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看完《哪吒》,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來源 | 上流工作室(ID:heyupflow)

作者 |羊缺牙

已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比這個熱到爆炸的夏天還熱的是什麽?那得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了吧,點映的時候就口碑爆棚,正式上映後更是打破了國漫電影票房的記錄,每個在最初被煙熏妝叛逆哪吒勸退的胖友,從電影院出來都忍不住“真香”了。

作為十級美食愛好者的缺牙,在看完電影后冒出了一個和劇情無關的大膽想法——俗話說得好,“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好吃我知道,那……龍肉嘞?(敖丙聽了想打人)

Emmm……絕不是缺牙餓昏了頭,而是種種跡象表明,“龍”可能真的存在過,甚至還有人吃到過,當然也可能是其他像龍的動物,但這一切都不妨礙龍在美食界擁有姓名

據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記載,夏朝有個叫劉累的人,曾跟豢龍氏(職業養龍人)學習了高超的養龍技術,當時正好夏帝孔甲得到一雄一雌兩條龍,苦於不會養,聽說劉累的大名,就招他來為自己養龍。

一開始劉累把龍養得很好,孔甲很高興,封其為禦龍氏,但後來龍被不小心養死了一隻,劉累思來想去,乾脆心一橫,把龍肉剁碎做成羹,獻給了孔甲,也沒敢告訴孔甲是什麽肉。孔甲嘗了劉累獻的羹,覺得味道非常鮮美,吃了一次就忘不了。

漢朝也有不少皇帝吃到過“龍肉”。《拾遺記》上說,西漢的漢昭帝劉弗陵,曾經釣到過一條蛟龍,肉是紫色的,骨頭是青色的,吃起來相當美味。

《述異記》則記載,漢元和初年,一條青色的龍直接掉在了皇宮裡,漢章帝劉炟也命人把龍肉做成羹,大開品龍宴,可能因為皇帝吃過好吃的太多,他對龍肉的評價一般般

清代的《聊齋志異》中也還能找到幾句關於龍肉的描述:

龍堆之下,掘地數尺,有龍肉充牣其中。任人割取,但勿言“龍”字。或言“此龍肉也”,則霹靂震作,擊人而死。

不管以上是史料記載還是志怪傳奇,反正現在我們是嘗不到龍肉了。但缺牙決定開個腦洞題,來猜測一下龍肉的味道——

總結了一下,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就是“九似”,儘管具體像哪九種動物有一定爭議,不過大致被人們認可的是龍角像鹿、頭像牛、眼睛像蝦、耳朵像牛、嘴像驢、肚子像蛇、鱗像魚、爪子像鷹、腳掌像老虎,外形相似,味道應該也差別不大吧。

電影裡的龍王還蠻符合這個描述的 | 圖片來源:《哪吒之魔童降世》

龍角太硬,做菜費功費時還費牙,泡酒是最好的歸宿,滋補效果絕對一級棒;

龍眼睛屬於比較重口的食材,如果你勇於挑戰,可以試試燒烤龍眼,肯定比烤豬眼還要爆汁;

龍鱗和龍爪估計也很硬,可能沒辦法食用,只能做成裝飾品;

體積最龐大的龍腹可做的花樣就多了,既然像蛇,那做蛇肉的方法估計都可以嘗試,直接切薄片蘸點醬油芥末生吃可以品嚐本味,加辣椒做成“口味龍”會成為湖南人民的最愛,如果是廣東人,大概會煲一鍋養生龍湯,東北人民可能直接支起了烤架……

別想了,這輩子是嘗不到龍了,但大吃貨帝國也絕不認輸——吃不到真的,還不能找“代餐”嘛!

在東北,人們說“吃龍”的時候,他們通常指的是“飛龍湯”。光看名字你能猜出來是啥不?

其實“飛龍”是盛產於興安嶺山林中的一種較小的飛禽,體型像鴿子,又名榛雞,在古代這可是“八珍”之一。只不過隨著其生態環境一直被破壞,如今已被列入國家保護動物行列,禁止獵殺買賣了。

飛龍就不要想了,但東北老鐵還能整出其他花樣——“遊龍戲鳳”

這是老派遼菜的代表之一,需要用遼寧特產刺參和野生鵪鶉,加入秘製高湯烹製。海參爽滑鮮嫩,鵪鶉爛而不柴,相當費功夫,據說講究起來,這道菜沒一天時間是做不出來的。

遊龍戲鳳

此外還有許多常見食材被拿來充當龍的替代品。最常見的是同為水族的

江蘇有一道傳統的地方名菜,叫“龍肝鳳腦”,聽起來就富貴華麗,其中的龍肝,是魚肝,鳳腦是雞腦,再加上火腿、菜心做配菜,魚肝鮮綿,雞腦軟糯,湯汁鮮香,味道非常特別。

其實“龍肝鳳腦”還是個成語,指的是極其珍貴的食品,由此也可見這道菜的難得了。

如果你在黃河流域生活,那你很可能在飯店裡見過一道菜叫“躍龍門”,其實只是下鍋把黃河鯉魚的頭尾兩端炸得高高翹起,再澆上提前熬好的糖醋汁,仿佛下一刻就要越過龍門重生化龍。

“躍龍門”

湖北鍾祥市有一道距今三百多年歷史的“蟠龍菜”,被列入了“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的有趣之處在於“吃肉不見肉”。以雞蛋作皮、魚肉作餡,卷成長條,蒸熟後再切成薄片,碼於盤內,旋成龍形,又好吃又好看,請客時端上桌來倍有面子。

“蟠龍菜”的家常版

關於“蟠龍菜”的誕生,還有一個傳說——

明正德皇帝去世後,因為無子便由興獻王之子朱厚熜繼位。朱厚熜怕其他藩封在外的叔伯兄弟先到達北京,搶佔皇位,就裝扮成囚犯。

為了不暴露身份,“囚犯”不能吃好的,但肯定也不能讓一個王爺吃得太差。要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廚子們全得被砍頭,在大家都愁眉苦臉的時候,有個廚子看到自己妻子在吃蕃薯,突然靈機一動,把肉做成蕃薯形狀,成功解決問題。

要是一個北京人跟你說“吃懶龍”,你可別驚訝,可沒有一條懶懶的龍給你們吃。老北京的懶龍是一種傳統面食,類似花卷,把發面擀成長條狀,放上肉餡兒,卷成一條龍,上屜蒸熟。

北京大懶龍

如果你想來一條性價比高的“龍”,那麽“雞絲盤龍黃瓜”絕對值得擁有。從名字裡就能看出,這裡的龍其實是黃瓜,整條的黃瓜切蓑衣刀,每片極薄卻又不斷,切好後在盤子裡圍成一圈,翠色碧綠,光是看著就覺得解暑降溫。

盤龍黃瓜

不過大家這麽喜歡在起菜名的時候帶個“龍”字,原因也很簡單,畢竟龍身上被附會了太多傳說,地位尊崇,所以逢年過節娶妻生子等大場面,誰不想點一兩道有排面的菜肴,鎮鎮場子。

你還知道哪些帶“龍”字的菜名?

歡迎在評論裡一起腦洞哇~

也不要忘記給文章點個“在看”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