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端午節:感受國畫大師筆下的端午情懷

歷史上以端午為題材的書畫作品眾多,元代畫家吳廷暉的《龍舟奪標》、宋代的《金明爭標圖》《龍舟圖》、清代的《端陽故事冊》等,都是描寫端午時節百姓賽龍舟的民間習俗。

端午節與屈原密不可分。作為一個悲壯的祭日,有著特殊的意義。長期以來,端午節都是在一種嚴肅而莊重的狀態下而度過的,也由此滋生了很多禁忌性的東西。

很多人看來,既然為祭日,顯然場面不能太過歡慶,彼此見面道“安康”而不說“快樂”。然而按照民俗專家的說法,端午節說“節日快樂”並沒有不適合,因為一直以來,端午節同樣是一個天人同慶的日子。

歷史上以端午為題材的書畫作品眾多,元代畫家吳廷暉的《龍舟奪標》、宋代的《金明爭標圖》《龍舟圖》、清代的《端陽故事冊》等,都是描寫端午時節百姓賽龍舟的民間習俗。這些作品中最為我們知曉的是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繪製過的《午瑞圖》和近代大家任伯年的《端午圖》。

端午節伴著粽葉的陣陣清香如約而至,悠閑的假期,晴好的氣象,誰不想扶老攜幼,去賞一賞初夏的榴花綠楊呢?小編也很想呀!但在出門前,還是要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國畫中那些端午風物,感受歷代國畫大師筆下的端午情懷。

郎世寧《午端圖》

此幅作品雖無落款,但根據清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記載,此圖作於雍正十年,是郎世寧在中國的早期作品。

齊白石 端午美味圖 1953年作

這幅作品是白石老人晚年之作。雄黃酒、鹹鴨蛋、粽子、荔枝、櫻桃,都是端午節應景之物,白石老人以少勝多,以寥寥幾筆將之描繪得淋漓盡致,讓人有酒溫果鮮之感。

任伯年 端午圖

端午節吃黃魚是江浙一帶的風俗,任伯年小酌的時候自然忘不了這一點。

羅聘 端午圖 1795年作

此畫所繪均為端午節常見之物,看似漫不經心,實則苦心孤詣。著色鮮麗,豔而不俗。

陳半丁 天中五瑞圖

他的花卉畫中少了幾分吳氏橫掃千軍的霸氣,多了幾分俊秀清新潤澤,老練而不重拙,清秀而不怯弱。

元 吳廷暉龍舟奪標圖

端午節最重要的活動是龍舟競渡,這幅畫了三艘龍舟在河中競渡,主龍船裝飾華麗,舟中設有一亭,亭子內有許多女侍環侍著一名貴人,前後兩舟則搖旗呐喊,鑼鼓喧天,溪流兩旁,林霏朦朧, 侍衛儀仗遊行於其間,場面十分熱鬧。

傅抱石 屈原

傅抱石至少創作了七幀《屈原像》,儘管每件作品的風格都有所不同,但全都以屈原的《漁父》為刻劃基礎。傅抱石的屈原像造型基本上是反映《漁父》的首五句詩文:“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這些詩句透視了屈原投江前的情緒和外貌。

張大千 端午習俗

張大千的《端午習俗》作於1979年,其上款識為:雄黃大蒜千年俗,簪艾懸蒲萬戶歡。祗有老夫枵腹坐,畫符嚇鬼近來難。古來午日俱畫赤靈符,今無複見矣。六十八年午日戲作,八十一叟爰。

端午鍾馗圖 黃慎 清

此畫作中鍾馗正與孩子嬉戲,他的手中以及背景的花瓶中都可以看到菖蒲和艾葉。掛鍾馗像,是漢族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習俗。每年端午節,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端午即景 程十發

中國海派書畫畫匠,在人物、花鳥方面獨樹一幟。在連環畫、年畫、插畫、插圖等方面均有造詣。工書法,得力於秦漢木簡及懷素狂草,善將草、篆、隸結為一體。

端午即景 唐雲

端午前後,正是江南名果枇杷成熟的季節,畫家的筆下除了粽子,當然也少不了又好吃又好看的金枇杷。

端陽到,花枝俏,家家戶戶樂陶陶。掛艾草,帶香包,香香甜甜百福招。競龍舟,祭屈原,歷史傳承越千年。端午粽飄香,願您事事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