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年賣出20萬台,“走步機”想成為小米生態鏈的下一個爆款

小米生態鏈終於下手家庭運動類器械了,但第一款“大件”,卻是讓很多人陌生的“走步機”。

去年,這款名為“WalkingPad”的走步機在小米有品眾籌時,就賣出了6000台,超過了製造商金史密斯的預估——它們之前的預判是2000台左右。眾籌後,這款產品放在了小米有品銷售,今年4月正式進入了米家體系。目前總銷量已經達到20萬台。

在國內,家庭運動器械普及度最高的還是跑步機。小米如果要切入這塊市場,最簡單的做法是沿用當年小米空氣淨化器的打法,直接以小米品牌和性價比PK業內大牌。但這個賽道有些不同,也存在新的機會。據小米生態鏈產品經理梁曉英介紹,當他們做了用戶調研後,發現用戶最大的痛點之一,就是器械在家庭環境中顯得過於”龐大“,不僅佔地面積大, 要適合奔跑必須的“專業化”結構也讓它們很“笨重”。

WalkingPad 前期的研發花了2年時間,它有一個專利,能夠讓跑步平台折疊起來,但這只是在實驗室比較苛刻的條件下才能實現。如果要做跑步機,必須兼顧速度、穩定性,對機器的機械結構和自身重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很難兼顧“輕薄”和“折疊”的目標。

場景思路的轉換在此時成了解決問題的法門。梁曉英和團隊發現,如果把思路從機器本身轉換到應用場景,也就將產品用途從“跑步”變為“走步”,也許問題會迎刃而解。

梁曉英對36氪表示,其實,國內普通用戶對於激烈運動的興趣沒有那麽高。“國內健身器械的滲透率不到3%,歐美都到30%以上了。”據他們調研,80%使用跑步機的人,實際上速度只有6公里/每小時。

換言之,絕大多數購買了跑步機的人,多數時候只是用來走走路。

另一方面,從醫學的角度講,出於對膝蓋和關節的保護,對很多尤其是上年紀的人來說是不適合劇烈的跑步運動的,而快走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也有著很大的特殊性。據梁曉英介紹,隨著超級猩猩、Keepland一類健身工作室興起,越來越多的用戶有了健身的意識,但是因為“996”這樣的工作時間,很多時候,他們不得不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鍛煉,走步機正好適用於這樣見縫插針的場景。

圖片來自WalkingPad官方

當然,作為一個全新品類,小米在走步機上的布局也是相對謹慎。畢竟在很多運動達人看來,這是一款有些雞肋的產品,運動強度不夠,功能單一。

一般來說,小米只是作為投資人參與生態鏈企業,只有帶“米家”品牌的產品,才會調撥內部團隊全程跟隨。走步機最初也是按照米家的標準製造,有小米內部產品經理負責,但上架時,首先是以生態鏈品牌的形式試水,這在小米數以千計的生態鏈產品中也是不常見的。

事實上,小米的品牌力還是幫助這款產品成功突圍的關鍵。在家用健身器械上,20萬算得上是一個很不錯的成績。2016年創立的小喬跑步機,用兩年時間才賣過了25萬台。

但以小米對爆品的要求來說,顯然,跑步機的量還相差甚遠。生態鏈的負責人劉德曾經說過:“沒過100萬台,不及格。單品(年銷售量)至少也得保證100萬台到1000萬台之間。”

劉德的“及格線”對於小米生態鏈的企業來說是難度很大的考驗。小米已經把戰略從手機單軍作戰調整成了“手機”+“AIot”的雙引擎驅動,然而,最近兩年,小米製造爆款的能力明顯在減弱,除了掃地機器人外,似乎沒有什麽特別亮眼的案例。

生態鏈企業也在經歷自己成長的煩惱。在有品商城,生態鏈企業的產品普遍比米家產品貴,自然競爭力也遜上一籌。生態鏈企業當然想要開拓自己的品牌線,但脫離了小米的羽翼,要自力更生也非易事。

以成立5年的華米來說,它在2018年財報顯示,來自小米系的收入仍然佔到營收的77.3%,剛剛在創業板上市的石頭科技,現在來自小米的收入仍然佔到50.17%。WalkingPad顯然離一款爆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款產品的機會也許在於,如果能夠成功地把用戶群由原來的跑步機用戶擴展到有健身意識的全人群,也許有希望成為劉德的“及格”產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