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湛江再現“海疆綠色長城”

日前,記者來到廣東省湛江吳川市吳陽鎮海濱,站在沙角旋村村民李華生家6層樓頂朝海岸望去,只見一條蜿蜒的“海疆綠色長城”在大雨中巍然屹立,以木麻黃為主力樹種的防護林呈現一派鬱鬱蔥蔥的景象。

兩三年前,超強台風“威馬遜”“海鷗”“彩虹”曾在這裡留下滿目瘡痍。湛江市林業局營林科技科副科長黃責介紹說,“2014年‘威馬遜’‘海鷗’和2015年‘彩虹’3個超強台風正面襲擊雷州半島,狂風暴雨使全市蒙受重大損失。特別是沿海的防護林,樹木有的被攔腰折斷,有的被連根拔起。”面對多年心血建成的防護林帶被毀,不少人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屋漏偏逢連夜雨。台風過後,隨著青枯病的襲來,木麻黃大面積枯死,全市損毀面積超過5萬畝。  

湛江再現海疆綠色長城

“木麻黃防護林帶是湛江沿海的一道獨特風景線,為湛江乃至廣東贏得過不少榮譽。”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陳少雄告訴記者,歷史上的雷州半島,風沙危害很嚴重。在長期的抗台風、戰乾旱、鬥風沙、治洪澇實踐中,當地人民與木麻黃結下了不解之緣。通過大面積栽種耐旱耐澇、耐鹼耐瘠,又能抗禦台風、固定風沙、保持水土的木麻黃,自然面貌得到了根本改觀。許多國家的林業權威人士慕名來到湛江考察後,無不蹺起大拇指點讚。上世紀70年代初,著名畫家關山月三臨湛江南三島,創作了以防護林為題材的《綠色長城》,至今懸掛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

超強台風過後,防護林遭到巨大破壞,引起當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廣大市民也特別關注。吳川市林業局工會副主席陳水源說,災後恢復重建防護林的工作迅即展開。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廣大務林人的不懈奮戰,一條54公里長的“海疆綠色長城”在吳川大地重現。短短3年,全市完成5.63萬畝的災後重建任務,其中吳川完成了2萬畝。 

在防護林恢復重建期間,2015年4月,《人民日報》刊發長篇通訊《人生一粒種  漫山木麻黃——谷文昌的生前事身後名》,並連續推出4篇評論。谷文昌是利用木麻黃防風固沙的前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他點讚。黃責介紹說,湛江市委、市政府為此向全市人民發出“發揚谷文昌精神,掀起建設沿海防風林帶的新高潮”的號召,學習谷文昌“不把風沙治理好,就讓風沙把我埋掉”這種敢於擔當、勇於獻身的精神,學習他那種鹽鹼裡扎根、風雨中挺節、挫折後重生的木麻黃品格。在防護林恢復重建工作中,全市湧現了不少感人的故事。

吳川市吳陽鎮林業站站長康光炯介紹說,在恢復重建工作中,最大阻力是當地村民不同意推廣新品種營造混交林。新品種抗病抗風性強,實行相思類與實生木麻黃混交,才能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做大量的耐心說服工作,最後才得以把方案落實到位。

熱帶地區竟然也缺水,是記者沒想到的。據相關部門專家介紹,在海岸沙灘上造林,最大的問題就是乾旱缺水,栽的苗木常常不是被燙死就是被旱死。2017年,吳川市6000畝營造防護林任務分散在30多個地塊小班,一般要栽種兩三次,多的有四五次,反覆補植才能成活。地處徐聞縣境內的市屬國營防護林場,在高溫缺雨時,就要用牛車拉水保苗。造綠難,守綠更難。造林後不只是追肥、除草撫育、森林防火和防治病蟲害,更需要加強管護,一些離村子近的地塊,需要全天輪流看守。

如何預防青枯病則是又一道難題。為保證成活率,當地林業部門一方面要清理所有病株,用生石灰對土壤進行消毒;為防止帶病苗木出圃上山,嚴格執行“兩證一簽”苗木管理制度。同時,林業部門通過營建多樹種混交林,栽種抗青枯病的木麻黃實生苗、大葉相思、台灣相思等,預防青枯病的發生。 

雷州半島地理位置獨特,位於大陸最南端的,東瀕南海,西臨北部灣,南隔瓊州海峽。改造更新後的“海疆綠色長城”,長500多公里,是我國最長的沿海防護林基乾林帶。吳陽金海岸沿海防護林基乾林帶,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人與自然生物圈觀測點”。(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