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湖新村:全國第一個建案小區

  東湖新村在廣東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傳奇色彩經久不褪。1979年,廣州東湖新村開工建設,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第一個商品住宅建設項目,第一個引進外資開發的住宅項目,第一個實施物業管理的住宅小區……它掀起了全國住房建設改革的浪潮,開啟了中國住房商品化改革的路子,點燃了國人的安居夢。

  資料顯示,新中國成立之初至1978年的30年裡,廣州市的人均居住面積一直在3平方米左右,“三代同房”現象比比皆是,居住狀況不容樂觀。而按當年廣州投入住房的建設資金與建築成本算,依靠撥款很難解決住房問題。顯然,依靠老思路、老辦法解決住房難問題是不現實的。

  當時,我國引進外資的大門已開了“門縫”,珠三角多地引入“三來一補”工廠。面對只有地、沒有錢的局面,廣州能不能也引進外資來建設住宅?於是,廣州市東山區(後並入越秀區)經批準,史無前例地成立了引進外資住宅建設指揮部(簡稱“引進辦”)。1979年10月15日,政府批準了利用外資改造舊城區——東湖新村項目。廣州市東山區引進辦與香港寶江發展有限公司參照補償貿易的方式,首次引進港資開發房地產項目。

  如今,建設一個小區早已不算什麽稀奇事兒。而當初“東湖新村”的破土動工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那時,房地產建設“引資”無先例可循,投資方對內地情況不了解,引進方不熟悉港商實情、對引入外資缺乏經驗。“政府出土地、外商出資金”的合作方式在當時更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東湖新村的建設歷經了很多困難,費盡了周折。在長達半年多的談判中,“引進辦”在省市領導的支持下,頂住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克服重重困難,談判取得了成功。1979年12月21日,東湖新村住宅小區建設工程在廣州市大沙頭打下了第一根樁,在各方的努力下,最終“東湖新村”小區嶄新的住宅樓群拔地而起。

  此後,廣州東湖新村引外資建設以及建築本身的設計和管理模式,逐漸異塵餘生至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引進外資建房在全國遍地開花。與此同時,將小區的規劃、建設、管理整合成一條龍的“東湖模式”也迅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東湖新村建成至今已近40年,隨著時光變遷,東湖新村和它的住戶們悄然間改換了模樣。但東湖新村建設留下的精神財富、啟示意義,十分寶貴。東湖新村的誕生,有改革開放的天時,有廣州敢為風氣先的地利,也有成事在人的人和。當初,廣州贏在敢於解放思想,敢為天下先。當下,我們更要弘揚好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

  (廣州日報評論員 張冬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