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得起自己,還是對得起父母?

我最近幾年都沒有回家過春節。通常情況下,我把家人接到北京,或者一起去外地旅遊。

直到今年,我才看到報紙上面有個標題寫著“逆春運”,說的是越來越多的父母不再等著子女回家,而是從萬裡之外的家鄉進入遠方的城市。

我首先聲明,這並不是某種榮譽或是了不起的事。相反,我聽說很多人都會在和父母相處的一個多禮拜裡遇到問題。“總是艱難的旅行。”我的讀者甚至會發私信和我傾訴。“我那麽努力地工作,帶他們出來旅遊,目的不就是為了讓他們開心嗎?為什麽他們就是挑三揀四、讓我覺得自己永遠在犯錯?”

這些話讓我們不約而同地想起了,那些從小受到的挫折教育,以及中國父母更擅長的教育方式:否定。於是,當你認為自己生活有些進展、能夠掌握是非標準的時候,當你可以像個大人一樣決定旅行的線路和餐廳時,總有人會把你拉回過去的窘境當中。

我相信身在大城市中的年輕人,很多都是讀完大學、進入職場之後,就不常和父母一起長時間相處,如果身處異地,更多的交流則是通過電話來完成的。因此,能夠想象的是,一旦我們和父母相聚在一起,摩擦就在所難免。

18%

兩代人之間爭奪話語權的過程,

更像是在爭奪生活的控制權。

“我好不容易帶父母出門玩,我就是想告訴他們我能夠照顧好自己,我有能力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但是每次我都會被他們搞得很灰心,我訂的餐廳他們說太貴了,說還不如我們家裡的好吃……為這事兒我們早上又吵架了。”

類似的抱怨我聽到了無數次。

人生觀的差異,有時候會劇烈地反映在旅途中的每一次對話和決定裡:該買什麽,該吃什麽,往哪裡走……

直白點兒說,我們都希望對方聽從自己的安排,兩代人之間爭奪話語權的過程,更像是在爭奪生活的控制權。但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甚至是充滿陌生語言的城市裡旅行,你作為年輕人會更容易適應,大部分父母則會感到,他們、他們的規則,都已經不再適用於這個全新的環境,相比之下,控制你似乎更容易一些。

鬥爭在所難免。

這些年和家人“鬥爭”的經歷,並非讓我成為一個和父母相處的專家,而是讓我越來越確信,很多差異的來源不僅來自價值衝突,而且來自——我們的成長速度,遠遠快於父母的成長。你在父母心中的樣子是固定的,今天的他們覺得你和當初離開家門外出求學的你沒有什麽不同。但事實上,你本人在心智和自我認同感的角度,早就超過了幾年前的自己。

所以,那麽多年形成的差異,你怎麽會妄想通過一次旅行、一次撕心裂肺的爭吵來消除呢?

因為差異而產生矛盾,因為矛盾而很有可能愈發逃避溝通,但不會有人突然跑過來告訴你:孩子,我理解你了。你等不到那一天的。所以,必須有人打破堅冰。

有很多次,當我聽到朋友、讀者訴說自己和家人的矛盾,我能夠給到的最多的建議,就是在溝通當中變得比對方更積極。

我記得幾年前我和我媽在歐洲旅行,因為實在無法忍受她對我拍攝技術的批評,我拒絕再幫她拍照片,爭吵的點都集中在那些照片的瑕疵上,導致那段旅行充滿了冷戰和怨言。

今年,我徹底變換了策略。在她反覆抱怨“這張照片拍得太差了”的時候,我嚴肅地告訴她:“我今天幫你拍了一百多張照片,只有很少的幾張沒拍好,所以你應該因為我拍好的九十多張照片感謝我,並且為自己擁有那九十多張好照片感到高興。”

我們再也沒有為照片的事情吵過架。

還記得那句抱怨嗎?

“我那麽努力地工作,把他們帶出來旅遊,我就是想告訴他們我有能力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我安排得那麽好,不就是為了讓他們高興嗎?他們為什麽就不能讓我好好孝敬他們?”

這句話翻譯一下:“我難道不是為他們好嗎?”

是不是很熟悉?也許在成長的過程中,這句話你聽到了無數次:“這都是為了你好。”不是的,我們都不是為了對方好。我們都是為了讓自己心滿意足、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而不是真的讓對方高興。

你會發現,很多問題的來源,是沒有搞清楚自己的真實意願。能夠對自己誠實,對於那些艱難的溝通而言,其實是莫大的幫助。

48%

那些回不了家的、

害怕被“提問”的年輕人

你一定不會想到,此前每年當我因為溝通失效而躲在沒人的地方生氣或是沮喪的時候,也常常懷疑自己為什麽要和父母一起外出,為什麽不回家過年。

是啊,為什麽不回家過年?

我首先排除了自己的懶惰。其次,因為外出旅行已經成為了常態,我也排除了“證明自己有能力”這個原因。有一段時間,我還懷疑,可能是從北京回到南方老家路途遙遠,但自從我意識到家人到北京來看我也要走同樣的路、導致我羞愧難當後,這個理由也不太成立了。

如今我唯一確定的理由是,害怕被“提問”。

這些“提問”和媒體討論的那些沒什麽不同,例如:什麽時候成家,什麽時候買房子,什麽時候……年複一年,這些提問無窮無盡。

過去幾年,我曾經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和父母重新建立了溝通,但從本質上說,這種溝通還很薄弱,應付自己的父母已經很不容易,如今還要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提問——換句話說,單一線程的溝通即將變成多線程的溝通,只是想想,就已經讓我精疲力盡。

“什麽時候……”

“我要忙著工作啦!”

“工作哪有那麽重要呢?”

“那是什麽重要?”

諸如此類。應該說,這個春節我第一次看到“逆春運”這個詞的時候,並不覺得這是什麽讓人欣慰的趨勢。相反,在即將到來的節日裡,雙方共同面對的那些矛盾和妥協,大概不會比回到家裡輕鬆多少。

相比“逆春運”,我認識的朋友裡有很多人是乾脆不回家、也不和父母過春節的,有意思的是,都是女生。

今年,我有兩個女性朋友因為婚姻問題和家人鬧翻,一個跑到歐洲旅行,一個主動和公司領導說她要在春節期間加班,不想回家,守在北京。

她們在事業上已經非常成功,如果不是春節,我都不知道世界上還有什麽事情是她們不能解決的,但是面對父母的“提問”——她們選擇了逃避。

當然,我可以想象,作為男性的我面對家庭的壓力已經顯得不堪重負,更何況女性?這幾天, SK-II 的新廣告片《為什麽她們不回家過年》釋出,看過之後,我更加明確了這樣的推測。

片子講述了三名中國年輕單身女性為回避催婚壓力,多年來都選擇不回家過年的故事。

我不用懷疑這些故事的真實性,因為同樣的故事正發生在我的周圍。不同的是,短片中的女性正嘗試邁出勇於改變的“第一步”:選擇對父母敞開心扉,表達真實想法,傾聽和彼此理解。

回到 SK-II 的這個視頻,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SK-II 想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幫助女性更從容地選擇自己的命運,並且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曾經我還一度擔心在視頻當中,講述的都是女性的故事,我作為男性是否能夠感同身受。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它呈現的故事,是每一種性別在生活中都會遇到的、是我們共同的困境。

SK-II 過往的一系列廣告能夠獲得巨大的社會反響,你可以說是因為他們洞察了女性的需求,引發了社會對女性的關注,但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廣告片能夠讓“女性”之外的人,找到共鳴。

更何況在溝通這件事情上,我們提倡的觀念又是一致的:打破堅冰,邁出那一步。

視頻中的三位女性,最終也因為做出相同的決定,嘗試去掌控自己的人生。身為媒體從業者,我很開心看到 SK-II 用這樣真誠、真實的方式幫助女性表達自己;而身為一名男性,我也被視頻所傳遞的女性追求自我的精神所感染,並讚許那種不只是抱怨、糾結與矛盾,而是去爭取、開啟溝通的主動性。

75%

只有對自己誠實,

才能夠選擇並改寫自己的命運。

如果你是《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讀者,就會知道女性在改寫自身命運的過程中會受到怎樣的阻礙——幾乎是在與整個世界進行抗爭。這部迄今為止在全球銷量近千萬冊的文學作品,也漸漸被中國讀者熟知。

在講述兩名女性之間長達半個世紀的友誼的同時,也在深刻地展現女性的困境,她們的遭遇和當下的女性類似:生活剛剛有了起色,就會有人出現來毀掉一切,而在人生不斷的起起落落中,幫助她們繼續下去的,除了相互扶持的友誼,還有堅定不移的決心,不妥協,緊緊抓住自己的人生。

我們都應該意識到,這不僅是女性的鬥爭。問題是,我們可以不顧一切嗎?

無論在四部曲裡,還是在 SK-II 的廣告片裡、在現實生活或是旅途當中,我們和父母關係產生了隔閡和僵化的根本原因,很有可能來自於那個長期困擾我們的問題——要對得起自己,還是對得起父母?

這個提問並不能獲得非黑即白的答案,因為溝通的過程是和溝通的結果同等重要的東西。

我們希望獨享生活的控制權,追求自己的人生;站在父母的角度,他們也必須意識到,生為父母,教育和養育的終極目的之一,就是讓孩子成為獨立自主的人,能夠照顧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

當沒有人可以為你提供一個標準的答案,你唯一能夠確定的,是想清楚自己將成為怎樣的人、擁有怎樣的人生。只有對自己誠實,才能夠選擇並改寫自己的命運。

“人活一世,是要對得住家人,對得住社會,但只有很少很少的人,在考慮是不是對得住自己——對不對得住自己的天賦、身體和本性。”

忠於自我,才會有所改變。而除了自身的坦誠和信念感,我們也應當對身邊人誠實,尤其是面對父母的時候。

既然下定決心改變命運,就勇敢去邁出第一步,溝通永遠比逃避有用。

讓我們記住這些話,再次共勉。

#SK-II合作#

如果你也感興趣,試試關注烏雲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