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文人大師為何這般熱愛風箏?它曾是青年男女愛情的見證

風箏起源於中國,歷史悠久。《燕九竹枝詞》中,載有清朝著名戲劇家孔尚任的一首詩:“結伴兒童褲褶紅,手提線索罵天公。人人誇你春來早,欠我風箏五丈風。”一群穿著大紅褲子的小孩兒在燕九節呼朋引伴放風箏,可怎麽也放不起來,就提著風箏線大罵老天爺:今年春天來得早,大家都誇你,可沒有風,叫我怎麽放風箏?欠我這筆账怎麽算?

新華社資料圖

這首詩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燕九節”盛況的小片段,當時孔尚任和朋友群遊京城白雲觀,各作竹枝詞十首,這是其中之一。“燕九”,是紀念長春真人丘處機的誕辰。從元到清,“燕九節”都很隆重,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縱情宴玩,以為盛節”。在僧、道、俗同慶狂歡日子裡,孔尚任瞥見這充滿童趣一幕,並留為白紙黑字,至今令人莞爾。

風箏也曾是青年男女愛情的見證。元朝大戲劇家關漢卿的《緋衣夢》裡,書生李慶安和未婚妻王閏香因風箏而相遇。為了幫助家道中落的情郎,王閏香拿出自己的細軟珠寶請丫鬟送給李慶安,給他作聘禮娶自己。雖然引出了一場人命官司,但因為有清官理案,最後真相大白,真凶捉拿歸案,才子佳人也喜結良緣。清代李漁的輕喜劇《風箏誤》,講的就是兩對男女,因風箏而糾纏在一起,熱鬧有趣,令人眼花繚亂。這部劇至今還在舞台上演出。

明朝奇人徐渭以詩文書畫聞名後世,《明史》稱其“天才超軼,詩文絕出倫輩;善草書,工寫花草竹石”。他晚年貧病交加,以賣字畫潦倒度日,風箏就是其重要的繪畫題材。他畫了大量的《風鳶圖》,並有題詩,有一首是這樣的:“春風語燕潑堤翻,晚笛歸牛穩背眠。此際不偷慈母線,明朝辜負放鳶天。”傍晚時分,春風浩蕩,燕子鳴叫著在堤上翻飛。放牛的孩兒穩穩地躺在牛背上吹著笛子回家,心裡盤算著:“得想法子從老母親那裡偷點線頭,否則,明天怎麽和小夥伴們愉快地放風箏?”小心思刻畫得惟妙惟肖。

很難想象這是出自身世坎坷的徐渭之手。徐渭出生於浙江紹興一個大家族,出生百日,父親過世,十歲時,生母被逐出家門,骨肉分離,對其刺激頗深。十四歲時,嫡母過世,他隨長兄徐淮生活。徐渭天資聰穎,“十餘歲仿揚雄《解嘲》作《釋毀》”,與解縉、楊慎並稱“明代三大才子”。但徐渭的科舉之路非常不順,考了八次,始終未能中舉。親情缺失,仕途受阻,徐渭豪宕狂放又敏感脆弱,孤芳自賞又鬱鬱寡歡。

徐渭早年賴以謀生的是出色的國防軍事才能,他做了名將胡宗憲的幕僚,為胡宗憲創作了《進白鹿表》,令明世宗朱厚熜非常高興。他還為胡宗憲出謀劃策,助其擒獲倭寇首領徐海、招撫海盜汪直。後來胡宗憲因政治鬥爭被捕自殺於獄中,不少幕僚同事受到牽連,徐渭憂懼交加,狂狷偏激的個性逐漸走向崩潰,最終發狂:他自寫墓志銘;拿斧頭敲破頭骨,血流被面;又以錐碎腎囊,也未能死;後懷疑妻子不貞,在癲狂之中將其誤殺,入獄七年,被取消秀才資格。 這次入獄,直到五十四歲才被同鄉兼至交好友張元汴斡旋救出。張元汴是徐渭的救命恩人,徐渭真心感激,但他古怪孤傲的性格絲毫不減。徐渭很惱火張元汴的道德禮儀:“吾殺人當死,頸一茹刃耳,今乃碎磔吾肉!”言下之意,當年殺妻,大不了一刀砍頭,現在被禮法約束,就好像要把我剁成肉末。倆人交惡後,徐渭離開北京,回到紹興老家。人生最後十年,徐渭沒有離開過紹興,有人造訪,他不願意見,頂著門不讓人進,大聲說:“徐渭不在!”張元汴死後,他“白衣往吊,撫棺慟哭,不告姓名去。”

徐渭的《風鳶圖詩》存世不少,有時候是寫孩童,有時候是寫自己,有不少饒有趣味的描寫,也寄托了深深的惆悵和滄桑:“風吹鳶線攪成團,掛在梨花帶燕還。此日兒郎渾已盡,記來嘉靖八年間。”這是徐渭的童年往事:小時候和小夥伴們去放風箏,風有點大,線攪在了一起,風箏掛在梨花枝頭,只好掃興回家去。當時深覺遺憾之事,已過去多年,當日深覺遺憾之人,差不多已不在人間。白首之時,徐渭回顧坎坷跌宕的一生,關於風箏的記憶碎片泛起漣漪,真可謂“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與徐渭相比較,對風箏的熱愛有過之而無不及的,當數曹雪芹。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署名“曹霑”的《廢藝齋集稿》出現於世,其中有一冊是關於風箏的專著《南鷂北鳶考工志》,裡面詳細記錄著各種風箏圖譜、製作方法,還有通俗易懂的工藝口訣。在這本書的基礎上,發展出了北京有名的曹氏風箏流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