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到了“跑路”季節!獐子島扇貝五年跑三次

豐收與大面積死亡相隔不足一月,海底的事似乎總是變幻莫測,很難說清。為規避風險,獐子島集團在公告中稱,將放棄旗下65%海域,面積約150萬畝。

因扇貝再次跑路,掀起軒然大波的獐子島集團要棄海逃跑了?

信任危機爆發

11月14日,上市公司獐子島集團發布公告稱,其飼養的58萬畝蝦夷扇貝已完成抽測。其中畝產過低,變現價值不足以彌補采捕成本海域39萬畝;畝產較低,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海域13.9萬畝。

也就是說,目前一切正常的海域面積僅為5.4 萬畝,僅佔9%。預計核銷存貨成本及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合計金額2.78億元,約佔截至今年10月末上述扇貝账面價值的90%。而且獐子島還披露,因目前公司海域底播蝦夷扇貝非正常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部分海域畝產水準尚存在不確定性。

而就在今年10月末,獐子島集團還表示扇貝並未出現異常情況,不存在減值風險。

豐收與大面積死亡相隔不足一月,海底的事似乎總是變幻莫測,很難說清。為規避風險,獐子島集團在公告中稱,將放棄旗下65%海域,面積約150萬畝。

再加之2019年6月份,證監會認定獐子島在近幾年內盤點蝦夷扇貝和采捕蝦夷扇貝結轉方面涉嫌虛假記載。

“確實是不明原因的突發大面積死亡,但是投資者等外界已經不相信我們所說的了。”獐子島一位不願具名的內部人士直言,“無論事實怎樣,總是覺得你在造假。”

的確如獐子島員工所言,自獐子島發布扇貝再次大面積死亡的公告後,媒體和投資者紛紛調侃和質疑扇貝死亡。

不僅是媒體和投資者,包括監管部門中小板監管部在獐子島發公告當天就火速發函問詢:10月底還正常,僅在幾天后便出現大面積死亡,是否存在隱瞞減值跡象的情況。

獐子島給出的答覆是:沒有。

但外界似乎並不買账,仍然是各種調侃和質疑。

而這種不信任來源於接二連三的扇貝大面積死亡。

2014年10月,獐子島的扇貝“跑路”震驚整個A股市場。當時,獐子島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公司將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受此影響,獐子島2014年巨虧11.89億元。

但事後媒體的報導紛紛指向“冷水團”是“人禍”而非“天災”。獐子島群眾和獐子島公司內部員工紛紛向媒體反映,獐子島存在播苗造假、提前采捕、公司管理不善等問題,正是這些人為因素導致蝦夷扇貝產量降低,而並非“冷水團”。

但最終,該事件在人們的一片質疑聲中等來的結論是:獐子島蝦夷扇貝死亡確系“冷水團”所致。但獐子島群眾和公司員工仍堅稱,“冷水團”是捏造的,並在2016年初出現2000位獐子島居民實名舉報“冷水團”事件系“彌天大謊”。

這是引發外界對獐子島信任危機的開端。

2018年1月,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公司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虧損6.29億元。經過調查,公司解釋稱扇貝死亡的原因是“餓死的”。對於這種說法,外界卻並不買账,於是信任危機再次加重。

直到這次又出現扇貝死亡,信任危機上升到新高度。外界各種調侃紛紛出現,比如“騙我可以,注意次數”“扇貝又死了,每年一次的表演開始了”“今年我不跑了,我死給你看”等等。

島上居民透露“看門老頭都喝茅台”

在外界看來,獐子島集團本應是“最不會賠錢,甚至能躺著數錢”的企業。

財報顯示,集團目前確權的海域使用權面積約230萬畝,分別位於獐子島、小長山島、海洋島等。其中,獐子島海域地處世界公認最適宜海洋生物生長的北緯39度。這裡條件優越,遠離汙染,極為純淨,是國家一類清潔海域,也是僅有的國家海珍原種場。

據《紅星新聞》報導,在當地島民口中,“獐子島的海水可好了,只有獐子島才能養那種蝦夷扇貝,近海這邊只能養小扇貝”。還有島民表示,附近幾乎無海域能與獐子島海域媲美。

守著如此獨特神秘,且幾乎不可替代的海域,卻接連陷入巨額虧損、管理混亂、貪腐、財務造假,最終淪為笑柄。

2018年2月22日,央視財經報導稱,“由於集團進苗資金緊張、信譽每況愈下,所以公司買不到好的扇貝苗,收成大打折扣。”還有直接負責投苗的船員告訴央視記者,“有很多扇貝苗在投放之前就已經死了。”

之後,獐子島管理問題和貪腐問題也相繼被曝光。央視財經報導,眾多知情人士直指公司員工偷盜成風的惡習。2012年,獐子島就曾出現2600萬元扇貝遭內部人員盜竊的事件。島上居民還透露,“甚至看門的老頭都喝茅台”。

如此境遇,許多島民不僅氣憤,而且擔憂。

據《經濟觀察報》稱,獐子島所處海域正面臨海水養殖的荒漠化問題。業內人士指出,由於此前扇貝養殖收益較好,養殖者無序擴大規模,過度養殖,超過該海域承載量,導致生態環境遭受極大破壞。

“什麽東西能長那麽快?那麽多?這樣捕撈,總有一天會把大海撈空。”一名島民表示,這幾年,獐子島捕撈到的扇貝海螺、海參鮑魚數量變少了,體積也變小了,“像之前禁漁期撈參,還那麽小的海參就被撈出來,實在太可惜了。”

島民對過度捕采的擔憂顯然不無道理。眾所周知,“純野生”一直是獐子島海產品的一張王牌,不僅聲名在外,價格也比養殖產品高很多。但這張牌非常好用,也非常脆弱。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6年出版的《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全球海洋漁場有20%已經徹底崩潰,幾乎打不出魚了;20%的漁場嚴重退化,幾近崩潰,必須立即停產才有可能挽救;另有40%的海洋漁場已經達到了捕撈上限,再也無法增加產量了。而從國內看,昔日四大漁場都已次第消失,名存實亡。

虧損致島民生活補貼減半

多位獐子島居民告訴記者,受“冷水團”事件的影響,2014年獐子島虧損11.89億元。也就是從這一年之後,2018年又出現扇貝餓死而導致巨虧,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便再未從集體企業、獐子島大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獲得分紅,至今已經4年。

不過,獐子島居民每年可以從集體企業獲得2000、3000、4000元不等的臨時生活補貼,具體標準為:60周歲以下的每人每年2000元;60~70歲每人每年3000元;70歲以上的每人每年4000元。2014年的“冷水團”事件使公司虧損嚴重,當年的生活補貼減半發放。

獐子島的居民只有海域使用權沒有可以利用的土地,當他們把海域使用權和之前的集體企業作為股份出資後,便失去了最基礎的自然資源生產資料——海域使用權。如今他們多年得不到分紅,只能拿到微薄的補貼。這便是利益糾葛的關鍵所在。

獐子島居民所佔的股比從上市時的63.57%下降到如今的30.76%。對於這個變動,居民也表示不理解。

再加之今年7月,證監會初步認定,獐子島及吳厚剛等相關當事人構成信息披露違法,公司涉嫌財務造假、虛假記載,吳厚剛等相關人員將面臨證券市場禁入的處罰。其中原董秘孫福君因市場禁入等原因已於日前離職,其他高管對證監會的禁入處罰進行申辯目前還未有結果。

不久前,獐子島對高管進行了調整。

背景則是其債務壓力,截至2019年6月30日,其資產負債率已經高達88.09。

根據財經天下周刊、中國經營報、紅星新聞等綜合整理

責編 孫翼飛 張兆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