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清明節的傳承密碼

【守望家園】

作者:苑利(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導)

清明節成熟於周,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據古書記載,因這一時節氣清景明,故稱“清明”。

水邊賞花是清明節的習俗。李韻攝

祭掃烈士陵園,緬懷英烈,已成為當代清明節的習俗。李韻攝

山西很多地方還保留著清明節製作花饃的習俗,子推燕是最具代表性的樣式。李韻攝

清明節前後,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油菜花盛開,一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景象。李韻攝

清明節有哪些特別之處?

相較於其他節日,清明節有兩個特別之處:

一是中國的二十四個節氣中,唯有清明被列入了中國傳統節日。這是純屬偶然,還是另有原因,值得我們認真研究。但無論如何,其地位都非同一般。

二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通常內容都相對單一。如端午的重點是送瘟神,七夕節的重點是祭拜牛女,重陽節的重點就是登高避疫。但與這些傳統節日不同,清明節的內容要龐雜得多。細而化之,它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內容構成:

一為禁火:按傳統,清明前後是需要禁火的;二是掃墓:按舊俗,清明這天,人們需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香燭等物到墓地掃墓並祭奠先人;三是踏青:清明同時也是一個娛樂性較強的傳統節日,每逢清明,人們都會攜家帶口到郊外踏青遊玩,孩子們在草地上、樹林裡蹴鞠、鬥雞子、蕩秋千、打毯、拔河、放風箏……僅從娛樂角度看,清明節確實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為數不多的以娛樂為主的傳統節日。

為什麽清明的主題會是如此龐雜呢?筆者以為,這很可能與歷史上的三節合一經歷有關。

與其他節日不同,清明是由三個傳統節日融並而成的傳統節日。歷史上,上巳節、清明節、寒食節這三個節日離得很近。這就犯了一個大忌諱。在漢語中,“節”的本義是“竹節”的意思。竹子要想長高,就必須有節。一個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有張有弛有板有眼有節奏。而這個節奏的“板眼”就是“節日”。“節日”產生原因有二:一是讓人們在緊張一段之後,有意識地放鬆自己,在節日裡養精蓄銳,以迎接下一次挑戰;二是人們在勞作一段時間之後,也需要通過節日,特別是節日中的儀式,為自己充電,為整個社會充電。比如,通過從正月初一到十五的種種拜年儀式,來強化自己與家人、親朋、好友、鄰裡、同事,以及鄉黨間的人際關係,對已經出現問題的人際關係,進行重新的“格式化”。這種一年一度的儀式,還可以改善人與自然的關係。如哈尼族春節期間舉行的祭神山儀式,目的就是強化人與自然的關係,在保護當地水源地的同時,保護梯田用水,確保農業豐收。按道理,傳統節日之間的間隔應該是等距的。如果違反這一規律,將幾個節日堆放在一起,就會打破原有的生活節律,使生活變得毫無頭緒。為避免類似問題發生,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它們合並。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清明節由上巳、清明、寒食這三個傳統節日,被合並到了一起。

“三節合一”的清明節帶來了什麽?

其一,禁火原本是寒食的習俗,而隨著寒食節的融入,清明節便多了一個不許動煙火、只能吃涼食的習俗。另外,紀念介子推的子推燕,也出現在了清明習俗中。

其二,隨著上巳節的融入,清明節中多了踏青習俗。上巳節起源於古代的春社。在上古,春社是個男女相會的日子。《周官·地官司徒》雲:“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這一習俗到了唐代,便蛻化成為青年男女郊外踏青、水邊賞花的習俗。杜甫《麗人行》所描述的:“三月三日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描繪的正是這種場景。在水邊沐浴很可能與簡狄吞卵生商的故事有關。今河南淮陽人祖廟會、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三月三,很可能就是遠古上巳節、春社習俗在當代的遺存。

其三,隨著三節合一,清明掃墓祭祖習俗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清明節祭祖掃墓、追念先人功德,在感恩祖先的同時,也找到了掃墓者與祖先之間的情感聯繫、血親聯繫,同時為自己的做人做事,找到了學習的榜樣。同時,掃墓活動在客觀上也進一步加強了掃墓者之間的情感聯繫,使整個家族、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團結。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已出現,但在時間上並不固定。最終定在清明,是秦之後的事。

保護一個2500年前產生的節日意義何在?

清明節已具有2500年歷史,保護這樣一個傳統節日,到底有哪些意義呢?

首先,一年一度的掃墓儀式可以增強中國人的感恩意識。慎終追遠,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形成的傳統美德。這一傳統不僅有利於孝道親情的弘揚,還可喚醒整個家族共同的文化記憶,顯然這對於促進家族乃至民族團結,增強整個家族乃至整個民族的凝聚力與向心力,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次,清明節同時也是一個讓人們親近自然的節日。中國有許多節日,但專門用來親近自然的,清明恐怕是唯一的。春暖花開的日子,人們攜親帶友踏青遊玩,享受到更多親情與快樂的同時,也能體會來自大自然那種美好。這些活動無疑會激發起人們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對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同樣具有重大意義。

再次,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不僅是中國人的,而且是越南、韓國、朝鮮、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各國人民的共同節日。隨著近百年來的移民,清明甚至已經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華人的共同節日。弘揚這一傳統節日,對於推動中華文明的傳播,增強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03日 08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