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柳葉刀》大新聞:醫生開不開降壓藥,不能只看血壓?還要看什麼?

眾所周知,控制血壓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試驗顯示,收縮壓降低10 mm Hg可使中風風險降低約40%,心梗風險降低約20%。目前,臨床醫生對降壓治療的建議也大多都是基於血壓水準。

然而,《柳葉刀》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對長期以來的這種治療策略提出了挑戰。超百萬患者數據分析發現,基於整體心血管風險,而非僅根據血壓值判斷是否需要降壓治療,能夠預防更多心血管事件。

截圖來源:Lancet官網

這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由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團隊主導,在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期間,對超過122萬30-79歲無心血管事件、有過就診記錄的患者進行了分析。

在研究開始時,研究團隊評估了四種不同的降壓治療標準(但並未改變原有的治療):

  • 僅根據血壓標準:閾值≥140/90 mm Hg,根據該標準,有39.4%的患者需要治療(481,859人)。

  • 僅根據10年心血管風險預測:QRISK2評分≥10%,QRISK2評分是包括對年齡、性別、種族、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慢性腎病、血脂、類風濕性關節炎、用藥情況、體重、吸煙狀態等的綜合評估。有29.3%的患者符合(357,840人)。

  • 根據2011年英國國家健康和臨床卓越研究所(NICE)指南:高於血壓閾值且出現靶器官損害,10年心血管風險QRISK2評分≥20%,已知腎病或糖尿病;或血壓高於160/100 mm Hg。有22.2%的患者符合(271,963人)。

  • 根據即將推出的2019年NICE指南,將與血壓閾值結合QRISK2評分下調至≥10%,有26.8%的患者符合(327,429人)。

▲不同診斷標準下,需要降壓治療的患者比例。以血壓閾值判斷,覆蓋了所有2011 NICE指南下需治療的患者;但只看血壓和只看10年心血管風險,需要治療的患者只有部分重疊。(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研究團隊對患者進行隨訪,直至首次他們首次被診斷為心血管疾病(包括心梗、心絞痛等冠心病,中風等腦血管病)、出現死亡或2016年3月31日研究隨訪結束。結合以上數據,評估各種策略對心血管事件的預防程度。

在平均4.3年的隨訪期間,共有32,183名患者被診斷出心血管事件。在符合血壓閾值、10年心血管風險、2011 NICE指南、2019 NICE指南治療標準的患者中,分別有47%、55.6%、63.4%、67.9%的患者出現了心血管事件。

▲符合10年心血管風險QRISK2評分≥10%的人群中,出現心血管事件的比例最多,其次是符合血壓閾值的人群(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相應的標準及時治療控制血壓,以10年心血管風險QRISK2評分≥10%作為啟動治療的標準,可以預防最多的心血管事件。相比2011和2019年NICE指南,基於心血管風險的治療策略可以分別多預防1/3和1/5心血管事件。

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人員又比對了不同血壓和QRISK2評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結果發現,隨著QRISK2評分風險的增加,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幅度遠遠大於只看血壓的情況。

▲無論是收縮壓(淺藍)和舒張壓(深藍)的高低,對心血管事件的預測都沒有QRISK2評分(紅)明顯(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心血管學教授Paul Leeson評論表示,「這項研究非常有趣。風險評分高的人,未來出現心血管事件的概率更高,用藥能夠加強預防,這並不意外。但這也不一定意味這些人就會從針對血壓的藥物中獲益最多。

顧慮有二。一來,如果隻依據心血管風險評分來決定是否吃降壓藥,可能會讓更多血壓較低但有其他危險因素的人群接受了治療,而另一些血壓偏高的人卻沒有得到治療。二來,如果隻依賴風險評分,醫生也很難分析血壓該降多少。

但整體而言,Paul Leeson教授贊同這項研究對目前治療方式的挑戰,「我們需要更系統的方法,來識別那些有血壓問題,且最容易因此出現心血管事件的患者。」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可上下滑動查看)

[1] Emily Herrett, et al., (2019). Eligibility and subsequent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f four strategies for blood pressure-lowering treatment: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10.1016/S0140-6736(19)31359-5

[2] expert reaction to paper on identifying those eligible for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and subsequent burde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trieved July 26, 2019, from https://www.sciencemediacentre.org/expert-reaction-to-paper-on-identifying-those-eligible-for-blood-pressure-treatment-and-subsequent-burden-of-cardiovascular-disease/

本文來自葯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台;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點個「在看」,分享醫學新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