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古代如何進行兵器生產與管理?漢武帝修建1500平方米兵器庫

考古學家認為,中國大約在西周晚期已經能製作出人造的鐵器。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出土的一把玉柄鐵劍,就是考古學家堅持上述論斷的最為有力的依據。至於春秋時關於將鐵器用於軍事,則有諸多記載。

《史記》載范唯對秦昭王曰:“吾聞楚之鐵劍利而倡優拙。夫鐵利則士勇。”《吳越春秋》稱:“乾將,吳人;莫邪,乾將之妻也。乾將作劍,莫邪斷發剪爪投入爐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乾將,陰曰莫邪。

很多史料都說明,到春秋戰國初,鐵器已有了一定的發展,並被推廣應用於農業、手工業和軍事上。戰國中期,各諸侯國都設有冶煉基地,委任官員管理,由工師、冶尹等官員主持冶煉和製造事宜,保證和促進了兵器製造業的發展。《諸子》、《左傳》等文獻資料和出土實物證明,戰國後期各諸侯國都大量製造鐵製兵器,這些鐵製兵器成為當時軍隊的主要裝備。

在河北省易縣武陽台村的戰國後期燕下都遺址中,曾經出土過79件鐵器,內有矛、戟、刀、劍、匕首等兵器,經過檢測,發現它們都是經過淬火處理後製成的高硬度鐵製兵器,其堅韌鋒利的程度,已大大超過了青銅兵器。

秦漢時期的鋼鐵冶煉和鑄造技術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淬火技術、退火技術、鑄鐵脫碳技術都得到了普遍的推廣,鐵製兵器的製造技術和質量也隨之得到了提高。《史記》記載,漢高祖統一天下後,一方面設置了考工令專管兵器製造,另一方面又在長安城內的長樂宮與未央宮之間,建造了1500平方米的兵器庫群,存放鐵製的刀、劍、矛、戟、戰斧和箭鏃,以及一部分青銅兵器。

其中鐵是青銅鏃的10倍左右,這種數量上的懸殊,正反映了銅消鐵長的趨勢。在此時期,鐵製的環首刀已經開始使用,鐵製的矛和戟,也逐漸取代青銅製的戈和戟,除了遠射兵器弩還保留著青銅弩機之外,幾乎所有的兵器都已有了鐵製品。

自東漢至唐代末,由於炒鋼技術、百煉鋼技術、灌鋼技術的創造和發展,鋼鐵的質量更趨精良。優質鋼鐵用於製造兵器後,使鐵製兵器進入了全面優化的發展時期,也為以後兵器的標準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據《新唐書•兵志》記載,唐代朝廷設立了軍器監、頒布了兵器製造的標準等。當時一名戰鬥兵員的基本裝備大致是:“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皆一。”

就全軍裝備的兵器而言,可以說是種類齊全,用途寬廣,有格鬥兵器、衛體兵器、遠射兵器和防護裝具,這些兵器綜合起來,具有攻防兼備、輕重結合、長短互補等特點。

宋初至清末,鐵製兵器呈現出穩步發展,各種鐵製兵器的構造已沒有大的改變。而且由於北宋初期出現了火器,使得軍隊對鐵製兵器的依賴性漸漸由強變弱,鐵製兵器的使用越來越精益求精,兵士對兵器的利用更追求一種綜合功能,多種兵器配合起來,從而發揮更強的殺傷力。但是,由於火器的數量有限,當時火器的殺傷力也很有限,所以當時兵器的重點還是鐵製兵器。

史料記載,這些朝代的各個政權,為了奪取勝利,都競相發展鋼鐵冶煉業,建立龐大的兵器製造和管理系統,製造各種兵器。宋太祖開寶八年,朝廷就建立了從東京開封到地方各州的兵器製造和管理系統。這種制度也一直延續下去,如南宋朝廷建立軍器監,禦前軍器所等機構;遼代的軍器坊、將作監等;蒙古的壽武庫、軍器庫等;明朝的工部、內府等;清代的兵仗局、武備院等。正是這樣越來越完善的管理系統,使得鐵製兵器的製造與使用也越來越標準化。中國鐵器的管制也一直持續到清末

參考資料

【1】中國兵器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