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唐伯虎以少年聰慧而驚豔亮相,但為何晚景卻如此淒涼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像一般的文人一樣,唐寅的號很多,如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自取的,還有老百姓稱呼的“唐解元”等。

關於他名字和別號的來歷,大家知道多少?我們今天一一道來。

“寅”字考:唐寅單字“寅”,相傳他是寅年寅月寅日寅時所生,所以叫唐寅。其實大謬。由其墓志銘可知,他生於寅年寅時,所以取名唐寅。

“伯虎”考:寅者虎也,偏偏又是長子,按伯仲叔季的排列,所以叫字伯虎。

“子畏”考:虎為威猛凶物,常人難以擔當,所以後來又取字子畏。

“六如居士”考:其一,《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他明心見性,頓然開悟,遂自號“六如居士”。

其二,取自他的特徵,他的師友王鏊評價他:“書如蔡邕、文如司馬相如、詩如王維、畫如張僧繇、氣如湖海之豪,貌如山澤之臒”(《吳越所見書畫錄》),所以他也以六如為榮。

“逃禪仙吏”考:顯然,還是受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啟發而號。

“魯國唐生”考: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為了追祖,他常在自己的書畫中題名“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自號“魯國唐生”,以紀念先祖曾經的榮耀。

“桃花庵主”考:公元1507年,唐寅38歲,在蘇州城北桃花塢的地方蓋了一座房子,取名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其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就隱居在這裡,《桃花庵歌》是在這裡寫的最著名的一首詩詞。

“唐解元”考:唐伯虎才華橫溢,無奈命運多蹇。16歲時考中秀才,1498年,28歲的他參加南京應天府的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

此後的人生開始厄運連連,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罰永世不得為官。此後遂訣別仕途,以賣畫為生。故終生的功名也就只是個解元。這是世人對其懷才不遇的一種惋惜的稱呼。

唐伯虎在京城考試受挫後,性情大變,從此變本加厲的流連歡場。他的朋友紛紛規勸,祝允明勸說:

“夫謂千里馬,必朝秦暮楚,果見其跡耳。非謂表露骨相,令識者苟以千里目,而終未嘗一長驅,駭觀於千里之人,令慕服讚譽,不容為異詞也。”

其意是千里馬不是看表面,還要看他的品質,一時的得失不要放在心上。

文徵明的勸說:

"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

意思就是我父親說你有才情,但為人輕浮,恐怕一事無成。

但這些勸說並不奏效,他回信《與文徵明書》,信中說我生來就是如此,你看我不順眼,那就別和我交朋友。態度十分囂張,言辭尖刻,對文徵明的勸告不但不領情,還要與文徵明斷決關係。

在拒絕友人的苦言相勸後,他一度以“酒仙”李白為榜樣,常常酗酒,追求“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使得他的身體每況愈下。

他不光是行為上步了李白的後塵,就是經歷也與李白極為相似。安史之亂爆發後,永王李璘野心勃勃想建立江南小朝廷,割據稱帝。李白身為永王李璘幕僚,對此卻渾然不覺。後來叛亂被平息,李白在郭子儀等人的力保下,保住一條性命,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

唐伯虎呢,在他40歲那年,因為名氣很大,被寧王朱宸濠招入幕下,他原本覺得自己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時機來了,正想大展宏圖之時,卻突然得知寧王的最終目的是要篡權造反,這讓他立刻陷入恐懼之中。

唐伯虎為了逃脫永王的掌控,只好裝瘋賣傻、瘋言瘋語,甚至於裸奔。他的所作所為終於引起了寧王的不滿,於是被趕出了王府。

果不其然,公元1519年,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叛亂,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隸西南一帶,過四十三天的鏖戰,最後由贛南巡撫王守仁(王陽明)平定。

唐伯虎在這一點上,似乎比李白些許聰明一點。他逃脫了藩籬,躲過一劫。雖然僥幸逃過了一劫,但是一個文人墨客的尊嚴已經被他耗盡了。從此以後,他就像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整日沉迷於聲色情迷之中。

在醉生夢死之後,沒錢花了就將自己的畫作典當還錢。這時他深悟到世情的艱難,感歎自己光陰的虛度:

七十詞·唐寅

人生七十古稀,

我言七十為奇。

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

剩下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

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受盡多少奔波煩惱!

1524年的農歷十二月初二日,帶著滿身的不甘和無奈,曠世才子唐伯虎,在貧病交加中溘然而逝。彌留之際,留下一首絕命詩: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

陽間地獄俱相似,隻當漂流在異鄉。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唐伯虎此時已經徹底看破紅塵,淡然生死。他一輩子遊戲人生,放浪形骸。雖然一生命運多蹇,但至少他沒有做作,活出了一個真實的自我。從這一點上來說,沒有什麽遺憾的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