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每日一葯 | 每天學會一味中藥——西洋參

西洋參 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來源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Panax quinquefolium L.的乾燥根。


相關名

洋參、花旗參、種洋參、佛蘭參、頂光參、正面參、廣東人蔘、正光結參、西洋人蔘、粉光粉、原皮西洋參、粉光西洋參。

產地

均系栽培品,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引種栽培成功。原產地美國北部威斯康辛州的森林區,中國和加拿大南部有分布。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挖出根後,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去蘆頭、側根及鬚根,洗凈,曬乾或低溫乾燥。


性狀鑒別

本品呈紡錘形、圓柱形或圓錐形,長3~12cm,直徑0.8~2cm。表面淺黃褐色或黃白色,可見橫向環紋和線形皮孔狀突起,並有細密淺縱皺紋和鬚根痕。主根中下部有—至數條側根,多已折斷。有的上端有根莖(蘆頭),環節明顯,莖痕(蘆碗)圓形或半圓形,具不定根(艼)或已折斷。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平坦,淺黃白色,略顯粉性,皮部可見黃棕色點狀樹脂道,形成層環紋棕黃色,木部略呈放射狀紋理。氣微而特異,味微苦、甘。


飲片

呈長圓形或類圓形薄片。外表皮淺黃褐色。切面淡黃白色至黃白色,形成層環棕黃色,皮部有黃棕色點狀樹脂道,近形成層環處較多而明顯,木部略呈放射狀紋理。氣微而特異,味微苦、甘。


性味歸經

苦、微甘,涼。歸心、肺、腎經。


性能特點

本品苦涼清泄,微甘能補,入心、肺、腎經,為涼補之品。 既善補氣養陰,又善清火生津,主治氣陰兩虛或陰虛津傷諸證,兼熱者尤宜。


功效

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主治病症

(1)陰虛火旺之咳嗽痰血。
(2)熱病氣陰雨傷之煩倦。
(3)津液不足之口乾舌燥,內熱消渴。

西洋參妙記

記憶場景:電影《加勒比海盜》
火槍金毛西洋鬼子——陰氣足;
火槍金(金諧音生津的津)毛西洋鬼子——陰氣足;
西洋參:清火生津,養陰補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另煎,與煎好的藥液合對;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能傷陽助濕,故陽虛內寒及寒濕者慎服


西洋參的故事

西洋參是一味珍貴藥材,美國和加拿大為其原產地,直到17世紀才傳入我國。西洋參的發現得益於中國人蔘的藥用價值,1714年,一位在中國傳教的英國傳教士對中國的人蔘特別感興趣,所以他帶了一些人蔘回國。之後,他寫了一篇關於中國人蔘藥用價值的論文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發表,過了一段時間,加拿大魁北克的拉菲太神父看到了這篇文章。當他研究了中國人蔘標本後,想到當地森林地帶和中國的自然環境特別相似,所以他推斷當地應該也有類似的植物。所以他僱用很多人去找,結果在加拿大南部發現了這種植物,後來,人們又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加拿大東南部和美國東部發現了這種「人蔘」。從此以後,西洋參就被人們所認識,並且遠銷世界各地。

西洋參雖然出產於國外,但是最早發現它的藥用價值並且廣泛使用是在我國。早在清朝,慈禧太后就用它來治療疾病,正因為她的使用,才使西洋參的身價倍增。相傳,當時慈禧經常受到脾虛挾濕的困擾,非常苦悶,太醫考慮到她的身體,認為調攝不宜燥烈,所以用西洋參代替人蔘和黨參,結果,取到了很好的功效。我國中醫認為,西洋參能夠潤養五臟、補氣養陰、生津止渴,經常被用於治療虛熱煩倦、咽乾口渴、肺虛久咳等癥狀。

以前,我國所用的西洋參都是從美國進口而來,所以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在1948年,我國就開始引種西洋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被得到推廣。

到1980年,我國開始在國內大面積地種植西洋參,並在吉林、北京、河北等省市建立了生產基地,後逐步擴大到遼寧、黑龍江、山東、陝西、雲南、福建等地,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國內生產的西洋參價格低廉,價值不減,在國內大受歡迎。西洋參雖然具有很高的藥用和營養價值,但它並不是隨便可以服用的。由於西洋參性寒,所以一些患有陽氣衰弱癥狀的人最好不要多服;近代的名醫張錫純認為需要用人蔘,但又不能受人蔘之溫的人可以改用西洋參。

(編輯:市子 源網路,若侵刪)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