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黃多多鋼琴賽上熱搜:別學黃磊育兒,你又不是有錢明星

黃多多前些日子又上熱搜了,和染發引起全網討論沒隔多遠。

這次不是因為打耳洞、染發色等穿著打扮問題,而是因為多多和和小提琴家呂思清的兒子,第一次參加正式比賽,就拿下鋼琴和小提琴項目的五個一等獎

孫莉發圖的原因是,遺憾這次比賽沒能陪著孩子參加。也有曬娃的成分吧,畢竟作為媽媽,看到孩子獲得這樣的成績,肯定覺得高興和驕傲。

看現場照片,孩子們好像對於自己多次登上領獎台,也挺意外的。

話說,呂思清家的孩子Alex也是非常優秀了。呂思清家有兩個男孩,大的叫Ausitin,小的叫Alex。這次和多多聯手比賽的,應該是Alex。

其實呂思清的夫人也發了微博,但因為不是明星,沒有引起那麽大關注。

明星即使出正面新聞,評論也總是毀譽參半的。就像這次黃多多是因為鋼琴比賽獲獎上熱搜,本來挺積極一個事,網友除了點讚,又有人說:

“人家是明星的孩子,別學了,你比不了!”

其實這種話已經說了好幾年了:

上次我寫那篇《黃多多染發讓黃磊教育方式上熱搜:尊重中養大的孩子到底什麽樣?》,就收到類似這樣的留言,而我的回復是這樣的:

1、決定孩子教育的是錢?

——金錢有用,但起決定的是之外的東西

金錢對教育當然有影響嗎?當然,誰也無法否認金錢的作用。

更多的金錢可以讓孩子有機會享受更多的教育資源。但能決定孩子教育的,絕不是金錢。

不然明星都比我們有錢,為什麽有的星二代是吸D上熱搜,有的被判了十年呢?

上周聊從章瑩穎案件看我們如何教孩子保護自己的時候,提到了某明星在真人秀的例子,有讀者留言:為什麽要寫明星,明星教孩子就那麽好嗎?普通人就不好嗎?

當然不是。提及明星,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展示人前,很多細節廣為人知,更容易舉例子。

另一方面,他們也是普通人,從他們的育兒中我們能看到,有哪些是金錢之外,我們可以做的。

多多和Alex為什麽能拿獎?說他們有名師?對,的確是有。但有好老師卻不努力,又能怎樣呢?看呂思清夫人的微博,暑假別的孩子在玩,這兩個孩子還在練琴:

而這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呂思清夫人的教育觀念——讓孩子參加比賽不是為了拿獎,而是歷練,鍛煉膽量、積累舞台經驗、開拓視野,一點點去增加自信心。

說到底,這些才是真正讓孩子未來有競爭力的東西,是能起決定作用的品質。

孩子教育的天花板,一定不是金錢,而是我們家長的眼界和心態。

2、我沒錢,孩子就沒資格享受好的教育?

——別把自己當「下等人」,孩子更不是

之前讀者留言裡,老梁那段話,我覺得是非常可怕的——

“人家明星是有錢人,是生物鏈中的肉食者,已經不是凡人了,有錢了就沒煩惱,想怎麽著就能怎麽著,所以明星對孩子當然可以和和氣氣的,好好教育;

我們沒錢,是生物鏈中的草食動物,生下來就是給人踐踏的,就不要想著給孩子什麽好教育,反正孩子也是隨波逐流的命,培養得心智太健全,以後不夠低調就沒法保命。”

就這種邏輯,別說教育孩子了,大人自己已經三觀歪到銀河系之外了吧!

“有錢人是上等人,我們是下等人。所以有錢人的孩子值得上等的教育觀念和方法;我們的孩子就應該安安生生隨大流,越平庸越好,免得被孤立活不下來”……

我覺得要是讚同這種想法,那咱真不用想著讓孩子上什麽清華北大,也挺鶴立雞群的,一不小心要是再出國名校讀博,可能這輩子就沒機會隨大流了。

倒推下來,孩子上什麽幼兒園、興趣班也不用糾結了,學區房、留學其實也不用考慮了,可以完全從「想讓孩子優秀」的壓力中解放出來了,以後就倆字——隨便,就夠了。

畢竟,有時候「上等人」也挺隨便的

在我看來,把好的教育理念和金錢劃上等號,純粹屬於耍流氓。

說白了就是告訴普羅大眾——“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你們這窩老鼠就不配替下一代覬覦更好的生活方式——憑什麽!

金錢影響的,可能是教育資源,但絕不是教育理念。

去年就有一個被爭相報導的「中國最牛父親」蔡笑晚,他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的中國農村,培養出出六個優秀的子女讀書。 其中5位是美國名校博士,1位是碩士。

他家子女的陣容是這樣的,感受一下:

大兒子蔡天文,15歲念大學,19歲讀研究生,從康奈爾大學博士畢業,現為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二兒子蔡天武,14歲讀中科大少年班,18歲公派赴美攻讀博士,曾在美國高盛公司任副總裁,現在紐約經營公司;

三子蔡天師,美國聖約翰大學博士,現在國內發展;

四子蔡天潤,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做研究工作,在上海創辦私立醫院;

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現在銀行工作;

小女蔡天西,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考上麻省理工學院博士,22歲獲得哈佛大學博士,現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蔡家第三代長孫蔡玄燁和長孫女蔡玄嘉,現在也都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四子當年看了特別火的武打電影《少林寺》,突然說不念書了,死活要去學武術,說什麽要懲惡揚善。關鍵是,這一年孩子高三。

換了別的家長,可能會苦口婆心勸說,最後實在不行就暴打一頓,鎖起來。

而蔡笑晚呢,他雖然心中七上八下,卻沒有阻攔,而是告訴兒子:“做自己想做的,做有個性的你,但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要留心體察社會。”孩子也夠倔,當場寫下保證書:今生決不後悔。

於是,1986年9月的一個清晨,老四鄭重其事地向一家人道別,獨自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學習武術。

即使孩子走了,蔡笑晚依然堅持和孩子通信。沒想到,山上的生活讓孩子成長更快,有一天,老四在信中寫道:“習武雖有用,但是未來社會,還是先掌握知識更要緊。”

蔡笑晚夫婦和孩子們

就這樣,離家一年以後,老四又回到了高三的課堂。最後他考上了華西醫科大學,然後是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博士,成了一名外科醫生,回到上海創辦了私立醫院。

讀到這個故事,我很動容。老四的這份經歷真是非常戲劇化,也十分難能可貴,一定會影響他的一生。

而這一切,離不開父親的選擇——選擇尊重孩子,讓他自己去探索適合的方式,讓生活給孩子屬於他獨有的教育和磨礪。

當父親的蔡笑晚,絕不是什麽有錢人,甚至一家八口人擠在租來的十幾平米老宅中,但他依然給孩子指引出了光明的未來。

孩子的天花板從來不是錢,而是我們家長的眼界。

3、我和黃磊不一樣,就不是好父母了嗎?

——好的教育不只一種,但一定有共通

黃磊教育多多,是因為《爸爸去哪兒》火起來的。每次提及,都挺有爭議。

我覺得這挺正常的。人和人的世界觀本來就不一樣,我們覺得人家做得好的地方,可以欣賞,欣賞不來也沒必要抬杠。

再說,我不讚同某個明星,或者學不來某個明星,不代表我就不是好家長了。沒人這麽說,自己也不用有那麽大思想壓力。

畢竟,就算兩口子,都可能對教育這事的觀念完全不一樣。

就拿黃磊來說,多多這邊鋼琴比賽拿第一,黃磊那邊在節目中自爆孫莉逼孩子練琴,他不讚同。

還向張傑和金玟岐兩位專業音樂人討教該不該“逼”,如何“逼”。

從孫莉的微博看,黃磊此言不虛。人前優秀的黃多多,也和尋常孩子一樣,常常耍賴偷懶,不願練琴。

孫莉因為孩子練琴沒少生氣,有次還在生氣後發了多多小時候學琴的萌照,估計也是心疼。

而黃磊和孫莉在這件事上態度不同也挺正常的,畢竟陪孩子去學去練的都是孫莉:

而黃磊的育兒態度是:

這情節和之前佟大為、趙薇主演的《虎媽貓爸》一個意思,是許多家庭中很常見的情景。

所以,明星怎麽過,從來都不重要。我們關注的是,折射出的這些育兒觀念和方法,哪個不錯,是否可以取經,對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好處。

雖然每家都有每家的教育方法,但我相信,一些基礎的理念是共通的

例如,尊重孩子有獨立的人格,培養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盡量開拓他們的視野見聞,培養孩子的抗挫力、動手能力……這些都是好的。

「中國最牛父親」蔡笑晚,在一次節目中說的話就讓我很感動。

他說,讓自己自豪的不僅是子女的優秀,還有一件更重要的事,那就是他的孩子從來都沒有在高壓下被動學習。

“相反,他們是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學習的,這種愉悅的學習體驗,保障了他們持續旺盛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實現了一種自我激勵式的自覺學習。”

然後蔡笑晚說:

“我教孩子們的「立大志,做大事」的教育實現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承擔了很大的努力,很大的辛苦。所以我對六個孩子們說:你們也辛苦了。”

聽到他這句話,我相信,他說沒有用高壓去逼迫孩子,是真的。因為他是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和體量的父親。

心理學家佛洛姆曾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孩子能走多遠,不是我們看我們多有錢,而是看我們能給他們指出什麽方向的路。

為人父母,只有把我們自己的眼界和心胸放寬,才會給孩子更加可期的未來。

就像紀伯倫在那篇著名的《論孩子》中說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我們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們,卻不能使他們來像我們。

因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與“昨日”一同停留。

—End—

作者:花時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