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門三傑”科研報國傳奇人生

圖說:曾溢滔一家三口合影 資料照片

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坐落在北京西路上海市兒童醫院內。這所與改革開放同生共長的機構,從一間20平方米的小房間發展到享譽世界的重點實驗室,見證了首任所長、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曾溢滔教授“一門三傑”奉獻科學的傳奇人生。曾溢滔和黃淑幀夫婦都是醫學遺傳學家,女兒曾凡一海外留學雙博士畢業,回國同樣投身醫學遺傳學研究。上月24日,市僑聯、市科協主辦的《我和我的祖國:赤子情·報國志——科學與藝術音樂會》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曾凡一歌聲驚豔四座,母女二人的鋼琴四手聯彈亦被傳為佳話。

當年那個遺傳病患兒

“浪奔,浪流,萬裡滔滔江水永不休。”曾溢滔院士最喜歡聽女兒唱這首《上海灘》。出生於1939年的曾溢滔院士,今年80高齡,祖籍廣東順德(今屬佛山市)。奔騰不息的滔滔江水恰如其名,而這傳唱度極高的歌詞,正是遺傳所這些年不斷進取的真實寫照。

曾溢滔從複旦大學生物學系畢業後,又考取本校遺傳學研究所的研究生。他選擇人類遺傳學專業,與他早年遇到的一位小病人有關。當時,曾溢滔在廣州市兒童醫院遇到一個臉色蒼白的患兒。患兒父母告訴他: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死了,第二個孩子又患了同樣的病。那是一種在我國南方比較常見的遺傳性基因異常疾病血紅蛋白病,需要定期接受輸血治療。大多數遺傳疾病目前尚無根治方法,對有嚴重遺傳疾病風險的胎兒進行產前基因診斷,可以杜絕患病胎兒出生,是最有效的優生措施。曾溢滔將科研的重心放到對常見的、危害嚴重的遺傳性疾病產前基因診斷上。血紅蛋白病也成了他畢生研究的課題。

讀研時,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吳文彥主任在門診中發現一例顯性遺傳的紫紺病人,派助手黃淑幀送來血液標本合作研究。曾溢滔和黃淑幀很快鑒定出這是血紅蛋白M病,成為國內鑒定的第一種異常血紅蛋白。這次合作,促成他倆的美好姻緣。1978年,改革的春風吹遍神州,曾溢滔創立了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

中國轉基因牛羊之父

“我受當時上海市衛生局委託,在市兒童醫院籌辦了一期醫學遺傳學習班。為配合授課,在醫院燒傷病房臨時籌劃了一個示教實驗室,這就是後來的上海市兒童醫院醫學遺傳研究室,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的前身。”曾溢滔回憶,為了研究,他和妻子帶著年幼的女兒曾凡一吃住在實驗室。

研究室成立第三天,就接待了一位原因不明貧血的外國女留學生。他們靠著一台自製的高壓電泳儀,應用“指紋圖譜”完成了對病人血紅蛋白的一級結構分析,診斷她罹患一種新型地中海貧血,引起國際同行注目。

曾溢滔在血紅蛋白化學結構與功能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室從α-地中海貧血基因診斷開始,在國內率先完成了各型地中海貧血、苯丙酮尿症、杜氏肌營養不良、血友病B、亨廷頓舞蹈症等遺傳病的基因診斷、產前診斷,奠定了在遺傳病基因診斷領域的科學地位。

上世紀90年代,研究室改製為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研究領域逐步擴展到基因表達調控、基因治療、轉基因動物製藥、胚胎工程和幹細胞研究。從血紅蛋白的化學結構分析到基因診斷,再到基因調控和基因治療研究——曾溢滔夫婦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1998年,中國第一頭轉基因羊“咩咩”墜地,創建了以“整合胚移植”為技術基礎的轉基因羊全新技術路線,被列為199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1999年,帶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轉基因試管牛———“滔滔”在奉新牧場降生,也被列入當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曾溢滔因此被稱為“中國轉基因牛羊之父”。他說,無論是開創基因診斷學科,還是將基因工程與胚胎工程相結合的“動物藥廠”研究,妻子黃淑幀教授一直和他並肩作戰。黃淑幀教授涉足的幹細胞體內分化研究,首次建立了人/山羊異種移植嵌合體模型,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之一,榮獲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科學之家”多姿多彩

曾凡一從小在實驗室長大,讀中學時,就參與了由父母主持的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血紅蛋白病普查。1988年,曾凡一前往美國聖迭戈加州大學主修生物,輔修音樂理論和音樂作曲;1992年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錄取,攻讀醫學和生物學專業,成為這個學校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雙博士留學生。

學成回國後,曾凡一秉承父母的科研報國志願,2006年成為上海交通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三年前接任上海醫學遺傳所所長,她將深入早期胚胎發育研究,希望探索出幹細胞治療遺傳病的有效方法。2009年,曾凡一與中科院動物所教授周琪合作,利用iPS細胞獲得了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小小”,首次證明了iPS細胞具有和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多能性。這項成果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她也因此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曾家讓人津津樂道的遠不止這些。曾溢滔和黃淑幀都愛好藝術,曾院士寫過小說、還會畫畫、攝影;黃教授會彈琴、會演唱。曾凡一4歲學習鋼琴,5歲登台,學過舞蹈聲樂,會寫歌出過專輯,還在中美兩國辦過獨唱音樂會……嚴謹的科學思維與自由的藝術靈魂交相輝映,讓這個家庭更顯五彩繽紛。

近年來,曾溢滔領銜的團隊與上海市兒童醫院相關臨床科室緊密結合,成立了個體化遺傳醫學中心,開展多種遺傳病的基因診斷。黃淑幀作為上海市兒童醫院的終身教授,至今仍奮戰在科研前線。曾凡一,也早已扛起醫學遺傳所所長的大旗,帶領團隊繼續攀登新的科學高峰。

【老照片的故事】

曾溢滔:從小愛生物,破格考大學

曾溢滔從小勤奮好學,11歲那年在一場農業技術展覽會上,一棵用嫁接技術培育的植物吸引了他的目光,激起了他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

小學畢業後,曾溢滔報考新中國成立初期新建的中山縣初級農業技術學校,畢業後考上廣東省仲愷農業學校桑蠶專業。1956年的一天,他在雜誌上看到我國著名蠶桑專家唐維六教授有關培育家蠶品種的論文,覺得文中有些觀點值得探討,就給唐教授寫了封信。唐教授見信後認為他是個“好苗子”,收他做了入門弟子。畢業前,適逢青島遺傳學座談會召開,談家楨教授在會上做了論證遺傳物質基礎的發言。曾溢滔因此萌發心願:到複旦大學談家楨教授身邊去學習深造。可按國家規定,高職畢業生必須接受國家統一分配,工作3年後才能報考高校。在談家楨、唐維六兩位教授的幫助下,仲愷農校和省農業廳的領導同意讓他破格考大學。曾溢滔也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複旦大學生物系。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