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攜號轉網全面推行,將會給我們消費者帶來什麽好處?

近日,一則關於攜號轉網的傳聞引發了大家的關注。有網友爆料稱,近日工信部已經向三大運營商下發文件,要求三大運營商分階段完成攜號轉網工作部署,確保在 2019 年 11 月 30 日前,在全國範圍內正式提供攜號轉網服務。

這個消息並非空穴來風。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明確提出了“在全國實行攜號轉網”。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今年全國兩會“部長通道”上也明確靜態,將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所有手機用戶自由攜號轉網。

所謂攜號轉網,用苗圩的話來說就是:“你對一家公司不滿意了,你可以帶著你的號,去選擇另外一家為你提供服務。”那麽,攜號轉網為何能引發廣泛關注,它的全面推行,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麽樣的好處呢?

為什麽說開放攜號轉網能促進競爭?

如果消費者對平常商品和服務不滿意會怎麽辦,當然是果斷用腳投票,另換一家廠商消費。但如果手機信號不好、收費不合理、服務態度差,你也會果斷換掉運營商嗎?以前的答案是:很難。

因為:在不能攜號轉網之前,消費者想更換運營商,就必須扔掉舊號碼,啟用新手機號碼;而手機號碼往往與個人社交關係非常密切,換新號碼會給用戶帶來很大的機會成本和風險。

商務人士自不消說,冒然更換手機號碼不但會因為客戶找不到自己而丟掉一部分業務,還會讓客戶認為自己為人處事不夠成熟穩重,而影響個人和公司商譽,甚至損害長期利益。

即便是普通人,頻繁更換號碼也有不少麻煩的地方。親友們更新號碼不及時的話,就可能有事通知不到自己,耽誤事情影響感情。多次換號同樣也讓親友覺得自己浮躁、不踏實。我個人身邊有少數親友,原來幾乎每年換一次手機,開始我還會更新保留他的手機號碼,後來習慣不存,反正也不長久。

不過隨著微信等社交應用的興起,人們之間的交流很大部分從手機通話轉移到APP通信上來。手機號碼本身的重要性開始淡化,但另一種關係卻越來越強化,甚至比前者還重要。那就是各種ID账號關係,都與手機號碼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以前注冊網站账號,我們通常可以通過電子郵箱來注冊。但隨著互聯網實名製的推行,電子郵箱的匿名性讓它喪失了注冊账號的主體資格,而手機號取代了它的地位。即便某些網站仍允許通過電子郵箱進行注冊,但卻需要綁定手機號碼才能正常使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手機APP。手機配置和功能越來越強大,社交、電商、支付、資訊、影視、娛樂、體育、短視頻等,誰還不下載個幾十個APP啊。

參考觀研天下發布《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行業分析報告-市場運營態勢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顯示, 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萬民手機中人均安裝APP總量為43個,比第一季度略微增長。2017年第三季度至今,人均安裝APP總量平穩增長。

如果更換手機號碼,意味著這些APP的账號體系都需要解綁舊手機號,然後重新綁定新手機號。操作繁瑣需要時間不說,而且不同的APP可能密碼和提示問題等細節還有所不同,難度和成本都很高。在轉換過程中,還可能遭遇信息外泄,甚至引發不必要的精神損失和經濟損失。類似的新聞報導,並不少見。

一句話,轉換成本過高使得用戶無法放棄舊號碼,相當於剝奪了用戶的自主選擇權。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機制失靈,相當於保護了產品和服務差的企業,非常不利於運營商之間的正常競爭。而全面開放攜號轉網,則將選擇權還給了用戶,企業將不得不為設法留住老用戶和吸引新用戶,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提升,從而促進了市場競爭。

今後話費會大幅降低?不,你想多了!

作為消費者,我們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攜號轉網之後手機費用會不會有所降低呢?畢竟這麽暢想,也是可以理解的。攜號轉網使得通信市場的競爭程度加劇,而我們都相信競爭可以促進商品和服務價格下降。

我的回答是:初期可能會有所下降,後期則會趨於穩定,整體幅度不會太大。分析原因有這麽幾點:

1、攜號轉網為短期性衝擊,運營商已提前動作

攜號轉網政策全面推行後,將在迎來了一個高峰期。之前早就對現有運營商不滿意的消費者,會立即用腳投票,轉投其他運營商。為了吸引友商用戶和避免現有用戶流失,各大運營商都會適當下調價格。事實上,它們可能在此之前就對此開始有所準備,提前推出優惠政策或新的低價套餐。

比如聯通的騰訊大王卡早在2016年10月底就推出,套餐價格雖然一直沒變,但初期一些bug逐漸得到修複,讓它的性價比越來越高。早期騰訊王卡入網隻送1GB全國流量半年包,對於騰訊外流量和應用外收費項目來說遠遠不夠,每天1元800M的計費方式使得用戶實際花費不菲,為人所詬病。後來聯通推出了二選一優惠,用戶可以選擇每月1G流量,大大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2、經過多年的發展,運營商的降價空間有限

經過多年的努力,通信行業的一些不合理現象已經基本杜絕,比如:高月租費、國內區間外通話漫遊費、流量分省市內外、用戶套餐選擇權被限制等。這些不合理現象,往往是導致通信服務價格過高的推手。近年來,三大運營商的移動業務每月每戶收入逐年下降,就是很好的一個證明。

以中國移動為例,去年Q3財報顯示,移動ARPU(每月每戶平均收入)由6月底的58.1元下降至55.7元。中國移動將原因歸結為:內地自去年7月起取消數據漫遊費的減收影響顯著,加上大數據流量低資費套餐競爭加劇導致數據價值下降。中國移動是三大通信運營商中ARPU值最高的一家。去年Q3,聯通的這一數據為46.8元,比中國移動少了近9元;中國電信當季財報未公布具體金額,只是籠統地說“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其2017年財報顯示當年ARPU為55.1元,顯然同樣要低於中國移動。

早年中國移動發布的《2007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披露了自2000年至2007年八年間的ARPU變化趨勢,從200元以上降至不足90元。結合最新的數據(中國移動2018財報顯示其ARPU為53.1元)來看,18年間中國移動的ARPU下降幅度高達76%。目前ARPU仍處於慣性下滑中,但下降幅度變小很多。也就是說,經過多年的市場競爭,通信運營商的降價空間已經很小了。

3、國內通信行業趨於飽和,寡頭市場更容易達成默契

經過了近20年來的高速發展,國內通信市場早就過了增量階段,進入到相對穩定的存量階段。上至老人下至小孩,人手一部手機早就習以為常,可供開發的新用戶極少。即便是采取降價的激進策略,也無法進一步擴大市場需求,很難吸引多少新客戶。反而會因為降低價格,而喪失較多的利潤,得不償失。

國內通信行業上起主導作用的只有三大國有運營商(先別提虛商了,它們基本沒有存在感),屬於典型的寡頭市場。漸漸地它們會發現,與其相互激烈競爭,反而不如合作更加有利。於是它們會形成一定默契,不再開展激烈的價格戰,通過相對平和的合作來獲得更大的整體利益。事實上,近年來它們已經開始有所動作了。像曾經風行一時的三元卡,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低價利器,如今都不約而同地把月租從3元漲到了5元;而且很少再公開宣傳,轉為重點推廣其他價格更高一些的產品。

基於以上原因,攜號轉網對於手機費用下降作用非常有限,指望能夠大幅降價是不現實的。初期電信費用有所小幅下降,但降價不可持續,後期會趨於穩定。

攜號轉網後的市場新跡象:服務品質提升

前面說過,在降低了用戶更換成本之後,用戶擁有了自主選擇運營商的權益,有利於促進市場競爭。儘管資費下降有限,但產品和服務品質會有所提升。同時,也可能存在一些隱性的不良競爭行為,需要警惕。

1、殺熟現象減少,新老用戶權益趨同

最近比較多的話題是大數據殺熟,而且往往殺的都是老客戶。確實,之前各大運營商之間為了爭搶用戶,紛紛推出新用戶優惠的措施。同樣的套餐,老用戶只能是原價,只是間或有點小補貼,而新用戶入網後可享受長期的半價優惠,堪稱赤祼祼的價格歧視。從前由於更換成本過高,老用戶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作為中國聯通用戶,我是體會最深的。

現在攜號轉網政策開放,用戶可以輕鬆地轉投其他運營商。為了規避用戶流失,運營商將不得不實施最惠國政策,新老用戶權益趨於相同。這樣一來,黑箱作業將減少,對於消費者而言更加公平。

3、服務品質提升,強調差異化競爭

儘管市場玩家只有三個,但隨著用戶有了選擇權後,誰家的產品和服務更好,就更容易吸引用戶。未來,三大運營商都不得不把精力放在產品和服務上來,以討好消費者,行業整體服務品質提升將是必然結果。

同時由於降價空間相對有限,三大運營商會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強調差異化特色。像網絡最全、執行力最強的中國移動,可能還會打技術牌,以網絡覆蓋全、信號穩定為宣傳點。而中國聯通則可能主打性價比,通過較低的定價來吸引價格敏感的用戶群體。中國電信的服務,在通信行業來說相對做得出色,或許今後可能主打服務牌。

以往,用戶進行套餐調整,運營商往往只能在同類套餐的檔位間進行調整;而不允許向其他價格較低的產品調整。但現在,只要原來套餐協議到期,用戶就可以自主選擇其他套餐。我的手機號碼,最近就在聯通4G全國套餐到期後,改成了更實惠的騰訊大王卡。變更過程非常簡單,打個客服電話即可辦理。而在前年,我在營業廳提過類似的要求,被營業員以不符合公司政策為由乾脆地拒絕。

3、歡迎競爭,但需警惕另類壟斷

為了應對攜號轉網的可能衝擊(當然也可能是出於常規留存用戶的目的),運營商想了不少新的軟辦法。其中最常見的作法是:通過產品和服務套餐進行捆綁,增加用戶轉網成本,以降低用戶流失率。

比如現在運營商推出了親情號碼、小集團號碼、手機和寬頻套餐等政策,都是類似的行銷手段。特別是手機業務和寬頻產品捆綁,由於寬頻在很多區域是相對壟斷市場,運營商通過寬頻這個剛需產品鎖定了一大批用戶。往往還采取移動業務的低價與寬頻業務的高價結合,前者獲取用戶,後者攫取高額利潤。這種作法在很多區域市場非常普遍,但是否合法,特別是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有待於討論。我認為需要警惕這種另類的壟斷行為,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寫在後面:攜號轉網是目前市場化最好的政策

據報導,攜號轉網試點進行了9年,但卻遲遲沒有盡快全面推廣。主要是運營商方面有很大阻力,它們出於自身利益,給試點工作設置了很多障礙。

電信專家付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試點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用戶在轉網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有的轉過去後短信收不到,也有的轉出時運營商阻攔,還有轉網周期長、程序複雜等問題。”未來,即便工信部通知全面執行,類似的技術或流程障礙也很難短時間內拆除,需要有關部門和各界繼續監督推進。

在目前的狀態下,攜號轉網應該是通信行業中市場化最好的一個政策。與取消漫遊費等其他行政通知相比,它的作用將是長期和全面性的。希望它能真正落實推廣,促進通信行業的良性市場競爭,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的好處。

螞蟻蟲——科技自媒體、企業戰略分析師,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曾入圍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體作者、2016年鈦媒體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網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網年度作者,微信公眾號:螞蟻蟲(mi年nt-cn)。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