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潘、楊兩姓不通婚,曹、操兩姓也不通婚,為什麼?

百家姓中,操姓是個比較罕見的姓氏,位列三百大姓之外,目前全國僅有十萬餘人。儘管人數較少,但是分布較廣,江西、安徽、江蘇、河南、湖北、浙江、山西、陝西、四川、重慶、貴州、福建和湖南等省市都有散居。

圖片說明:江西操氏宗祠

操郎不娶曹氏女

儘管操姓人氏如大海中的沙礫,星散分布於全國各地,彼此不相識,但是各地的祖訓卻幾乎不約而同:天下操姓是一家。

另一條代代相傳的祖訓是:操女不嫁曹家郎,操郎不娶曹氏女。千年來,這條祖訓得到了嚴格的遵守,查閱操氏族譜,未曾見過操氏與曹氏之間的聯姻。

?民間流傳潘姓不與楊姓通婚,是因為北宋時楊家將與奸臣潘仁美結下了梁子,從此楊家立規:代代不許與潘姓通婚。而操姓顯然是因為與曹氏源出一宗。

翻開《中國姓氏大辭典》,對操姓的解釋為:姓,見《姓苑》。郡望為鄱陽。也就是說,操姓源出於江西鄱陽,為了生存,操姓先民一再搬遷輾轉,終至散落各國。如同湖填四川,如同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下走出的流民,小小姓氏,折射的是中華民族的艱難創業史、艱辛生活史。

安徽省潛山縣的操姓人氏說:「我們祖父的祖父說,離開老家到安徽時,祖先們的扁擔上都寫有鄱陽郡新義五個字。我們是魏王(曹操)的後代,這件事是一輩輩地相傳下來的。」

浙江省西大灣的操國慶老人回憶說,他小時候家裡的堂號就叫魏國堂,家中的牌位、扁擔和籮筐等物件上都寫著魏國堂,而且必須要用黑色字寫,而當年曹操的領地就是魏國。


操姓到底源於何處

據不完全考證,操姓源出有三。

其一,源自姬姓,是周武王姬發後代。

據明朝正德年間傳下來的《操氏族譜》記載,操氏先祖之一的操節祖籍山西牟道縣,操節與其子一同在朝為官。後因奸宦陷害,操節棄官入蜀(今四川),後定居「小歌山(今重慶長壽)」。

相傳操節臨終時曾留下遺囑給家人:「我操氏始祖乃周武王姬發之後裔、曹振鐸之第二十七代孫(曹振鐸,姬姓,受封曹國,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發之弟,曹姓始祖)。也就是說:曹振鐸乃曹、操兩姓共同的先人。

據考證,魏王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漢相曹參之後,即屬於曹振鐸一系。

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氏,過繼給曹騰之後改為曹嵩。在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之子曹丕稱帝後,追謚曹嵩為魏太皇帝。

而從曹嵩開始,曹氏一家成為對歷史影響最深遠的家族之一。如果操節臨終所言屬實,那麼操節一脈與曹騰一脈實屬同源,都是曹振鐸後裔。操、曹兩脈同承「曹子」。

這一點,從曹、操兩姓祠堂前有著相同的楹聯也可以獲得證據支持----廣東廣州小南門秉政街曹氏祠堂的門前楹聯,與重慶長壽操氏祠堂門前楹聯都是:學備六經東山受聖人之業,澤流千祀南國開賢者之支。

其二,源於官位,出自殷朝君主盤庚給大夫所封官職,屬於帝王賜姓為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遠早於東漢末年曹操後裔所改之操氏。

據安徽的《潛山操氏族譜》記錄,操氏源自北蒙(古地名),又稱殷(古皖國,今安徽潛山),其祖先在當地做樂禮之官,主操琴瑟,亦稱「殷操」。

操,多指樂禮操掌之官,類似於樂正這一複姓。後人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稱操氏,世代相傳至今。(孔子譜寫過著名琴曲《猗蘭操》,東漢的蔡邕也撰寫過兩卷本的《琴操》,詳細介紹當時的琴曲作品)。漢代名臣操乘極有可能屬於殷操一系。

而地處南方皖國的殷操氏這一系,漢末時可能已經族滅,殷操系族滅之後,才有起源於江西鄱陽的曹操後裔遷徙至此,改姓操。

圖片說明:操氏祖譜

其三,鄱陽郡操姓,為曹操後裔。據江西的《譙國操氏族譜·序》(註:譙國為曹操出生地,故址在今安徽亳州)記載:「按操氏之得姓,其始於原東漢之曹休避懿之將篡,逃鄱陽,變姓祖操,遂以操為氏」。

曹魏末年,魏帝曹奐年幼,朝政為司馬氏把持。司馬昭兄弟為篡奪皇權而迫害曹操子孫。司馬炎廢魏帝建立晉政權後,追殺曹魏皇族。曹操嫡孫曹林(曹休)舉家逃往鄱陽郡新義,改姓操,延續至今。

據傳,曹操為了防患於未然,規定家中每個兒孫生了男丁之後,都必須挑選其中一個放到其他地方養育成人,以防止對手滿門抄斬、斬草除根。

近代以前全國各地操氏的聚集以村寨群居為主,絕大多數位於交通偏遠之地,似是為了避禍,與這個傳說互相呼應。

江西新義的另外一本族譜《宗譜年號引》之中,也記載了如下文字:「炎顧後患,派出羽爪刺殺我祖陳留王之子,幸誇忠臣大夫張范秘訊通祖,千方百計獲出,曹邕沿途受難,改名換姓,以魏王之名為姓,霖為名,徙於鄱土鄱陽大鎮,居瓦碎塢,復至新義白果嶺,……」。

大意是:司馬炎顧及後患,派出爪牙刺殺我們的祖先陳留王之子曹邕,幸好有忠臣,大夫張范秘密的將消息通知了我們的祖先,千方百計得以逃脫,曹邕逃亡的路上受了很多苦難,不得不改名換姓,以魏王曹操的名字作為姓氏,並把名字改為霖,遷徙到鄱陽的大鎮,開始住在瓦碎塢,後來又搬到新義白果嶺。)

蘇東坡曾為操氏修譜作序

目前江西鄱陽縣金盤嶺鎮和田阪街鎮有八個操姓自然村,分布在五公里之內,被公認為是操姓祖居地。

隋末農民起義領袖操天成(又名操師乞)即出自鄱陽操家,他舉旗反隋,攻佔了當時府郡南昌,自稱「元興王」,年號「始興」,他稱王不久即戰死,在《二十四史》的隋史裡有記載,其名字也被收錄於《中國歷代帝王辭典》。據傳當地還有他的墓(衣冠塚)。

北宋的蘇軾(蘇東坡)、明朝的劉基等歷史名人均為操氏族譜作過譜序。

據《譙國操氏族譜·序》記載:「我操氏族譜宋鬥祥公肇修,而後曆元、明以及本朝歷經名公宿儒所手定,雖會修支修不一,而要皆以魏大司馬曹休公變姓為所自出,……」

大意是:我們操氏的族譜最早是宋朝鬥祥公修訂,後來又經過了元朝、明朝以及本朝(清朝)無數的名人和宿儒多次親手修訂,雖然主家和支流修訂的內容不盡相同,但是都以魏國大司馬曹休以曹操的名改為姓氏做為共同的源頭。

曹操後裔受到司馬氏迫害是歷史事實。同時值得指出的是,操氏族譜成譜的時間距離三國時期已經超過四百餘年,很有可能是最開始修譜的時候,受限於當時隱姓埋名及操氏族人的記憶的差異,出現了不同的記載。但是全國不同地域的操氏族人在修譜的時候,不約而同將操氏由魏王后人受迫害而以祖名為姓的事情記載其中,說明「操氏是魏王曹操的後裔」在當時已經是操氏的共識。

明朝浙江按察使曹天佑曾為操氏重修族譜寫過序,他這樣寫道:「余過篁礅,閱曹氏世譜,中間有別氏為操者,今讀操氏譜,良然!」大意是:我過去曾經在篁礅這個地方讀過曹氏的族譜,中間有記載到曹氏有分支變姓為操,今天我讀了操氏的族譜,兩相印證,果然如此!

中華民族史,是一部源遠流長的遷徙史。每個姓氏,無論大姓小氏,也是一部有自己獨特密碼的血脈和文化傳承史。生生不息,千流成河,有苦難,有輝煌,願我們每個炎黃子孫都能了解、追蹤自己的祖先的歷史,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操氏歷代名人——

操乘:漢代名臣

操天成:又名操師乞,江西人,隋末揭竿起義,自號元興王

操建球 :中共早期烈士。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四師第四團團長

操震球:近代著名教育家。曾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安徽省陶行知研究會會長

操採菊:著名詩人海子(查海生)的母親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