授的不同類型課程,為學生的心靈成長保駕護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